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治疗网瘾?
其次,我们将分别向青少年简要说明网络的利与弊。
好处:
1.学习:
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校学生,学习是他们生活的重心。互联网给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调查显示,互联网的使用基本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学习成绩上,无论是从事社会工作,还是作业时长,以及超长课时时长,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有更大的学习压力。
互联网给了青少年一个广阔的空间。青少年可以在网上学到很多更新更广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了解研究型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调查显示,互联网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用户的学习热情明显高于非用户。
2.人际交流: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与外界接触的媒介。通过互联网,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与外界交流。
根据调查,大约60%的年轻用户使用电子邮件,不到50%的用户每周使用1次到几次。大约50%的青少年有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的朋友。25.2%年轻用户经常在聊天室或BBS上发言。37.6%的青少年使用ICQ联系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
统计测试表明,在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以及使用电话的时间方面,用户和非用户之间没有差异。53% ~ 75%的用户反映使用互联网前后人际交往没有变化。但有40%的用户表示上网后增加了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的联系,近30%的年轻用户表示增加了与朋友和同学的联系。
可见,网络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人认为青少年在网络上交流过多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能力下降,但网络对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显然大于其消极作用。
3.获取信息:
互联网储存了很多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新闻,各种最新信息。显然,通过互联网,青少年可以更多更快地了解他们关心的信息。
用户与非用户的信息来源比较表明,非用户比用户更依赖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资源,用户比非用户更依赖网络和杂志获取信息来源。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平均可靠度对比显示,年轻用户认为电视最可靠,其次是互联网、报纸和广播。但在被认为“全部可靠”的媒体中,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超过20%。
用户与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是电视、课外书和磁带,两者差别不大。约60%的用户认为互联网的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20% ~ 30%的用户反映他们减少了使用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的时间。21.0%的青少年用户表示,上网后花在看书上的时间更多。
互联网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对外开放观念对互联网使用的影响:
统计显示,用户在开放量表得分上明显高于非用户。与非用户相比,年轻用户喜欢尝试、创新和表达,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反叛权威。
缺点:
1.网络疾病:
<基本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一种新的疾病正在引起专家们的关注,这就是“网络成瘾综合症”。
据医学专家介绍,“网络病”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共同的症状: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行为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往往超过原计划;不上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手指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工作,好像还在敲键盘;还有一些人需要每天花固定的时间上网,否则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据专家介绍,当这些症状严重发展时,他们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人际关系冷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张锡超教授认为,网瘾会在朋友间诱发“网瘾综合症”。其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下降、抑郁、孤独、焦虑加重、食欲不振、植物神经紊乱,进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和抑郁。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周分析了“网络病”的成因。他说,“网络病”其实是一种瘾。每个人都有获得快乐和满足的心理欲望。当这种欲望第一次出现在新奇、时尚、多变的互联网上时,他们会希望再次得到。当这种重复达到失控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上网不仅对眼睛伤害很大,还会打破正常的生活规律,吃饭睡觉时间完全紊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疾病。更可怕的是,“网络病”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由于过度利用网络寻求生活变化的补偿和平衡,很多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行为错位,青少年受害更严重。
《例子》
每天来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咨询室的孩子中,因迷恋网络、电子游戏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占十分之一,且有上升趋势。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每天花六七个小时上网,谈“网恋”。她的父母是。
这令人担忧。一个12岁的男孩因为焦虑头痛前来咨询。原来这个男生自从家里有了电脑以后,每天都要打五六个小时的游戏。据了解,上海43%的中小学生经常上网。网上学习知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无休止地沉迷于此,你将会忽视你的学习,对你的健康有害。
防治
据医学专家介绍,目前对“网络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网民来说,要警惕“网络病”,首先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做到寓教于乐,不痴迷。上网时注意远离一切色情暴力节目。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家长要注意监管,避免成为“网络病”的受害者。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疾病,青少年需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互动的。如果说心理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网络和网络行为的独特视角,反过来,可以说网络为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网上约会:
<基本情况>
早恋存在于每个中学,甚至小学高年级。在学校,早恋大多处于半地下状态。对老师同学保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放学后,“小情侣”手拉手逛街,一起回家。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甚至让网上的恋人非常恩爱。我们走访了一些网吧,发现沉迷网聊的人十有八九是中学生。在他们的电脑屏幕上,随处可见“老婆”、“老公”、“我好想你”等让大人觉得恶心的字眼。
《例子》
都市报讯(记者吴)一对少男少女沉浸在网恋中,背着父母在出租屋同居。65438年2月7日,石家庄市巡警一大队一中队找到了这对夫妇,并对其进行了教育。
姑娘家住石家庄,刚好18岁,在上高中。她喜欢上网。她遇到了一个远离浙江沿海的男孩。他们谈到了网恋。不久前,21岁的男孩独自一人来到石家庄,和女孩在石城郊区租了一套房子,开始同居。女孩瞒着父母,用这些钱来养活他们的“小家庭”,直到附近居民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报警。
女孩的父母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这个时候,男生承认自己只是想去北方玩,没有长远打算。
防治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价值观、世界观还不成熟。盲目沉迷网恋对孩子极为不利。为此,我们呼吁家长、学校、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正确教育引导,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3.沉迷网吧:
<基本情况>
有的学校门口百米范围内有网吧经营,有的学校附近有1多家网吧,多了4家。这种现象在郊区或偏远城区更为严重。每天下午四点到七点,几乎所有的网吧都挤满了穿着校服甚至戴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在玩各种打打杀杀的游戏,有的好奇地盯着美女的照片,沉浸在所谓的网恋中,还有的同学在网上发帖,用极其肮脏的语言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例子》
4月22日,南昌一高中生在网吧猝死。
沉迷网络游戏的南昌高三学生余斌,于4月17日在南昌船山路“容晖网吧”玩游戏时,因心理压力大、情绪激动而猝死,震惊南昌市民。据了解,南昌现在有400多家网吧,游戏节目成为网吧吸引顾客的“金牌”。在南昌,中小学生沉迷网吧,不回家。父母时不时会急于寻求帮助。专家呼吁紧急整治网吧。
余斌的父亲是南昌一家国企的员工。在他和妻子眼里,儿子每天早上7点离家上学,12: 30回家,1: 08+05上学,下午准时回来。直到儿子在网吧猝死,我才知道,平时很“听话”的儿子已经几个月没去上学了。
这位父亲说,计算儿子网游成瘾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今年65438+10月。虽然余斌从小就喜欢打游戏,但之前从未缺课过。父母对他们的儿子非常严格。他们不仅规定了他儿子每天回家的时间,还给他提供了传呼机。放学后,他们用打电话回的地方来计算他儿子到家的时间,但他们从未想过,他儿子仍然在欺骗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