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典励志故事
从市民到农民的身份转变
刘晨,新疆库尔勒市、史莱克乡人,当地农民出身。他家有170亩棉田。2010,刘晨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新疆TBEA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班组长。他每月工资近4000元,成了昌吉市民。这一切都让他的家人非常自豪。
2012年春季,库尔勒地区遭受“倒春寒”、“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各地棉花不同程度减产。看着年迈父母无助的眼神,刘晨开始考虑如何保护父母的劳动成果,让他们不再“靠天吃饭”。
“既然没有办法控制天气,我就自己建温室,营造适合种植的‘小气候’。”刘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设施农业风险小,收益大,不仅可以种植,还可以用来发展养殖业。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帮助家人创业的好路子。
满心激动的刘晨回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却被家人泼了一盆冷水。一个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家长,接受不了跳出农场大门,又要跑回去当农民的孩子。愤怒的父母甚至把刘晨赶出了家门。
刘晨理解父母当时的反应。他说之前的工作一年挣五六万多,是村里有出息的秀才。他丢下一份好工作回老家当农民,大多数人都很难接受,更何况他的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培养成人才。
理解归理解,但想为家庭减负,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刘晨最终说服了父母,得到了他们的同意。
从“望天兴农”到“控种”的转变
“要建,就建最先进的温室。”今年年初,辞职回家的刘晨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向亲戚借了几十万元,投资654.38+0万元,建成了5个现代化大棚。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茬蔬菜丰收了,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刘陈的水泥结构蔬菜大棚在河西力克乡格外显眼。一进温室,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只见大棚里种的黄瓜青翠欲滴,长出来的藤蔓有一米多高,顺着悬在空中的绳子蔓延,行距几乎整齐划一。刘晨正在温室里工作,施肥、浇水、修剪...动作轻盈而熟练。他高兴地说:“这些黄瓜和西红柿过了元旦就有了,过年库尔勒市民就能吃到我种的菜了。”
“虽然这些大棚只占地十几亩,但一年赚的钱并不比170亩种棉花赚的少。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不用看天种地了。我们现在自己调节大棚的温度和湿度,自己控制种植环境。”刘晨的妈妈程慧兰高兴地说,今年种了两棚瓜和甜瓜,6月5438+10月熟,卖完净赚3万多元。按一年种两茬计算,五个大棚一年可净赚65438+万元;到夏天,大棚养鸡一年能赚50万。
“除了库尔勒农业局的育苗中心,刘建的大棚可以说是库尔勒现有大棚中最现代化的了。”据库尔勒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刘晨所在的大棚配有透气膜和自动加热设备,可以随时控制大棚内的温度,而且墙体内外两层都是砖混结构的水泥墙,比普通大棚厚很多,所以不仅坚固,保温性也很强。刘晨说,他实现了从“视天而耕”到“种控”的转变。
说起刘晨和他的事业,上个月刚刚嫁入豪门的儿媳妇刘春华也是满心欢喜。“嫁给一个农民没有错。只要我们俩都努力,一年的收入不比城里人挣的少。”刘春华说。
“接下来,我想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带动村里的菜农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了以后的打算,目前村里很多菜农种菜都不是很规范。由于种植规模小,缺乏销售渠道和技术指导,蔬菜往往卖不出好价钱。所以他想把菜农组织起来,以合作社的形式统一蔬菜的技术和销售,实现利益最大化,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