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盗窃案件的一般共性
1,时间上的选择性。为了降低违法犯罪的风险,作案人往往会充分考虑作案时间,所以他们作案的时间大多是在作案地点的空旷地带进行盗窃。
上课时间。学生以学习为主,每天课程安排很紧。大部分没上过课的同学也去图书馆学习或者搞课外活动。所以上课的时候,尤其是早上第一节和第二节课的时候,学生宿舍一般是没有人的。小偷一般都很清楚这个规律,抓住这个时间作案。所以这个时期是外地小偷作案的高峰期。
2、目标的准确性。在高校盗窃案件中,尤其是内部盗窃案件,行为人的盗窃目标更加准确。因为大家每天都在同一个空间生活学习,同学之间也没有警惕性,东西随便放,贵重物品也没有锁在柜子里,很容易让犯罪分子盗窃得逞。
3.技术情报。在高校盗窃案件中,犯罪主体比较特殊,高智商的人比较多,有些人本身就是大学生。在盗窃过程中,技术运用程度高,自制作案工具独特先进,其盗窃技巧明显高于一般窃贼。
4.犯罪的连续性。“首战告捷”后,犯罪分子往往心存侥幸,再加上报案、破案的拖延,犯罪分子容易反复作案,形成一定的延续性。
5.手段多样。窃贼往往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场所,选择更有利的作案手段,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复杂的动机:
1,追求快感和炫耀——这类犯罪占大学生内部盗窃案件的绝大多数。少数学生受“金钱至上”等价值观影响,以至于贪财忘义,贪图虚荣,不择手段。比起享乐,衣食无忧,挥金如土,久而久之打起歪主意来偷,这样钱来得快,省事省力,还能继续炫耀。
2.没有经济透支的来源——少数学生经济条件差,开销大,负债高,没有新的财力支撑。最终个别学生只犯盗窃罪,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
3.寻求报复来发泄个人的愤怒——这种盗窃行为的实施者只是出于对他人或者对集体的报复。他们有的是出于变态的不平衡心理,不喜欢有钱的同学大方地花钱去偷,有的是因为和同学有其他矛盾而去偷他的钱和东西,破坏他们从中得到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