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荣盛化纤厂会倒闭吗?

不是,荣盛化纤集团有限公司1989,李水荣,经营着一家小木材公司,他对中国布料市场产生了兴趣。当时国内布匹市场风起云涌,价格战一触即发。然而,李水荣对布料危机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说:“相对而言,危机背后蕴藏着商机。暴风雨前也有商机。绍兴和萧山只有一路之隔。为什么绍兴人不能做生意?”

在观察分析了一年的布料市场后,1990年,李水荣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转行,经营一家布料厂。在做这个决定时,李水荣没有想得很远,只是认为布业比木材业更有机会赚钱。

从8台有梭织机开始,启动资金是卖掉木材商店和他所有的财产得到的20万元。工厂是从当时镇上6间闲置的老平房里租的,雇佣了20多名当地工人。这里从来没有火车,他在没有像样道路的沙滩上创业。

李水荣的行为在当时被许多人称为“有点冲动”,大多数人都对李水荣是否能“发火”持怀疑态度。任何人都很难理解,出售所有家具和精心管理的木材业务,已经跳进了一个充满风险、竞争激烈和不可预测的市场。

另一方面,李水荣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并逐渐显示出他在纺织行业的非凡才华,他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的经营战略,工厂越做越大,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到1995年底,企业规模从8台织机增加到65,438+000台织机。然而,成功总是伴随着起伏。当我们进入1996时,整个纺织化纤行业进入低谷,一些大中型企业陆续倒闭或转产。预计纺织这碗饭已经吃完了。形势对刚刚站稳脚跟的荣盛公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长丝”变“弹力丝”项目上喝了萧山化纤工业的“第一口”之后,荣盛的发展还会在弹力的基础上继续有大的突破吗?已经决定上加弹项目并储备设备的荣盛化纤公司,为当时公司的发展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实质性的“大讨论”:产业链应该向下游延伸还是向上游延伸?

下游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将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其缺点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容易被模仿,过多的企业向下游发展;走下游的好处是对技术和资金的需求相对较低,生产相对简单,市场风险较小。最大的问题是上游,投资大,风险高,技术要求高。但如果往上游走,同行竞争少,产品附加值高,高投入带来高回报。李水荣毅然决定逆流而上。

当时中国化纤行业正进入低谷,很多企业转行寻求另一种发展。在这个节骨眼上,荣盛的“反常”遭到了许多讽刺的话:有必要“锁起来”!

当然,当李水荣在这个“董事会”上打出这个“单曲”时,他并不只是在说大话。他确信他的决定不会有太大的偏差。面对布业已成团的价格竞争,很狭隘,很滋润。李水荣调查了国内外市场,并在远至日、澳、新的国家做了大量的市场研究。发现如今化纤原料厂商成为了宠儿,而国内化纤原料厂商少之又少。为什么不转向化纤原料?这个行业的发展将会带来无限的商机。虽然化纤原料项目投资成本吓人,几千万,但是如果再往下游走,前途很渺茫。化纤行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所以还是决定:上涤纶加弹力纱项目!人们都在暗暗为李水荣捏一把汗!

在关键时刻,他表现出了敢为人先的英雄本色,很快就验证了李水荣的伟大才华。1998期间,纺织市场回暖,涤纶弹力丝需求大增。这一年成为荣盛的大丰收之年,公司产值飙升至1多亿元,在萧山纺织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担心李水荣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

2001年产值1亿元,2006年产值超过1亿元。才六年。没有决策者李水荣的勇气和魄力,很难理解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背后的含义。为了使荣盛领先于同类企业,宁波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开始着手处理开拓国内市场的决定,与此同时,李水荣做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大胆决定。从1997年开始,李水荣带领企业骨干走出去参加各种展销会和产品推介会,还在日、澳、美、新等国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外贸业务进一步拓展。李水荣在朝鲜、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和非洲都做过生意。

在打开外销局面的同时,李水荣不忘在企业自身的发展上下功夫。集团每年都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高投入高产出。还成立了产品研究所,与浙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PTA、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荣盛产业链、工艺流程的技改措施都是一流的。

继1998年李水荣“勇者断臂”激活整体“第一跳”决策后,2000年底投入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产值7.78亿元。这是激活整个项目的“第二跳”。01年投资5亿元聚合直纺项目。这“第三跳”是公司发展的决定性一跳。6月5438+10月,公司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成为继万向、航民之后,萧山第三家产销突破1亿元的企业。“荣盛”二字从此响彻萧山,在省内外同行中引起轰动。

2002年,利用萧山产业春风的优势,李水荣抓住机遇,投资了三个多654.38+80万吨聚酯直纺项目,工程设备主要来自美国康特斯和德国Bamag。同时从日本村田进口了几台33H加弹机。2002年底,荣盛公司再次传来喜讯:产值20.3亿元,利润8500万元。2003年2月8日,萧山区四套班子领导再次登门拜访,并赠送“再攀高峰,再创辉煌”金匾庆祝。荣盛还被评为萧山区突出贡献企业,并成为区政府授予的八辆宝马轿车的获得者之一。荣盛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目光。2003年初,荣盛化纤集团宣告成立。这一年,企业实现产销30亿元,被杭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3年杭州市十大优秀工业企业”。

李水荣没有停下来。决定走品牌转化为名牌的道路。2001年,集团引入CIS识别系统,统一设计规划企业形象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快了创名牌的步伐。接下来的几年,“杭州市著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中国十佳顾客满意品牌”、“浙江省民营经济品牌示范企业”等荣誉接踵而至。2007年8月,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刚刚公布了第五届“2007中国名牌产品”名单,该集团生产的荣翔牌涤纶长丝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萧山区化纤行业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历年来全国化纤行业只有4种产品获此殊荣。

现在,荣盛在宁波成立了浙江亿盛石化有限公司,建成了省内首个PTA生产项目,并于2005年3月投产。收购了四川宜宾一家国企,同时投资房地产项目。两大新“引擎”使集团2006年产销突破6543.8+00亿,跻身全国化纤行业6543.8+00强,萧山企业第三。

根据宁波联合2009年2月30日65438晚间发布的公告,宁波联合第一大股东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有限公司与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以每股8.53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宁波联合29.90%的股份(含90,465,438+0.76万股)转让给浙江荣盛。李水荣是上市公司宁波联合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