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不白上大学?

本科生要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校;

硕士生要去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机会比偏远地区多很多;

博士生最重要的是教授和实验室。

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向社会,投简历,求职,每年都会听到“就业等于失业”的说法。2017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应届毕业生起薪3800元,只有四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直接相关,签约单位比例不到40%(这是官方数据,折扣你我都知道)。

另一方面,且不说时不时的几千万融资,也是2017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新闻:煎饼大妈说她一个月赚三万,怎么会亏你一个鸡蛋?对比上面我们本科生的起薪,改革开放之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论调重新浮出水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所大学真的白上了吗?也许,你和你的大学是有区别的。

这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书的前半部分介绍了大学的发展和通才这两种典型教育理念的区别和特点。后半部分介绍英美一些著名大学的特色。作者是著名学者吴军。作为一个典型的跨界人才,他不仅担任过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工程学院的教授(美国教授与书中介绍的中国教授略有不同),还担任过谷歌和腾讯的副总裁。作为风险投资人,他还成功投资了硅谷和中国的120高科技企业,还写了《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谜》。最重要的是,他的大学之旅不仅极其漫长——18,而且跨界严重:先是计算机,然后是电子工程,最后又回到计算机,但他的博士工作大部分是数学。所以,这本书既有一个学者对教育理念的思考,也有一个企业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更有一个普通学生对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的寻找。

01你为什么想上大学?

历史上没有大学,欧美很多国家的调酒师、园丁、酿酒师等从事特殊技能的人,也不会有上大学的想法,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低。但是,在今天的亚洲,大学毕业生再不值钱,只要经济上能承受,高中毕业后总会上大学的。但是毕业后的专业基本都不对口,收入也不一定丰厚,甚至大部分还不如那些高中毕业没上大学直接就业的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上大学呢?因为在大学里,除了课程之外,你还必须能够接受在大学之外得不到的教育。大学有没有白学,有没有学到知识和技能只是判断的一部分。是否在大学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度过了快乐的大学生活,也是衡量你大学生涯的重要一环。

两种教育理念

一、纽曼的教育理念

英国牛津大主教约翰纽曼系统总结了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将自己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创建了爱尔兰天主教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前身。他认为,大学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上更好的人”和“对全人类有益的人”。

纽曼主张通才教育和普及,认为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选择,“以保证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足够的科学人文素养”,而不是为了毕业后在企业中谋得一个职位而仅仅学习一门技能。目前有这种教育理念的学校主要有常春藤盟校中的达特茅斯学院和布朗大学。

B.洪堡式教育理念

威廉·冯·洪堡是普鲁士的德国外交官。他建立并完善了服务于工业社会的普鲁士教育体系,他提出了“研究和教育一体化”的精神。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毕业时必须对某个专业有相对深刻的理解。所以这种教育理念下的本科通常是五年制,接下来的两年类似于研究生阶段,学习本专业非常精神的专业知识。在2000年之前,清华大学、中国和浙江大学采取了类似的办学模式。

那么孰优孰劣呢?吴军在《大学之路》中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价,说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判断它的正确与否,也不能用“各有千秋”这样模糊的词语。这两种教育模式需要根据一个特定的国家发展阶段来考虑哪种更适合。在一个迅速走向工业化的国家,接受技能教育,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势在必行。当一个国家已经在稳步发展,需要视野开阔的领袖和实业家的时候,纽曼的通识教育显然更适合。

但是,任何教育模式都是可以为社会服务的,最可怕的是没有一个用好,就成了四象。

03“海归”变“海带”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出国潮。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越来越热,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海带”也越来越多。我们都看过很多被哈佛录取的学生和家长的报道,但是很少有关于从哈佛回来的人的成绩的报道。原因可能在上面提到的两种教育模式上。

吴军在《大学之路》中以10章节详细介绍了英美名校的办学特色。这些学校和中国所有的大学一样,除了教学硬件更好,学生更优秀,教授知识渊博。他们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认同,形成独立的社交圈。如果一个学生不能融入,那么这个大学就真的白上了。而且很多采用纽曼式教育理念的大学,本科阶段更多的是提升人文素养,研究生阶段需要达到更多的技能训练和研究。如果只是出国读本科,毕业后在国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回国后也可能缺乏一些专业技能,基于国人的一些固有偏见。比如你学的这个专业,你就要了解这个专业的知识。如果你没有学过这个专业,你可能一时半会儿也理解不了这个专业的知识。

所以如果你上了大学,你可能找不到好工作或者好收入?为什么要努力才能上大学,上名校?

人生就是一辈子,人生就是一场长跑。不要相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鬼话。42公里马拉松跑一半就停下来的人很多,更别说是一辈子马拉松了。学习可能只有十几年,但教育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坚持住,我们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