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研究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研究

S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根据SS的特点,临床症状可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六经辨证施治。

摘要:

总结了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包括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六经的辨证,分析了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的特点及其对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类辨证;六经辨证;总结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以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口干症,可累及其他器官,表现为复杂的系统损害[1]。SS可分为初级和次级。发病高峰在45-55岁,多见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长,系统受累表现明显[2]。SS在中医中没有相应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因于?燥证,燥而固执?同等品类。作为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在S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1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以脏腑辨证施治为基础,可以明确SS的具体脏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1.1从肝论治

肝刚脏,身阴阳用,肝脏藏血,血属阴,故肝为阴;肝主疏泄之气,天性喜满,内火传导,肝气活跃,故以肝为阳。SS患者常血虚、津液不足,表现为口鼻干燥、眼睛干涩等。通过养肝阴,肝血充沛,津液充足。顾军花等人[3]从脏腑功能、解剖位置与经络分布、五行克制、肝胆表里、女人与肝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SS与肝的关系。SS以肝为中心分为肝郁(柴胡疏肝散)、心肝亢盛(栀子清肝汤或泻心汤)、肝胆郁滞(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贯煎或六味汤)。周丹平等人[4]认为,从SS的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女性占90%以上,而?女人天生就有肝脏?肝血亏虚,肝脏失去了行气的功能,津液传导不正常,产生了这个病。主要临床证候包括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亏虚、肝郁脾虚等。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滋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

1.2从脾论治

脾主水湿运化,从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脾强则运化水谷的精微功能,脾能清化,气血活跃。脾虚最易致湿,湿盛最易困脾。谢有红[5]认为SS是由津液的产生、运行和运输异常引起的,脾在津液的产生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基本方剂,归纳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述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认为治疗SS应重视脾胃的调养、阴阳的平衡、气机的调整、气血津液变化的调整和情绪的调整。冯等人[7]从气阴两伤、血瘀阴燥、燥毒生风三个方面分析了SS与脾的关系,并从脾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湿与脾、气与津液)、脾阴虚(脾阴、胃与津液;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

1.3从肺论治

肺精脏,喜湿厌燥。肺在阳位,其气达于天,天气下行,则天地可会,万物可化。肺性凉,其气主敛郁,才能通畅。戴恩等人[8]认为,?龙是水上春树的源头吗?脾所调的津液,依靠肺气的功能来展开和下降,从而保证脏腑经络中的气的畅通。因此,正常的肺功能对保证体液的正常输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丹参、紫草、蜈蚣为基本方,治疗SS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金氏[9]认为其病机关键为阴虚、络滞、肺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为宣肺、养津、通络,药物分为宣肺组(紫菀、桔梗、甘草)、润肺组(沙参、麦冬、乌梅)和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石膏),形成宣肺、养津。

1.4从肾论治

肾主阴阳,肾阴肾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有益,维持着人体生理的动态平衡。肾为藏之本,其藏固功能可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度排泄和流失,同时维持呼吸运动的稳定性和深度。张延等人[10]认为肾水即肾阴,又称袁茵、真阴,对脏腑组织起着滋养和滋养的作用。在SS的治疗中,提出了以肾阴为根本,在补肾的基础上补五脏,并根据病因和病理产物的不同进行治疗。吴生元【11】认为SS的根本原因是肾阳不足导致的津液代谢紊乱。具有气化功能的肾之精在津液的运输和排泄以及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又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因此,温肾助阳、气化津液应贯穿SS治疗始终,益肾蠲痹丸是基本方。

2从三焦辨治

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其效益与气的盛衰和津液的运化密切相关。SS的基本病因与体液的运输密切相关。三焦辨证有助于识别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并根据三焦的功能特点进行治疗。刘维等人[12]认为治疗SS应以养阴护津为主,并根据三焦的不同病位,选方有所依,上焦重肺胃,中焦重脾胃,下焦重肝肾,同时注重气血的保护,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高龙等人[13]认为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水液,循环各种气体,促进津液气化。三焦是否疏泄,不仅影响水液的缓慢运动,还影响肺、脾、肾等相关脏器对水液的调节作用。治疗可以按照上肺燥、中脾胃燥、下肝肾燥的思路,达到气血阴阳的和谐。李征[14]认为上焦在肺,上焦如羽,中焦如衡,下焦如肝肾,下焦如力。同时要注意由表及里、脏腑的卫气养血观念。张等[15]认为,三焦失气、津液失运是SS的根本病机。三焦气化功能与人体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确立化气补津法治疗SS,五苓散可作为主方,以利阳化水,补充津液。五苓散证的基本病机是三焦气失,水液失和,津液热损而燥。利用其化气分津液的方法,使三焦气功能正常,津液有序,使口眼皮肤润泽。

