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元邵杰
李道元(466或472 ~ 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擅长文字,杨帆(今涿州人)出身官宦家庭。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爱好游览,足迹遍布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处,我都注意调查水流的地形,追根溯源。他查阅了437种书籍,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写成了地理巨著《水镜·朱》。这本40卷的书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起源、流经区域、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以及城垛、风土人情等信息。《水镜笔记》不仅是一部极具科学价值的地理学巨著,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山水游记。他是一个官方的“执法官员”,受到皇室和有权有势的人的嫉妒。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乘企图在永州造反之机,力劝朝鲜迁都,派李道元为驻关右使。在路上,鲍晓杀了他,他的弟弟道俊和他的两个儿子。还有《方志》、《七约》等其他著作,已经失传。
李道远(466或472-527)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擅长文字,杨帆(今河北涿州)人。曾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阳任中央大员,多次担任地方大员。他是一个“急于执法”、“以硬汉著称”的官员,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和强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北魏汝南王乘永州刺史萧宝元谋反之机,鼓动朝廷派李道元为使出使关右。桓担心谋反的阴谋会被发现。途中,他派人杀了李道元、他的弟弟李道俊和他的两个儿子。李道元一生勤于读书和写作。《舒威》卷八十九说“桃园好学,读奇书”,代表作是《水经注》。道元写山水文字用词讲究,说:“一句话中的一个字,在任何时候都是精彩的。”。唐代李白、杜甫的诗歌吸收了朱的艺术营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实际上脱胎于朱。宋代苏轼说:“嗯,我为什么这么幸福?《水经》我也读过很多遍。」
李道元
生活在北魏的李道元(约466-527),出生在河北省涿县的一个官宦家庭,少年时就酷爱游览。后来当了官,就走遍了全国。每次游览名胜古迹,他还仔细勘察水面地形,了解海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生产生活、地区变化等情况。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镜》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的记载,但由于时代变迁,城市兴衰,有些河流改道、更名,却没有在书中得到补充和说明。郦道元随后亲自注释了水镜。
为了写关于水镜的笔记,他读了400多种书,查阅了所有的地图,研究了大量的文物,还亲自去实地查看书中的记载。水镜有65,438+037条河流和65,438+100,000个单词。经过李道元的注解,河河图的数量增加到1252,有* * * 30万字,比原作增加了20倍。书中描述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火山、温泉和水利工程。这本书很美,很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作品。由于它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研究它,形成了“雪梨”。
善言的李道元先攻永宁侯,案降为伯。御史副将李彪在道源刻下律令,引为书助御史。标由饰演,他是一个仆人,而道元被免除了官职。景明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冀州镇。秘书处很强大,对女王的父亲百依百顺。西为关中,亦未至州,道元行事三年。政府苛严,官员畏惧,汉奸逃往外地。之后试图保卫庐阳郡,道元发表声明,主张劝教。赵说:“鲁阳原是蛮族,没有设大学士。今听之,以成善人,守文翁。”道源在县城,山挺有名,不敢当教练。闫长中,作为东荆州刺史,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家,如在冀州。蛮人告阙告之,邀前刺史寇祖礼。并派道元带着70名守备兵回京,两人免官。
之后,何南音。明帝改沃野、怀朔、博古法、吴川、福明、柔轩、黄槐、余一等镇为州,其郡、县、驻军名称授古城。赵道元持节,任黄门侍郎。赤邑和大都督李冲应该立个位,消减一下前程。城镇会造反,但他们会无功而返。
孝昌初,梁派大将攻扬州,元牧在彭城造反。赵道元守节,任仆从,摄台臣,救诸军,据仆射拍李平故事。梁军去了杨过,但失败了。道源的复苏有很多收获。
建议之后,中尉。道元素被称为孟雁,全昊很害怕它。但无法改正,名声更差。斯和茹越关系很好,经常睡在一起。而选州官,多半是因为读书。经常隐居睡觉,回到自己家里。道元偷偷来看我,收了我的思想,把我送进了监狱。岳绮玲皇后,请读你的心,原谅我。道元尽了力,因为他对此很满意。
当时永州刺史稍有暴露,侍郎兼城阳王嫉妒道元,以讽刺朝廷为由,被派为关友使。鲍担心道元的私利,派御医在银盘驿站把道元团团围住。亭子在山上,经常吃山下的井。现在我们被包围了,没有水,我们无法穿过这口井超过十英尺。水尽力弯曲,小偷就翻墙进去了。道元和他的弟弟道缺都被杀了。刀骂贼,锐死。宝玉遣父子往长安东。事情相安无事,丧事也给了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郡公。
道元好学,看奇书,写了《水镜》40卷,本志13篇。也是“七聘”,所有文章全在人间。但是,兄弟之间合不来,又太过嫉妒。
地理学家李道元。
严观被杀了
