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全国高校大调整改变教育结构

1950年9月,新中国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逐步地、谨慎地改革旧的学校教育和旧的社会文化事业”,开始制定西方教育制度中大学的改革方案,以取代清末民国时期确立的苏联教育模式。

由于当时一些知名学者的反对,高校的改革方案一度被推迟。毛泽东亲自指示:“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想改变,这是错误的。”

最高指示,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组长的钱俊瑞说:“欧美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在高校教师中还强烈地保存着...他们对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嗤之以鼻...这是极其危险的意识形态敌人。”

1952,全国高校院系大撤并调整开始如火如荼。在这次大学院系调整中,曾被誉为“中华民国母校”的原国立中央大学首当其冲被选择肢解。

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是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校。历经两江师范、南京师范、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经更名,于1928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成为民国时期最高学府。

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规模庞大,院系众多,综合排名超过了实力强大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位居亚洲第一。1952高校调整期间,中央大学拆分了多达19高校。这些拆分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其中8个留在南京,11移居国外!

这些学生心中闪亮的名字,默默记录着这些名字背后曾经的母校——国立中央大学的辉煌。经过这次大学院系调整,国立中央大学已进入历史。这些从国立中央大学分裂出来的大学,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

除了国立中央大学,1952院系调整后进入历史的另一所著名大学是当时北京的“燕京大学”。

1919年,华裔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将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联合大学、北京华北女子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新的综合性大学。本来这所大学的名字是北京大学,但是因为当时的北京,已经有了一个由清末史静大学堂演变而来的国立北京大学。在程敬仪博士的建议下,这所教会大学的正式名称改为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创办时,教室简陋,校园狭小,经费匮乏,学生只有90多人。校长司徒雷登绞尽脑汁筹集资金。燕京大学成立后,司徒雷登开始频繁赴美,他回国的目的是向商界筹款。司徒雷登振振有词,正好当时美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司徒雷登每次回国都有收获,其中司徒雷登一次就筹集了654.38美元+0.5万美元。

随着高校办学经费的不断增加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的燕京大学校园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办学的需要,于是司徒雷登开始规划新校区。经过考察,司徒雷登看中了北京西郊的一座花园。这座名为“书春园”的园林原属清朝皇室,后被转让给陕西巡抚陈所有。司徒雷登专程去了陕西。经过一番商谈,他不仅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这个40公顷的花园的所有权,还得到了陈总督捐赠的两万银元,作为燕京大学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这个花园,终于在司徒雷登的手中,变成了最美的校园。去过这座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校园的人都亲切地称它为“燕园”。燕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质量最高、环境最美的高等学府。

凭借一流的校园,司徒雷登开始聘请名人和学者在燕京大学担任教授。他给这些专家学者的工资和教学自主权,远远超过了北京大学和清华,都在北京。不久,燕京大学就聚集了陈、顾颉刚、费孝通、冯友兰、吴宓、周作人、郑振铎、钱穆、张、俞平伯、冰心、王、吴文藻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和名人。

燕京大学逐渐成为与北大、清华齐名的民国综合性大学。燕京大学采用的许多先进的教育方法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刻意模仿。1928的春天,燕京大学迎来了一个光明的时刻,与哈佛大学和* * *,中美两所高等学府成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实行研究生互认。燕京大学因此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因为燕京大学的教会性质,燕京大学在65438到0952的全国高校调整中彻底分裂。燕京大学文理并驾齐驱,工科并入清华,经济学并入今天的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并入今天的中国政法大学,民族学、社会学、中文、历史学并入今天的中央民族大学。燕园,燕京大学旧址,成为北京大学旧址。从此,燕京大学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曾经是清朝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大学,也在这次全国范围的高校调整中动了大手术。清华大学农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航空学院迁出,根据迁出院校属性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政法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北京航空学院。

经过这次调整,清华大学从一所综合性大学变成了一所多学科的工科大学。即使清华变成了纯工科大学,也有部分院系并入了北京矿业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好在清华获得了燕京大学拆除的工科,工科实力得到加强。

中山大学等另一部分与民国人士有关的大学也被拆成五所。拆除力度最大的是南昌大学,民国时期名为“国立中正大学”。......

除了与民国人物和教会有关的学校被拆分,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东吴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也被拆除或关闭。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大学,基本上和原来的学校没有关系。

在65438到0952的全国高校大调整中,一个个学校星光璀璨,风光无限。这是复旦。

复旦原本是一所私立的小规模文科学校,创建于于右任和邵力子离开震旦大学之后。“复旦”一词取自《尚书·于霞传》。太阳、月亮、光华、丹复旦Xi”是追求光明、振兴中华的意思,也有不忘极光大学的意思

新中国成立前,复旦日子不好过,在众多高校中默默无闻。建国后的高校大调整,给复旦带来了无线的机遇。复旦在这次调整中吸收合并了浙江大学、震旦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国商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的部分或大部分院系,成为新中国高校中的第一梯队,甚至一度成为清华北大中的超一流。

复旦大学最初以丹为代表的震旦大学,曾被誉为“东方巴黎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因为属于燕京大学这样的教会学校,所以在1952的高等院校大调整中被撤销关闭。极光大学的院系合并为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震旦附属的两所中学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一起合并重组为上海向明中学。震旦大学原址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校舍。

就这样,震旦大学跟随燕京大学走入历史,成为历史教科书中的一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