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树立孩子的金钱观?怎么会?
但看看这几年的新闻,比如“小学生打赏主播巨款”“大学生裸贷消费”“威胁不买限量版跑鞋就跳楼”。你不教孩子钱的知识,以后会有人代你教他。这个人很可能是债主,奸商,甚至是骗子。
正如《穷爸爸富爸爸》所说,“金钱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守财奴,而是用健康的价值观引导他,让他对金钱有所了解。”
一、孩子这么小,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
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一定要尽早为孩子谈钱!
儿童金钱观念的萌芽期在6岁之前,形成期在6岁至12岁之间,发育期在12岁至18岁之间。所以,家长要在孩子6岁之前,尽早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金钱意识。
一般来说,3~6岁是培养孩子金钱观的最佳时期。假设孩子在童年时就知道如何明智地消费,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那么他们在未来更有可能成为更有耐心、更有计划的人。
1,让孩子知道钱从哪里来?
前几天去超市,看到一个小孩拖着奶奶买零食。奶奶说:“我没钱。怎么才能买到呢?”
孩子一听,指着奶奶的包说:“买手机不需要钱!”
所以要让孩子及时明白钱是从哪里来的。让孩子理解货币与商品、劳动的直接交换关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模拟一些获得金钱的情境,比如购物的一些情境玩具,或者让孩子通过劳动挣钱。
比如我下班回来,伊娃会问我“你今天去上班了吗”“你为什么去上班?”虽然都是随机问题,但是我们的回答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这时候我可以告诉他,“因为我能挣钱,我们可以用我和爸爸挣的钱吃喝玩乐,度假。家里吃的饭,睡的床,你的绘本,玩具,都需要用这个钱买!”
对于宝宝来说,我们不需要太抽象地谈论金钱,我们只需要让他们知道,金钱是通过努力获得的,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让孩子学会做选择。
现在的诱惑太多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消费,比如雕像画,钓鱼,水枪,小火车,碰碰车,抓娃娃等等。在公园里,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玩每个项目的高手。
这个时候要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让孩子明白不要冲动购物,冷静思考,控制自己的欲望。
出门前,我会和伊娃商量今天玩哪些项目,或者今天的预算是多少。
比如“我们只带80块钱,家里还有其他开销,你得决定你最喜欢哪个。”
"嗯,我最喜欢乘坐轨道列车和旋转木马."
“好的,火车和旋转木马都是30元一次,还有20元。哦,只能玩一个项目。”
有时候,计划好的项目做完了,宝宝后悔了,还想去钓鱼,哭着耍花招玩多一点。
虽然只是二三十块钱的事情,但是玻璃圣母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我们要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但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说“不”。
告诉孩子:“下次我们先玩好吗?”但这次真的不行了。"
至于给孩子花多少钱,玩多少项目,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做出选择,具体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教孩子分清自己的需求,认清自己的欲望和现实的关系,把问题丢回给他们,让他们学会思考和选择。让孩子明白,东西是用钱买的,钱是有限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3.让钱成为孩子快乐进步的好助手。
定期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或者一些压岁钱,帮孩子设立一个存钱罐或者在银行开户,让孩子自己理财。各种费用的使用由他们自己决定。
经常让孩子用自己管理的钱,或者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金钱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享受花钱的快乐。让孩子知道,钱是帮助我们更好生活的助手。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放权”。比如20元以下的东西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20元以上的除了书需要向妈妈请示。孩子就是想买零食或者玩具,更别说“用自己的钱”了!
一定要给他选择,哪怕是试错,也要让他自己去体验。不管孩子的逻辑和理由是否和你的一致(毕竟连大人对“值不值”的看法都不一样),至少孩子会开始学会思考商品能带来的价值。
第四,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1,带着孩子哭穷
哭穷不是好的选择,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以后会更渴望钱,可能会为了钱不择手段。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家庭收入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哭穷。
2.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
有些家长认为养孩子有钱就是“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大手大脚花钱”,殊不知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是不可逆转的。父母见面越多,孩子越想要。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让他们不知道钱来之不易,以后也不会好好赚钱。
3.大方地和孩子谈钱。
比如吃饭的时候,最好自然地把夫妻之间的家庭账单费用列个清单。孩子们会好奇去看的。可以和孩子沟通一下家庭每个月的开销,让孩子有个基本的了解,不用刻意强求。
五、给零花钱避免以下情况。
孩子在履行个人职责时,不应该获得任何报酬,孩子做作业、学习爱好、运动等基本的事情,不应该得到零花钱的奖励。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习得不到回报。
作为家庭的一员,打扫卫生、洗碗、一起做福利、帮助别人,不应该单独给零花钱,但可以给红花、勋章等荣誉性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