当你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夏威夷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数百米高的喷泉喷出的岩浆使晴朗的天空变色;那条由岩浆组成的赤热的河流,所到之处都融化了泥土和岩石,花草树木顷刻化为灰烬...你有没有想过1500年前山西省大同市西南有座火山,火山口深不见底,热气冲上来,经常发出细微的雷声般的声音?现在大同附近的火山已经停止喷发。关于大同火山的爆发,我们在著名的著中看到过,作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李道元。
李道元,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公元465年或472年生。他和他的父亲都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官员。其父为山东青州刺史,本人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任中央大员,在冀州(今河北蓟县)、鲁阳(今河南鲁山)、东荆州(今河南唐河县)任地方大员。据史书记载,郦道元为官以强硬著称。他在当地为官时,为当地的治安和文教事业做了许多好事,成绩斐然。他执法很严,官员都怕他,不敢作恶。小偷也逃到了其他地方。在中央做官的时候,他不怕避开有权有势的人,敢于揭露他们的恶行,所以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都讨厌他。公元527年,永州(今陕西Xi)刺史萧宝焕试图反对北魏政权。恨李的人为了除掉他,耍了一个用刀杀人的阴谋,还故意怂恿北魏政权派李到安当关羽的使者。桓真的怀疑李道元要打他,所以他派人去抢劫,并在半路上杀了他。李道元行至银盘驿馆(今陕西省临潼县东)时,被萧部围困。依山而建,而食用井在山下,腹稿被围后断绝。李道元一行人虽然在山上挖井找水,挖了十几尺深的井,还是没有水。最后水尽粮绝,李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遇难。死时,李道元怒视汉奸,表现出至死不屈的精神。
考察地理,写水经注
十几岁时,李道元对地理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随父到山东,经常和朋友到有山有水的地方观察水流。当时他们去临朐县福明泉旅游,看了石井瀑布。瀑布流下的水激起滚滚浪花,溅起水花,铿锵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李道元大为陶醉。后来在山西、河南、河北为官,经常利用工作和闲暇时间关注实地地理考察和调查。所到之处,他都尽力收集当地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地图集提供的信息,考察河流主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特征。他可能跋涉到乡村,参观历史遗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者走访村民,收集民歌、谚语、方言、传说,然后详细记录自己的经历。久而久之,他掌握了很多关于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
同时,李道元酷爱读书,并以此闻名。在日常生活中,书籍是他形影不离的伴侣。他一生读过很多书,尤其是关于地理描写的书,几乎都读过。他读书很认真很认真,努力去理解和理解书中的记载,努力去探究每本书相同地方的记载存在差异的原因。大量的阅读使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成为当时著名的学者。他写了许多书,这些书在世界上都很受欢迎,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书后来都去世了。
通过对地理书籍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李道元深感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经》、《愚公》、《汉代地理》以及大量的地方著作,对地理情况的记载过于简单。三国时期,有人写了一本书《水镜》。虽然是一点轮廓,但只记录了河流,没有记录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对河流的描述也过于简单,有很多疏漏。更何况,地理位置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河流会改变路线,地名会改变,乡镇会兴衰等等。,尤其是人们的劳动会不断地改变地面的景观。因此,历史地理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郦道元决心写一本书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
在著书过程中,郦道元以《水镜》一书为蓝本,以注解的形式为水镜所作,故命名为《水镜注解》。然而,他没有试图节省精力和走捷径,而是简单地注释了水镜,遵循了《水镜》一书的记载,并注意到了《水镜》中记录的一切,但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力量。水镜有记载的河流只有137条,总字数只有一万多。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增加了许多河流,其数量比《水经注》增加了近10倍,达到1252条,其中有一些是独立入海的重要河流。《水经注》* *共40卷,约30万字。仅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李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远超《水经注》一书的再创作,凝聚了李道元的大量心血,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李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南北分离,对峙。北方是北魏政权,南方先后是宋、齐、梁政权。李道元虽然只生活在北魏政权统治的地区,其范围大约相当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但他的作品并不受政权和地域的限制,视野也远远超出了北魏政权的范围,体现了他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渴望。在《水经注》中,李道元描述了全国各地的地理情况,也描述了一些外国的地理情况,东北涉及朝鲜的巴水(今大同江),南部涉及府南(今越南、柬埔寨),西南涉及印度的新头河(今印度河),西部涉及安息(今伊朗),北部涉及西海(今苏联的咸海),北部涉及流沙。可以说,《水镜注》是对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地理的总结。
