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之路

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

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想知道答案。那你一定要看吴军的《大学之路》!

作者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家。他的其他作品《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谜》《智能时代》都是豆瓣评分在9分左右的书,并且获得了很多奖项。(余和为此书作序,足见此书之重!)

吴军博士的书通俗易懂,读起来很过瘾。作者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常常给读者新的视野。北四校长刘长明说: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了解它的学校。年轻人,即使不打算出国读大学,大学之路也值得一读,因为开阔的视野对人生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大学之路》这本书分为两册。第一卷首先从四个部分分析了大学的概念:大学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精英教育?最好的大学是什么?所谓最好的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什么?然后作者介绍了两种高等教育:纽曼式教育和洪堡体系;然后结合作者的学习经历,为我们分析了他对大学的深刻理解,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私立大学管理和名校录取中的不公平。第二册主要介绍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环境、历史,以及很多个人观点(这个观点很全面很详细,会让你感触良多)。

吴军博士在序言中提到,通过这些大学培养学生的方法,让想申请大学的年轻人思考如何借鉴他们的经验,通过教育让自己变得更好。

大学的概念

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深究它的含义。在我看来,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研究中心,也是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吴军老师的言论很有教育意义。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与优秀的人同行,度过美好的时光~)

更有甚者,很多人把大学阶段的学习简单的理解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除此之外的很多东西,以至于到了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仍然缺乏在社会上生存的手段。(作者反思,似乎很多大学生,包括我自己,都在面临这些问题。找不到好工作的“名牌大学生”“归国留学生”很多!)

在亚洲人看来,拥有大学学历是进入或维持更高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也是获得体面工作和收入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如果你问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这个问题,问他们是否一定要上大学,很多人会给你否定的答案,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大学是他们进入某些职业(律师、医生、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大学。(工匠、厨师、酿酒师等。)

一流大学当然可以学到很多二流大学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我要讲的大学的概念,或者说高等教育的概念。为什么“学校哲学”很重要?)

一所大学的历史

作者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老神庙、希腊和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学院、亚历山大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方面介绍了古代大学的起源。然后作者介绍了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到法国的巴黎大学等现代大学的兴起。作者说:如今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否有足够的管理自由和学术自由是很重要的。

第二精英教育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从巴黎大学到剑桥和牛津大学的高等教育的目的。

作者说:大学的目的只是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传授谋生手段。大学教育应该远离未来的职业和谋生技能,应该以自然的方式教授。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总觉得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有些人太追求名利了。

在中世纪,教育体现为对神的虔诚,现在体现为修身养性,有点像中国儒家提倡的修身养性。

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知识改变社会。用纽曼的话说,“我在乎的不仅仅是永恒的真理,还有实践和实用性。”我一直是这样理解商业的:本质是用更少的劳动力服务更多的人。看到这里的这句话,我才明白,我们本质上是在为这个社会服务。)

大学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良知。(很像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

在这些名校看来,如果一个17岁的年轻人能够表现出比别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可以相信,当他离开大学的时候,他会比那些单纯取得好成绩的人更容易成为社会的精英。这就是美国名校精英教育的精髓。

三所最好的大学

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

国内很多大学校长认为清华北大大致相当于美国中山的州立大学水平,美国大学教授也基本认同这种说法。我曾经以为清华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学,结果发现我的眼界太窄了!)

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大学时,与其看排名,不如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几个角度综合“感受”那些大学。

一旦出现任何量化的排名方法,那些追求排名的学校就会在那些方面刻意优化,而不是花大量的精力去提高办学质量。(感觉好对。很多大学追求的不是把教学做好,更多的是评优评先!)

站在管理者和学生的角度,我认为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几个因素:教授(和助教)的水平和他们对教学的投入,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数量。

在讲课的时候,一些时间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大师可以在不经意间用内容给人启发,而这些文理学院的教授往往做不到。

我要说的是,一所大学能否让学生快乐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终身的学习热情,是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受伤”(这样的人很多),或者对生活有负面看法,那就是教育的失败。有那么多“被学习伤害”的人。回到家,感觉现在很多高中生都不学习了,连一篇短文都看不懂。)

成功的大学经历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从某大学毕业,不需要天天挂在嘴边的是母校的名字;当一个学生从二流或三流大学毕业时,那个学校会为将来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而自豪。这样的大学经历会很完美。(作者认为,无论在哪个学校读书,提升自己才是关键!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第四,办学理念

作者讲了很多,我归为三类:1,科研?2.教书?3.领导能力

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还有如何从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问题。大学期间,学习课程知识和了解社会一样重要。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成长,大学课程的负担不能太重,比如不要占学生实习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像耶鲁只有一半左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发展。总觉得我们学校的专业课排得满满的,实际效果不好,也没时间做别的,学生总是很累。

斯坦福大学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方面,不同于传统名校。每堂课都在校园闭路电视网上直播,同时向硅谷播出。每个班都有视频。所以学生可以不去教室上课,在宿舍边吃早餐边上课。即使偶尔缺了几节课,也可以从图书馆借录像来补课。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都是必须的。我感觉有视频可以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斯坦福这样的好大学。毕竟能考上斯坦福的人都很自律,热爱学习!另外,斯坦福的评分系统非常完备。反之,在我国就行不通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还要有建筑。好的硬件条件是好大学的基础。)

