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大学生恶意中伤

法律主观性:

1.凡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都是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起诉,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如果造成损失,你也可以要求赔偿损失。2、如果恶意诽谤他人,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给予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3.恶意诽谤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诽谤罪。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请求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刑期)。《刑法》侮辱诽谤罪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只有被告知的,才予以处理。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告知人民法院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客观性:

可以起诉他人在网络上恶意诽谤,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诽谤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此罪者,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者外,一律告之才处理。这里所谓的“告知后才处理”,是指受害人举报,法院就以诽谤罪受理,否则不予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比如因诽谤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民众的公愤;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等。被害人不告诉或者不能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公诉。诽谤罪1有哪些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外,只有被告知的,才予以处理。被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告知人民法院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九十八条本法所称告知后处理,是指被害人告知后处理。被害人因受胁迫、恐吓而无法告知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知。2.法律判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诽谤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NPC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12.28)四。为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3.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12.17法释[1998]30号)第六条在出版物中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定罪处罚。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诽谤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根据司法解释,利用信息网络对同一诽谤性信息实际点击、浏览五千次以上,或者转发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行为人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在信息网络上传播的行为,主观上、故意上、客观上都造成了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网上发布,即使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以上是应对网络恶意中伤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