郦道元写《水镜注》突破了水镜只记载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描述了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与演变、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对地理方位和远近有了明确的概念。如此严谨丰富的地理著作,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从《水经注》中可以看到,李道元以饱满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14500年前中国的地理面貌,使人们在阅读后对各地的地理地位和历史变迁有了清晰的认识。比如,从对北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北京的遗址,郊区的历史遗迹,当时的河湖分布,也可以知道北京人早期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大规模活动,比如修筑河坝,疏导自然河流,挖掘人工渠道等。这是我们现在能得到的关于北京最早的地理信息,也是我们研究北京历史地理变迁的重要场所。这些材料今天对我们仍然很有用。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地理形势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变化的。要想真正了解和深刻认识今天的地理状况,仅仅研究当前的地理状态是不够的。也要深刻理解地理形势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了解和掌握其发展规律,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水镜注》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地理文献。
《水镜笔记》中的内容,除了李道元亲自考察所获得的资料外,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前人的著作437种,以及汉魏时期的许多碑刻。这些书籍和铭文大多在历史变迁中遗失了。幸运的是,李道元的引用和抄写留下了痕迹,使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书和铭文的部分内容。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极其宝贵的资料。
郦道元对地理和历史的贡献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生活在北魏的李道元(约466-527),出生在河北省涿县的一个官宦家庭,少年时就酷爱游览。后来当了官,就走遍了全国。每次游览名胜古迹,他还仔细勘察水面地形,了解海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生产生活、地区变化等情况。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镜》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的记载,但由于时代变迁,城市兴衰,有些河流改道、更名,却没有在书中得到补充和说明。郦道元随后亲自注释了水镜。
为了写关于水镜的笔记,他读了400多种书,查阅了所有的地图,研究了大量的文物,还亲自去实地查看书中的记载。水镜有65,438+037条河流和65,438+100,000个单词。经过李道元的注解,河河图的数量增加到1252,有* * * 30万字,比原作增加了20倍。书中描述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火山、温泉和水利工程。这本书很美,很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作品。由于它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研究它,形成了“雪梨”。
善言的李道元先攻永宁侯,案降为伯。御史副将李彪在道源刻下律令,引为书助御史。标由饰演,他是一个仆人,而道元被免除了官职。景明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冀州镇。秘书处很强大,对女王的父亲百依百顺。西为关中,亦未至州,道元行事三年。政府苛严,官员畏惧,汉奸逃往外地。之后试图保卫庐阳郡,道元发表声明,主张劝教。赵说:“鲁阳原是蛮族,没有设大学士。今听之,以成善人,守文翁。”道源在县城,山挺有名,不敢当教练。闫长中,作为东荆州刺史,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家,如在冀州。蛮人告阙告之,邀前刺史寇祖礼。并派道元带着70名守备兵回京,两人免官。
之后,何南音。明帝改沃野、怀朔、博古法、吴川、福明、柔轩、黄槐、余一等镇为州,其郡、县、驻军名称授古城。赵道元持节,任黄门侍郎。赤邑和大都督李冲应该立个位,消减一下前程。城镇会造反,但他们会无功而返。
孝昌初,梁派大将攻扬州,元牧在彭城造反。赵道元守节,任仆从,摄台臣,救诸军,据仆射拍李平故事。梁军去了杨过,但失败了。道源的复苏有很多收获。
建议之后,中尉。道元素被称为孟雁,全昊很害怕它。但无法改正,名声更差。斯和茹越关系很好,经常睡在一起。而选州官,多半是因为读书。经常隐居睡觉,回到自己家里。道元偷偷来看我,收了我的思想,把我送进了监狱。岳绮玲皇后,请读你的心,原谅我。道元尽了力,因为他对此很满意。
当时永州刺史稍有暴露,侍郎兼城阳王嫉妒道元,以讽刺朝廷为由,被派为关友使。鲍担心道元的私利,派御医在银盘驿站把道元团团围住。亭子在山上,经常吃山下的井。现在我们被包围了,没有水,我们无法穿过这口井超过十英尺。水尽力弯曲,小偷就翻墙进去了。道元和他的弟弟道缺都被杀了。刀骂贼,锐死。宝玉遣父子往长安东。事情相安无事,丧事也给了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郡公。
道元好学,看奇书,写了《水镜》40卷,本志13篇。也是“七聘”,所有文章全在人间。但是,兄弟之间合不来,又太过嫉妒。
地理学家李道元。
严观被杀了
