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学——一部解开心灵之谜的杰作

佛教心理学——一部解开心灵之谜的杰作

基本信息

书名:佛教心理学(第一卷)

书号:978-7-5613-6077-4

作者:陈冰

发布日期:2065 438+2005年8月,版本1。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这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心学专著。心?释教我们化知识为智慧,去发现内心,去安心,去净化内心,最终找到人生的价值。这项工作为深入探索人类心灵的现实和治愈心理疾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现代心理学和佛教的双重视角,用简单的文字将佛教智慧通过心理学融入人们的生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名人推荐

佛教吧?心?有很多层次的分析和解释,用很多比喻来解释我们的内心,教我们把知识变成智慧,帮助我们找到内心,安心净化内心,进而找到人生的价值。四川大学陈冰教授的《佛教心理学》值得一读。星云2065 438+2005年1月在佛光山开山寮。

我面前的陈冰教授的《佛教心理学》是我国学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佛教心理学的专著。我谨向读者郑重推荐它,并感谢陈冰教授在过去十年中的辛勤工作。楼玉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佛学专家)

陈冰先生凭着自己的努力,先后向汉、藏、学佛,对佛教本质的理解不偏不倚、始终如一、全面而精确,赢得了赵朴初先生、龙连大师和老僧的敬佩。这部80万字的巨著《佛教心理学》,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研究和介绍佛教心理学的著作,最终使与三线佛教相匹配的佛教心理学整体体系初具雏形。这部著作作为佛教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杰出成果,为深入探索人类心灵的现实和治愈心理疾病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使佛教的智慧通过心理学融入生活,有助于众生从苦难中得到快乐,得到拯救和解脱。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

内容简介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教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佛教思想的核心——心的理论进行了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教的精髓,并做出了现代人易于理解的阐释。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具体的技术来治理自心,完善人格,甚至看清本质,从而获得大智慧、大快乐、大自由。它深入浅出,是一部学术巨著,是佛教心理学的最佳教材,是学佛修行的必备指南,为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参考体系,为热爱佛教和心理学的读者学佛提供了便利。

作者简介

陈冰,出生于1945,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佛教思想、佛教禅修和佛教心理学。

他以渊博的佛学知识,辅以真实的修行,积累了几十年的成果,全面总结、有机整合了佛教的精髓,拨开了佛教信仰和修行的迷雾,破除了种种邪见,为佛教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主要著作:《佛陀的智慧》、《佛教生死》、《佛教禅宗与东方文明》、《佛教在人间》等。

目录摘录

第一节佛教非常重视心

一、佛教至心的起源

第二,?诸法之中,心为先?

第三,?心理主义?佛教

第二节佛教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原始佛教心理

第二,佛教心理部

第三,印度的大乘心理学

第四,印度秘密心理学

动词 (verb的缩写)佛教心理学在中国

六、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心理

七、现代西方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佛教心理学的特点、价值和影响

第一,世界的显著特征

二、解决对应和停止双运的方法

第三,决定分散调查,染网同释

第四,正确的观点是心灵哲学的指南和发展

动词 (verb的缩写)佛教心理学的价值和影响

第二章多功能多层次收藏之心(一)

第一节?心?的名称

第一,心、头脑和知识

第二,?心?的类别和特征

第二节有四个内涵:受、思、行、知。

首先,感觉、情绪、情感和心情。

第二,思维、感觉、感知和想象

第三,行动意味着人为、意志和自我意识。

四、知心之王

第三节前五感:眼、鼻、舌、身五感

一、前五感的分工

二、前五感的特征

第三,前五感的染色及相应的心理场所

第四节第六知识:意识

第一,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的运作状态和类型

第三,意识是清理误会的关键。

第五节第七知识:最后的知识

第一,?想着性?作为意义之根的最后知识

第二,持续的内在自我的污染

第三,最后知识的相应头脑

第三,最后知识的相应头脑

第四,关于末世知识的争论。

第五,最后的知识是什么?染精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