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根据气血津液的证候对SS进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确定SS的病变是气血津液,进而判断气血津液的盛衰,指导疾病的治疗。李盘等人[16]认为,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盛则津液充盈,气调畅则津液运化排泄正常。SS的发病机制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治疗应以益气顺气为主,包括宣肺气、调理脾胃、疏肝养肝、补肾气、疏通经络气。许超等人[17]认为SS的病理基础是阴虚津亏,导致血液生化来源不足,故燥证常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血液之所以能无止境地在周身流动,不仅取决于气的推动和阳的温煦作用,还取决于充足的血量。如果血虚血虚,虽有气机推动,阳气温煦,但会延迟,导致气滞血瘀。瘀血毒阻络,津液失疏,加重燥证发作[18-19]。秦长林等人[20]认为津液和血都来源于养气,津液枯竭导致血液耗竭,从而导致血瘀,阻滞了气机,津液不能随气上升,燥邪变得更加强烈,如此循环,于是就成了燥痹。

4、从八类辨证论治

八纲辨证可通过确定疾病类别,或阴或阳,分析病位或表里,区分疾病特点,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来指导治疗。熊静等人[21]认为燥证的基本病理基础是阳气受损和阴阳津液不足。只有阴阳相互作用,才能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杨琪不足,导致阴阳互失,精气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产生燥证。治疗上以地黄汤为基本方,用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陆[22]把燥分为内燥和外燥。外燥是指护理不当,内燥是由于脏腑经络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和温燥,区分ss是从外感、从内因、从寒热、从表里。马等[23]收集了SS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1316 SS患者中,虚证占50.99%,实证占16.34%,实证占32.67%。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可以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角度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法。

5六经辨证

根据SS的证候特点,结合经络和脏腑的病理变化,采用六经的方法进行辨证,有利于临床准确把握病情和选方。季光明[24]认为燥邪致病,罪魁祸首是阳明,阳明经口鼻入,而ss患者早期常出现咽干、口干、口渴等症状。他提出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分析阳明燥热影响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特点,总结出用苦寒、甘寒来清除阳明热毒。陈亚兵等[25]应用六经辨证,结合SS有消渴症状的特点,并根据《厥阴病大纲》中的消渴理论,用吴梅丸治疗厥阴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许晓芳[26]根据SS并发口干、小便不利,将其确定为太阳蓄水证,选用五苓散,具有利湿化湿、温阳化气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六经辨证对SS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根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角度也有所不同,灵活多变,配合辨证论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6结论

S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根据SS的特点,临床症状可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六经辨证施治。脏腑辨证多侧重于肝、脾、肾、肺的研究。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三焦辨证多是根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秽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以通畅三焦,疏通水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的关系入手,认为气血亏虚是SS的重要病因,需要益气生津、养阴淤血来润燥。八纲辨证可以全面分析SS,提供明确的治疗方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点,六经任何疾病都有专门的方药治疗。根据SS的不同性质和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辨证方法,以获得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1]徐永健葛俊波。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李亚,李晓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免疫学与变态反应杂志,2013,7 (2): 129-133。

顾军花,刘珊珊,陈小云,等.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300例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J].风湿与关节炎,2014,3(1):25-30。

周丹萍,孙,。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药,2015,35(3):241-244。

谢有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王晶,刘伟。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 (3): 91-92。

冯,刘健。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学杂志,2012,26 (5): 11-13。

戴恩来,王庆升。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韩善航。金实教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四川中药,2012,30 (12): 17-18。

[10]张燕,黄继勇,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罗世威。吴生元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 (10): 821-822。

【12】刘伟,丁媛媛。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姚中华萧肃高龙。从三焦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 (4): 221-222。

李征。三交辨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 (1): 71-74。

张。“化气补金”在干燥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新中药,2011,43(10):137-138。

杨德才李盘。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 (10): 15-16。

[17]许超,钱现。养阴养血活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3): 44-45。

[18]曾平,何,马,等。毒与瘀?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何,,曾平,等.马教授从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风湿与关节炎,2015,4 (11): 38-39。

[20]秦长林。干燥综合征吗?干了会进入血液?[J]的病理特征。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熊静,姚美玉,侯。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边拥军,,等.陆教授从气阴两虚论述干燥综合征的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6 (9): 1903-1905。

[23]马,,,等.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的临床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杂志,2013,28(2):482-485。

[24]季光明。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陈亚冰,陈毅锋。吴梅丸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药杂志,2007,42(2):108。

[26]许晓芳。五苓散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