当你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夏威夷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数百米高的喷泉喷出的岩浆使晴朗的天空变色;那条由岩浆组成的赤热的河流,所到之处都融化了泥土和岩石,花草树木顷刻化为灰烬...你有没有想过1500年前山西省大同市西南有座火山,火山口深不见底,热气冲上来,经常发出细微的雷声般的声音?现在大同附近的火山已经停止喷发。关于大同火山的爆发,我们在著名的著中看到过,作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李道元。
李道元,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公元465年或472年生。他和他的父亲都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官员。其父为山东青州刺史,本人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任中央大员,在冀州(今河北蓟县)、鲁阳(今河南鲁山)、东荆州(今河南唐河县)任地方大员。据史书记载,郦道元为官以强硬著称。他在当地为官时,为当地的治安和文教事业做了许多好事,成绩斐然。他执法很严,官员都怕他,不敢作恶。小偷也逃到了其他地方。在中央做官的时候,他不怕避开有权有势的人,敢于揭露他们的恶行,所以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都讨厌他。公元527年,永州(今陕西Xi)刺史萧宝焕试图反对北魏政权。恨李的人为了除掉他,耍了一个用刀杀人的阴谋,还故意怂恿北魏政权派李到安当关羽的使者。桓真的怀疑李道元要打他,所以他派人去抢劫,并在半路上杀了他。李道元行至银盘驿馆(今陕西省临潼县东)时,被萧部围困。依山而建,而食用井在山下,腹稿被围后断绝。李道元一行人虽然在山上挖井找水,挖了十几尺深的井,还是没有水。最后水尽粮绝,李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遇难。死时,李道元怒视汉奸,表现出至死不屈的精神。
考察地理,写水经注
十几岁时,李道元对地理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随父到山东,经常和朋友到有山有水的地方观察水流。当时他们去临朐县福明泉旅游,看了石井瀑布。瀑布流下的水激起滚滚浪花,溅起水花,铿锵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李道元大为陶醉。后来在山西、河南、河北为官,经常利用工作和闲暇时间关注实地地理考察和调查。所到之处,他都尽力收集当地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地图集提供的信息,考察河流主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特征。他可能跋涉到乡村,参观历史遗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者走访村民,收集民歌、谚语、方言、传说,然后详细记录自己的经历。久而久之,他掌握了很多关于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
同时,李道元酷爱读书,并以此闻名。在日常生活中,书籍是他形影不离的伴侣。他一生读过很多书,尤其是关于地理描写的书,几乎都读过。他读书很认真很认真,努力去理解和理解书中的记载,努力去探究每本书相同地方的记载存在差异的原因。大量的阅读使他拥有渊博的知识,成为当时著名的学者。他写了许多书,这些书在世界上都很受欢迎,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书后来都去世了。
通过对地理书籍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李道元深感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经》、《愚公》、《汉代地理》以及大量的地方著作,对地理情况的记载过于简单。三国时期,有人写了一本书《水镜》。虽然是一点轮廓,但只记录了河流,没有记录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对河流的描述也过于简单,有很多疏漏。更何况,地理位置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河流会改变路线,地名会改变,乡镇会兴衰等等。,尤其是人们的劳动会不断地改变地面的景观。因此,历史地理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郦道元决心写一本书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
在著书过程中,郦道元以《水镜》一书为蓝本,以注解的形式为水镜所作,故命名为《水镜注解》。然而,他没有试图节省精力和走捷径,而是简单地注释了水镜,遵循了《水镜》一书的记载,并注意到了《水镜》中记录的一切,但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力量。水镜有记载的河流只有137条,总字数只有一万多。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增加了许多河流,其数量比《水经注》增加了近10倍,达到1252条,其中有一些是独立入海的重要河流。《水经注》* *共40卷,约30万字。仅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李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远超《水经注》一书的再创作,凝聚了李道元的大量心血,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李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南北分离,对峙。北方是北魏政权,南方先后是宋、齐、梁政权。李道元虽然只生活在北魏政权统治的地区,其范围大约相当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但他的作品并不受政权和地域的限制,视野也远远超出了北魏政权的范围,体现了他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渴望。在《水经注》中,李道元描述了全国各地的地理情况,也描述了一些外国的地理情况,东北涉及朝鲜的巴水(今大同江),南部涉及府南(今越南、柬埔寨),西南涉及印度的新头河(今印度河),西部涉及安息(今伊朗),北部涉及西海(今苏联的咸海),北部涉及流沙。可以说,《水镜注》是对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地理的总结。
