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性的主观体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强调知识教育,而相应地忽视了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本文论述了在电大政治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几点体会。

一、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必须以对科学精神的理性认识为前提。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培养和积累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其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3.辩证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合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科学精神内涵的构建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和灵魂,是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针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相对缺乏,有必要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因为,科学精神教育既是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而政治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怀疑批判、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政治学教学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科学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求真务实需要正确的认识思维方式,但不仅仅是认识的问题。能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品德。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了崇尚科学、光明磊落的修养特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和人格。因此,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就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格,把科学的真理与品格的真理统一起来。否则,缺乏健康的品质和低下的品德,必然会偏离科学精神的境界,甚至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

实事求是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和思维方法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政治课教材中的《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政治学原理》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选择上具有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使学生在掌握政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欣赏其科学合理的内容、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和准确的教材语言,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学和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人们严谨求实探索的结晶。学习政治学知识和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样,都需要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

(二)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如果说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刻体现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意味着要墨守成规。科学精神提倡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从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无知到知识,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被动接受过程。无疑,这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冯友兰先生曾经打了一个比方。普通人的哲学观跳进去,哲学家的观点进去。我们不妨借用一下。政治教学也有两种模式,好老师带学生进去。可怜的老师把学生推进教室。这种跳进去的模式缺少的是知识获取的过程。知识生成过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思维推理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学生的参与只是形式上的,没有意义。比如让学生回答或讨论不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检查和分析;引导学生大胆判断;通过各种手段检查。这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往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精神自然有帮助。

(3)让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没有怀疑的批判精神,现有的一切知识都被视为绝对,这就堵住了科学进步、超越、发展和创新的道路。怀疑和批判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怀疑,一种是非科学的反科学的怀疑。前者是基于实践的来源和检验,后者是基于主观想象而没有实践的检验,是否认客观真理的认识论相对主义。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理性面前没有终极真理,在认识上没有任意的、绝对的“权威”。马克思在女儿问的一份问卷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座右铭。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让学生知道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迷信、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没有它,很容易导致盲目轻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课本中的缺陷,并努力解决课本中的不足,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和课本的科学精神。

(四)让学生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注,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教育和艺术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主体的生命价值选择和生命实践中,从意识的角度探索和追求人类生活的真善美;人文精神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和建构符合生命和人格的生命价值。它是一种追求生命权利、正义、利益、和谐以及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精神,是一种追求人道主义、人性、人格和弘扬人性的精神,是一种关心他人乃至人类未来的精神,是一种高举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精神。其中,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其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它是人类历史实践的产物,是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产生、形成并逐步实现的,对这个时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2.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它是由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凝结、孕育而成的,凝聚成人类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理想、人格、道德的精神品格,是整个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3.人文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人运用智力去理解和应对现实的能力,更是一个人把握自己,关注人和自由解放的能力。文化上,表现为主观自觉实践、主动追求的理性态度。

4.人文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实践作为人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追求和创造自己的“价值”。

要把政治学的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随意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学到政治知识,又能学到人文精神。例如,在讲授《哲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可以渗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和一些哲学家的生平、态度、政治主张和对社会的贡献。

(5)让学生具有合作精神。科学研究是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互尊重和谦逊的合作精神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政治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因为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习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和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需要师生的充分合作、相互交流、有效调整和分工,才能有效完成任务。可见,在政治学教学的每一个板块都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如“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等,来构建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找点有用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