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建议

大学生频繁自杀有几个原因。

(一)个人内部因素

1.心理因素

大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容易激动、不安、易怒。一点小挫折就很容易激动、感动或沮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往往存在片面性和模糊认知。自杀的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情绪障碍。这些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反差和挫折,容易忽视生命的存在而自杀。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中存在焦虑、抑郁、人格障碍、人际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情感因素

大学生是年轻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相对封闭,主要集中在校园里。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同学、老乡、室友、个人、学校之间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正处于希望被理解的心理发展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正常心理发展产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必然要求。一旦某段感情出现危机或破裂,遇到拒绝、摩擦或冲突,就觉得无望、绝望、自卑、不堪、极端。

3.性格因素

人格是人格的核心。在大学生中,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时,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更容易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烦恼和困扰,对自身发展形成障碍,如胆怯、内向、敏感、多疑或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抑郁悲观,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容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失去生活的勇气,产生自杀的念头。

(2)综合外部因素

1.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暂时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升学失业、人际关系薄弱、文化转型、生活节奏快、竞争加剧等等。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和焦虑,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无所适从,缺乏安全感。

2.学校因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关键时期。大学学习很辛苦,学习需要消耗大量的身心能量。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心理反差和失落。当脆弱的心理无法承受这些来自外界的重负时,就容易走向极端。

另外,当家里有人自杀或者媒体大力宣传名人的自杀行为时,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很可能在无力应对的时候效仿。

二、如何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预防学生自杀

当发现学生有自杀的预警迹象时,学校、社会和家庭要正确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在学校,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沟通,给他们一些正能量的想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社会方面,鼓励政府和社会关注公众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危机识别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关键。

提前发现并密切关注心理异常,是正确确定预警对象、识别心理危机的关键环节。从心理危机的时间上,辅导员要关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重要考试成绩公布和学生遭遇重大变故的时间。从心理危机发现的途径来看,宿舍同学是一种有效的危机发现途径。辅导员应加强和探索学生干部在心理危机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环节。

(二)部门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保证。

辅导员虽然和学生接触最密切,离学生生活最近,但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但是,如果没有系统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培训,辅导员很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会儿把思想问题当成心理问题,一会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处理心理问题。二是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用心理咨询来处理。因此,辅导员应加强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发现有异常心理的学生,要及时与心理咨询师沟通,确认心理危机,寻求专业帮助。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增强社会系统的支持功能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原则是给予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心理平衡。因此,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系统的联动是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重要保证。社会支持系统越强,越有利于心理危机学生的身心康复。

大学生自杀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应建立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和预防干预的综合机制,细致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