艾洛特在哈佛大学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变“教学为本”为“学习为本”。

学校教学生想学的东西,所以拥有约1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哈佛大学如今提供6000门课程。虽然这种教育理念是好的,每个人都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但中国教育资源的短缺,注定达不到这种程度。虽然我们的教育水平不高,但我仍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两种大学,两种高等教育。

纽曼式的大学

英国牛津运动大主教、教育家约翰?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是大众化的,而不是雕虫小技的地方,并将此视为对大学的基本要求。(纽曼式的大学被称为通才教育)

“先生们,如果让我在一所由教师管理、学分足够就能毕业的大学和一所没有教授和考试、允许年轻人在一起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我是这样认为的:当许多聪明、好奇、富有同情心、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相互交流,学习新的思想和观点,看到新的事物,掌握独特的行为判断。”

(正如余所说——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考上名校?与优秀的人同行)

二红包系统

普鲁士德国外交官威廉?冯?洪堡创立了所谓的洪堡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科教育)。这是我们在中国学到的制度。这个体系和纽曼的想法完全不同,学生毕业时必须对某个专业有一个相对灵性的认识。

今天,我们很难评价纽曼的通才教育或者洪堡的专科教育。从找工作的难度和出成果的速度来看,后者无疑更胜一筹。而洪堡教育的制度问题是,虽然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执行人才(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但很难培养出视野开阔的领导者、实业家。

要兼顾通才教育和专科教育,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延长教育时间,把教育分为本科的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研究生的专科教育。没有别的办法。(如果能兼顾通才教育和专科教育,肯定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很多中国家庭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美国三流大学读书,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回国后也没有发展好。)

三、我的大学经历

对作者的学习经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我将总结一下我对这一章的研究:

1,碎片化学习。

2.和优秀的人交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3.现在的学生硬件条件更好。为什么他们不如以前的学生?

4.阅读和音乐有时能给我们摆脱困境的力量!

5.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应该和老师多交流。

6.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迷茫的阶段,而年轻人真正能做的,不是去碰运气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而是去尝试尽可能多的可能性。

7.跨专业不难。读两个以上的学位可以学到更多。

8.工作经验有助于研究和学习。

9.有求知欲。

10,有可能学会平衡爱情,好好学习。

11.数学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很有帮助。

12,好学校,好老师有助于人才的培养。不仅学好专业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13,早做准备,毕竟很多人已经领先你一步了。

14,坚持学习,毕竟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很多人半途而废。

15,有时候运气和努力一样重要。

16,能客观看待成功的人,在外人眼里会继续有好运。

17,一个好的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如果还能学,他就会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18.对于那些硕士生来说,找一个好的城市是必要的,因为那里的机会比偏远落后地区多得多。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如果你有兴趣,我推荐你阅读它们。

剑桥和牛津

美国早期的大学制度起源于英国,但是现在英美大学的差距非常大。

在这一章中,作者讲述了她和女儿去剑桥和牛津的经历。

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高等教育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大多数世界级的大学都在美国。美国大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

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了美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教员制度,教授治校的含义,复杂的管理结构,教学与科研管理的分离,管理的分散化,私立大学的收入构成,捐赠、科研经费和收入的重要性,大学的财政支出,董事会的起源,各级董事会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私立大学主要靠捐款资助。

美国的私立大学从招生、教学、科研到教授队伍建设,都是独立的学术和研究团体。他们在很多方面不受政府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行事。因此,它们比公立大学更灵活,更有竞争力。

几乎所有好的民办大学在管理上都长期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可以说,美国一流的私立大学,在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方面,是当今世界所有大学中最好的。

6.美国名校私立学校的申请与录取。

从这一章可以看出,美国所有的私立名校都是不公平竞争的。大家庭、校友、教授的孩子更容易进入好学校,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我们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极低。当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经济上,亚洲人基本只使用美国的大学而不建(只有少量捐款)。政治上,主要表现在对政治和选票漠不关心。所以美国私立名校提高亚裔学生录取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家潘石屹和张欣向哈佛和耶鲁捐款,解决外国学生在中国的奖学金问题,对这两所大学招收更多中国学生有很大帮助。很多人不理解潘石屹和张欣的好心,认为他们应该先给中国的大学捐款。但他们不知道,潘石屹和张欣捐赠的几千万美元,对提高全球华人的地位,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为整个华人群体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见部分网友看问题过于片面,网络成了发泄的地方,所以谣言止于智者,明辨是非,不盲目崇拜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必备的能力。)

7-14美国私立名校介绍

吴军博士亲自走访了这些名校,拍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特征的照片,写下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大学是: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约翰f?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卫斯理学院、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之前看过吴军博士的《潮之巅》,看完之后被作者的大局观深深震撼。虽然《大学之路》这本书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美国私立学校。但是你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大大开阔一个人的眼界。

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美国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其先进的高等教育体系,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还吸引了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到美国留学,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留在了美国。

最后以吴军老师的一句话结束:在大学的路上,一个人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长;一所大学并不拒绝放弃每一条路,而是在能够认定一条路之后,坚持走上几十年、上百年。这样,每个人都将终生受益于教育,大学也会越来越好。自由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