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是永恒的!
我沉默。
年后很多次,很多朋友同学都谈到过刘老师的身体状况。叹息过后,他们祝福他,却始终不敢去床边探望他。他们犹豫了很多次,直到今天。
对于我的很多老师来说,我基本属于“不配做弟子”的那一类——毕业后很少走动,即使时常挂念自己的内心。
刘老师是我们的系主任。但奇怪的是我好像从来不叫他“刘主任”或者“刘教授”,一直都是淡淡的,温柔的——刘老师!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系里还有很多老先生,比如潘伯庚先生、张成新先生、邓才标先生、陆佑全先生、程学超先生、先生、刘先生...我从来不喜欢“评价”谁,但是今天这些老先生们的形象,尤其是他们上课的认真、坚持、负责。
后来我们班先后出现的青年教师王坦、魏巍、俞树声...他们中的许多人延续了一群老绅士的风范,直言不讳,实事求是,深刻深刻...
后来大学扩招,年轻的面孔多了,社会的躁动逐渐涌入象牙塔。我和教育局接触不多。一旦象牙塔打开,就像斯诺克搬到街上,有些味道终究会改变。
退休后,刘先生在附属中学教学部工作了一段时间。那时候他经常接触,听听他作为大学教授接触一线老师和学校的感受和经历。我早期坚持不搞大型活动,而是选择深入学校的做法。一方面跟我个人性格有关,另一方面是受到刘老师的启发和启发。
非典前一年,我还听了一学期刘老师给研究生上的课。老花镜和工人备课的手写笔记(他好像一直在文具上写字)还是很认真,很思考,和一些卖笔记的“老师”一整个学期都不在课堂上露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13年夏天,我们班有一个“毕业二十年”晚会,刘老师也参加了讨论。那时候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说话也带着淡淡的伤感味道。
后来,因为很多原因,我和老师们越来越远,所以我只是偶尔在同学们喝酒的时候听听班扬和老隋。我再也没有去过。
大学,带着“大学”的味道,如今已经渐渐消失。
刘老师走了,作为一个不配的弟子(其实都说只有“研究生”才是老师的“弟子”),顿时很多感慨涌上心头。
在小学教育边缘徘徊多年,老师的很多话是极难实现的。这才是我真正认为的“腐败”。
这几年,老师和朋友逐渐变得越来越“走了的人”,突然有些恐慌,面临生死。
刘老师,走!
刘老师是永恒的!
后天星期六,学生们将为你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