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日本物流发展史?
(一)物流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时期
1956转1964。从1956开始,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访问美国,开始引入物流概念。
1958年6月,组织国内技术考察团考察日本物流情况,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物流的研究。从1961到1963,日本叫物流活动与管理PD。到1963的下半部分,“流通的东西”
这个词开始出现。到1965,物流一词已经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正式接受。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传入日本的过程中,物流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储存、仓储管理、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传递。
(二)物流现代化时期
从1965到1973,日本建造了大量的物流设施,但也是日本经济高增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 1在日本政府的中期五年经济计划中,强调实现物流现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公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积极投入物流体系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建设适合批量生产和销售的物流设施。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相同策略是增加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广泛推广机械化装卸设备,如托盘、叉车等,引进自动化仓库,灵活使用托盘和集装箱,开发单元货物装卸系统。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这一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进物流网络系统,开发VSP、汽车配送系统等物流软件。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一段落。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
从1974到1983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迎来了缩减经营时代,降低经营成本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所以要求物流可以改变,所以这个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首先,在这个阶段,起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走上企业管理的舞台,从而真正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运动。此外,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物流利润源理论”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够在战略和管理上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促进物流的现代化。在实践中,这一时期对应着理论的发展,开始广泛成立合理化工程小组,在物流活动中实施质量管理。互联网物流也在蓬勃发展,其目的是加快订购和交付业务,减少物流。
人员,降低人力成本,尤其是以大型大众市场门店为中心的网上预订配送体系的建立,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这是物流合理化的技术应对。在物流管理政策方面,日本交通省流通对策部在1977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基准”。这一政策对促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每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物流部门或物流子公司设立的繁荣。
(四)物流深入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差异化消费需求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新时期生产经营的主流,这使得增加市场不透明度、将其排除在仓库之外的观念越来越强烈。由此,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货物的收集到多频次、小数量、短时间的采购。在销售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在日本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和准时化物流。然而,随着物流服务竞争的多样化,高物流成本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一种说法称这一时期为“物流萧条”时代,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此,如何克服不断上升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最大问题。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颇具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政策大纲》,该大纲以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结构转型创造规划》为蓝本。
“物流改革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2004年,有必要实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
还需要实现不低于国际标准的物流服务。为此,所有相关机构应联合起来,推动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该纲要是日本物流现代化和深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对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本部分的目的是促进政府机构、地方公共组织、物流运营商和货主共同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并加强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