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奔波为诗读答案

第一段的作用:始终扮演以下角色。

为原诗奔波一生:

位于南开大学的“嘉陵书院”近日封顶。这座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作家叶嘉莹建造的。叶嘉莹,90岁,人称嘉陵。在她的规划中,学校的房子不是房子,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教学和做研究的地方。

叶嘉莹一生游历,从事古典诗歌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她说,这次她终于要有自己的“家”了。

四十年,漫漫归途。

叶嘉莹对家的渴望原来是一种积累了四十年的情感。

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温哥华回到家乡北京。“当时我很失望,因为我只能回国旅行,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那次回家的旅途,她写了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之旅》:“三十年离家万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家。有一次我从天堂回来,满眼泪水,内心狂喜……”

1978年春末,叶嘉莹写信给国内教育部门,申请在中国任教。此时,她已经在温哥华生活了近10年,长期受聘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她的申请被批准了,她终于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在国内讲课了。

叶嘉莹第一次回中国教书时,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的中式外套。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充满激情,北京话婉转。她喜欢边说边写,从黑板的一边写到另一边,黑板上写满了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她的手总是因为粉笔太多而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粘满胶带。

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出现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直到2002年,她终于拿到了中国的长期居住证。对于家乡,她终于不再是路人。

去年,南开大学举办荷花节,学校决定为叶嘉莹建一座“嘉陵书院”。她特地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我与南开结缘,唤我一朵莲花。我到马蹄湖去住,绝不会为难。”她说,诗中的“永远不做好姑娘”包含了三个愿望:一个是她要把这里作为自己长久的家,永远不远离;二是以湖中荷花君子之德“自勉而不违”;第三是对青年学生的美好祝愿,因为“人虽可老,但生生不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不过如此。”

七十年,我一生都在为古诗词奔跑。

"我一生都热爱古典诗歌。"叶嘉莹说,古典诗歌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没有尽到继承的责任。我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新人。”从1948在京任教中学开始,叶嘉莹传承古典诗歌近70年,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是如此。

在加拿大,和叶嘉莹一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外国研究生有十几个,她还带了一批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留学生。“1969年,我教的前两个学生本来是要去加州大学读书的,后来因为反对越战去了加拿大读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导师,我就来了,让我教他们。”叶嘉莹说,她用自己不标准的英语和对诗歌的真情与真诚感动了这些留学生。

“我是一个喜欢在讲课的时候随意玩‘跑野马’的人,但是要用英语授课,失去了随意玩的乐趣。”叶嘉莹描述了他在国外讲诗时的尴尬。她还为此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与云何谈鹏飞,悲天悯人。”北海之南满是往事,一枝余生谈此。"

叶嘉莹一直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英语说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很难向留学生讲清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无限寓意和意境。”

这些年来,即使她自己掏钱买了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四处奔波。她想告诉更多的人中国的诗歌之美。叶嘉莹说,她已经重新工作了30多年,不是现在,而是当时大家都没有注意。“现在我突然知道叶嘉莹,我在找你,我在找你。结果我老了,却更忙了。”她故意说:“我不能完全满足一些朋友的要求,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谈到叶嘉莹,人们经常称她为学者或作家,但叶嘉莹承认他从未想过成为学者或诗人。“因为学者和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做的不是为了自己。”老人说:“我一生的志向就是把优美的诗篇传给下一代。”

2000小时,整理终身讲座录音。

自从回到祖国,叶嘉莹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了。

再看叶嘉莹的书目,从1982出版《嘉陵诗集》到2007年出版《嘉陵诗歌讲义》,她至今已完成诗歌专著30余部。“我早年闯祸的时候,楼道里只有一张学生模样的书桌,一把小椅子,前腿放在地上,后腿放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很有诗意,其实就是在那个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道。

近年来,南开大学已成为叶嘉莹研究和推广古典诗歌的重要基地。1993年,她应邀出任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出一半退休金,约65438+万美元(当时为90万元人民币),设立“拓安奖学金”和“颜勇学术基金”。

叶嘉莹的研究所完全是从零开始建立的。“那时候学校没有经费,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我们只有一间旧教室。中文系的崔宝恒老师和安怡女士都来帮忙,打扫干净才投入使用。”后来,叶嘉莹的困难逐渐为外界所知。1996年,加拿大华人企业家蔡慷慨捐款200多万元为研究所盖楼,另一位澳门实业家沈捐款100万元购买图书和购置设备。

今天,叶嘉莹正在从事一项庞大的工程。“我从教70年,历年的讲课、演讲录音都在2000小时以上。如果我在外国,听我的中文不容易。”叶嘉莹说,多年前,她把这些磁带陆续搬进了南开大学。目前学生在帮忙整理,她在忙着校对。

“我已经90岁了,博士生还要上好几年,精力逐年下降。我跟学校说今年不招生了。”叶嘉莹说,但她也会给尚未毕业的学生讲课。

但是,还有一件事,她放不下。从1998开始,叶嘉莹倡议从幼儿园班到小学三年级都要开设诗歌歌唱和游泳课,让孩子边玩边背诗,打好人文基础。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倡议尚未得到充分实施。但是叶嘉莹说她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