郦道元写《水镜注》突破了水镜只记载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描述了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与演变、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对地理方位和远近有了明确的概念。如此严谨丰富的地理著作,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从《水经注》中可以看到,李道元以饱满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14500年前中国的地理面貌,使人们在阅读后对各地的地理地位和历史变迁有了清晰的认识。比如,从对北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北京的遗址,郊区的历史遗迹,当时的河湖分布,也可以知道北京人早期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大规模活动,比如修筑河坝,疏导自然河流,挖掘人工渠道等。这是我们现在能得到的关于北京最早的地理信息,也是我们研究北京历史地理变迁的重要场所。这些材料今天对我们仍然很有用。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地理形势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变化的。要想真正了解和深刻认识今天的地理状况,仅仅研究当前的地理状态是不够的。也要深刻理解地理形势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了解和掌握其发展规律,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水镜注》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地理文献。
《水镜笔记》中的内容,除了李道元亲自考察所获得的资料外,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前人的著作437种,以及汉魏时期的许多碑刻。这些书籍和铭文大多在历史变迁中遗失了。幸运的是,李道元的引用和抄写留下了痕迹,使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书和铭文的部分内容。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极其宝贵的资料。
郦道元对地理和历史的贡献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郦道元,字子佳,樊阳涿鹿(今河北谯周)人。他的出生日期不详。北魏孝昌于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李道元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官多年。成年后,李道元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员,到过很多地方。李道元在为官期间,严格执法,当机立断,严惩各种违法行为。结果他得罪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族,后来被皇族暗杀。
李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地理研究感兴趣。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山,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质和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为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所到之处,他都会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仔细勘察水流地形,走访当地长辈,了解古今水道变迁、河流起源、流经地区等等。同时,在业余时间,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地理著作,如《山海经》、《愚公》、《于本纪》、《李周志方》、《汉书地理》、《水镜》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为他的地理研究和写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把我看到的地理现象与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比,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地理现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记录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后人就更难了解历史上的地理变迁。因此,要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同时查阅古代文献,并与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印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录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因此,李道元决定以水镜为基础,以注释的形式编写一部完整的地理书。
《水镜》是三国时期桑琴撰写的一部地理著作,简要记述了我国137条主要河流的航道状况。原文只有1000多字,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而且水道的历史和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也不够详细具体。为此,李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的基础上,郦道元最终完成了地理巨著《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