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礼仪
注重礼仪,遵守礼仪规范,能有效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得体的礼仪不仅能给予公众和蔼可亲、受人尊敬、合作交流的信任和愿望,还能使与公众合作的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个商店,大到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就无法广交朋友、收集信息,增进相关公众的理解、信任、合作和支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目标。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生活,还可以培养人的社会性,这也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之所以有礼貌,是因为我们有自尊。”"礼貌取悦有礼貌的人,也取悦那些被礼貌对待的人."生活中有很多争吵、摩擦、矛盾、打架,都是因为小节上的不小心造成的。优雅大方可以加深友谊,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拥有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礼仪可以拥有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促进人际和谐,美化生活和社会,所以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学生如果既懂书又不懂礼貌,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严重不协调,是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层次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道德修养的表现,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通过礼貌的方式来体现。虽然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有所发展,尤其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礼仪教育在高校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礼仪修养等方面都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很多不文明的,不礼貌的,甚至丑陋的,陈腐的,庸俗的东西,都被当成了“新潮”和“潇洒”。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的人,行为不端的人,骂人的人,吐痰的人。这种不良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教学,开展规范礼仪培训,通过礼仪规范大学生的举止行为,纠正低俗丑恶行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形象、优雅的气质和风度,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普及和规范大学生礼仪十分必要。
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会促使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行为做起,逐步提高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往往等同于高校的形象,所以大学生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就必须重视人际交往。
在普及大学生礼仪的同时,规范大学生礼仪是大学生精神风貌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自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礼”列为基本道德规范以来,各级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培训。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是把各方对礼仪的重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直接挂钩,把规范大学生礼仪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首先,大学生礼仪本身就需要规范。所谓“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礼仪本身的一个特点就是标准化。如果不注重大学生礼仪的规范,而是让大学生在使用礼仪的时候各行其是,那么大学生就不像大学生了,而是和社会上的普通年轻人混为一谈。
其次,大学生的精神建设需要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貌、文明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具有重要作用。”毫无疑问,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化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构建。
第三,规范大学生礼仪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提出,大学生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着装整洁,注意卫生;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说话和气,待人有礼貌,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重老师和他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其实涉及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礼仪规范。不容忽视的是,礼仪规范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大学生礼仪,既要适应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应该旗帜鲜明,循序渐进,切实可行,大力推进。在适当的时候,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在全国高校正式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