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学辅助人员「收入低、晋升机会少、不受重视」的普遍现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付诸实践几乎不可能。科研项目的成功有赖于科学家的专业技能和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助理的努力和付出也不容忽视。然而,令人无奈的是,无论是科学家本人还是所属科研机构,都没有对科学助理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关注度差距,使得科学助理在收入和晋升空间上都是一个重要的群体。
任何劳动都有其相应的价值。作为一名科学家,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可以带来物质上的收获和声誉上的肯定,但是不要忘了,任何项目的科研过程,如果没有辅助人员完成大量琐碎的基础工作,将是不可想象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却很难得到认可,或者说辅佐人员的相关政策无法落实,严重挫伤了广大辅佐人员的积极性。毕竟不被肯定的工作真的很难维持。我相信科研机构对此心知肚明,但还是忽略了辅助工作的劳动价值,主要有以下客观因素。
首先,在科研项目取得初步成果之前,科研经费的筹措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对于科研机构来说,不可避免地要把精力放在核心科研团队上,尤其是科学家的各种需求需要建立在雄厚资金基础上的保障机制,让他们无暇顾及辅助工作团队。
其次,在中国目前的学术领域,建制仍然是一个无法逃脱的枷锁和束缚。科研机构虽然有一定的编制计划,但总体来说,只有名额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优先考虑核心科研人员,而辅助人员只能在无限的期待中接受编制不够的残酷现实。要知道,辅助人员有没有编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
最后,舆论关注的永远是台前的光彩,这对于成功的科研项目来说是很不一样的,因为科学和辅助人员永远不可能接受公众的赞美和认可,接受鲜花和掌声的永远是核心科研人员。正是因为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科研机构才会处于宣传和后续科研经费申请的需要中,才会把精力集中在主要科研人员身上。失去媒体的关注后,科学辅助人员很难在物质条件上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奶奶不爱叔叔的悲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