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茶叶品牌建设123]茶叶品牌建设论文

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曾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中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他们都对茶感兴趣。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辨别茶叶的好坏,因为每年都会有专家来收各种茶叶,送茶的人每次都会告诉他们:“这是最好的茶叶。自己留着,千万不要送人。”其实专家自己喝不了多少,也分不清哪些茶值得留着,所以时间长了,茶叶积压下来了,很多都过期了。现实中,遇到这个问题的茶客不在少数,因为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茶制品更是琳琅满目。在众多产品中,没有知名的茶叶品牌,消费者很难做出选择。这就是目前中国茶叶面临的尴尬现实。

一、中国茶叶品牌的尴尬处境

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推动下,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很快。到2011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为65438+62万吨,比上年增加65438+47.5万吨,增长9.9%。据农业部门测算,2011年,中国茶叶农业产值达到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平均单价为45元/公斤,比上年增长25.3%。按此计算,我国茶叶内销已超过6543.8+0500亿元。

随着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茶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茶叶品牌有近百个,包括天府茶、华香园、竹叶青、大益、武夷星、吴裕泰、张一元、品香等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茶企的品牌还很弱,主要体现在茶产业集中度低,大部分是区域品牌,品牌影响力弱。目前国内最大的茶企销售额只有654.38+0.5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不足5%。所以,茶叶的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茶企普遍较弱的情况下,政府推动的“公共品牌”建设,多以当地主要茶产品命名。茶叶推广还停留在“名茶”推广培育的层面,企业品牌还很难做到。由于名茶定位的偏差,以及对名茶手工生产加工的过度依赖,企业在宣传中过分强调“真实性”和“文化性”,导致了名茶的炒作。

二,茶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经营分散,实力薄弱之外,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我国茶叶品牌建设的滞后:

1.缺乏标准,难以判断质量。

中国的茶叶分为六大类,有几千个品种,每个品种又分不同的等级。如此一来,在如此庞大复杂的产品体系中,专业人士发出的感觉都是“太老了,连茶的名字都记不住”,更别说普通消费者了。同时,我们的茶叶标准除了卫生和重金属可以用仪器检测外,大部分都是感官标准。感官标准中的术语很难准确描述茶叶的品质,这些标准在实际交易和定价中也很难发挥作用,导致市场上没有评判产品质量的标准。由于标准的缺失,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无法得知茶叶的品质,这就为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市场上存在以次充好、虚增定价的行为,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心存疑虑,唯恐上当,抑制了茶叶的消费需求,不利于品牌的树立。

2.缺乏诚信,急功近利。

在行业缺乏有效自律机制的情况下,市场管理更多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目前茶叶市场管理虽然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质检、工商、食品卫生等部门,但由于职责不清,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导致市场管理缺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道德不同的企业参与茶叶生意,难免会出现诚信问题。这样一来,市场上就会出现“扁的叫龙井,卷的叫碧螺春”的现象,也就是说,市场上流行什么,大家就生产什么,不考虑产地,不考虑品质。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进而阻碍了茶叶品牌的建立。

3.恶炒概念和过度包装

今年春茶上市之初,个别企业曾通过拍卖或制造概念,人为推高茶叶价格。其中:浙江杭州西湖龙井500克售价654.38+0.8万元,河南信阳信阳毛尖500克售价654.38+0.3万元;四川500克“熊猫茶”卖到了22万元,价格堪比黄金,被戏称为“天价茶”。天价茶的频繁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基本是负面的,不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还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影响了茶叶消费的增加。“恶炒”和“拼人气”的观念是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误区。事实上,除了知名度,品牌还需要建立自己的长期声誉和消费者忠诚度。

由于茶叶是一种传统礼品,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其产品包装的发展。事实上,适度的包装确实可以促进企业树立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但目前面临的是,在生产经营者逐利冲动和消费者面子消费的共同作用下,茶叶市场过度包装的现状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包装耗材过多、重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饰过于华丽、文字过于优美。用包装欺骗消费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品牌的长期形象和声誉,最终危及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对未来茶叶品牌建设的思考。

可以说,中国茶业的品牌还很薄弱,中国茶业还处于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茶业也有很大的机会。在市场监管机制和诚信缺失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因此,任何能够真正理解品牌的含义并大力打造品牌的企业,都有可能在中国未来的茶行业中赢得有利地位。鉴于此,我想对今后茶叶品牌的建设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前不久,我在合肥参加了由安徽农业大学和香源茶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回归本源:中国茶叶的品牌之旅——2065 438+02中国茶叶品牌主题论坛”,主题聚焦消费者价值。过去几年,中国茶叶通过名优茶建设,有效扩大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但也出现了名优茶定位的偏差,导致企业过于注重礼品市场的开发。所谓“买而不喝,喝而不买”,茶叶靠的是关系销售,而忽略了消费者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关心的“安全、方便、物有所值”等根本问题。由于茶叶是健康饮品,今后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所以质量安全是品牌产品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