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2)
文章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挫折、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冲突的分析,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更高,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性格障碍、性困惑等。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心理冲突时有发生。
1.难以适应环境
学习环境变了,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老师。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一些学生产生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在新的环境中,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2.自我认知障碍
在中学,他是尖子生,被老师表扬,被家长表扬,被同学羡慕,经常处于一种快乐的氛围中。但是,到了大学,人才、专家很多。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有的榜首位置,自尊心严重受挫,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思想。
3.人际障碍
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敏感问题,很多人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我不想敞开心扉,封闭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渴望社交,渴望得到友谊,渴望展示自己的力量。沟通不畅,性格有缺陷的大学生,可能会产生难以消除的矛盾。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改变,都加深了这种矛盾。
4.生活中的挫折
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生活挫折容易影响其情绪稳定,如失恋、家庭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因为大部分大学生之前很少遭受严重挫折,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很无助,承受能力差,造成他们焦虑、痛苦失望、叛逆等不良心理。
5.选择工作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给大学生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自由,但也增加了择业的难度,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适应能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加剧了他们的恐惧、焦虑和易怒。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原因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的竞争机制,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面对挑战和挫折时态度消极;同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灵,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对马列主义漠不关心,资本主义理想信念有所下降。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管教严格的大学生容易表现出敌意、害羞和自卑。父母溺爱保护的大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自我中心。父母放任其行为的大学生,大多比较散漫,缺乏社会经验,等等。
学校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进入大学后,遇到实际困难,很容易激起他们的思乡之情。二是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学校强调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却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淡化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社会活动的意识。第三是人际氛围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人心情舒畅,生活幸福。紧张的人际关系会让人产生不愉快、麻烦、痛苦的情感体验。第四,不良文化氛围滋生不良现象。比如,偶像化,迷恋时尚,沉迷于餐桌餐厅或者流连于花丛月下等等。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选择和发展自己,影响与他人的沟通;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阅历浅、阅历浅、理性差,在感情和荣誉之间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三,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要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习心理保健的方法,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心理学走进大学生课堂,开设更多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心理学课程,比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使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增强。
2.加强心理咨询,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一,领导要重视。担保机构、人员配备、资金、场所等。二是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素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要补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搞心理学的,要补充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三是开展适应性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设立心理咨询邮箱、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交流、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和社会氛围。
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深化自我认知,充分发展个性,提高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培育心理文化、优良校风和学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净化心灵,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境界。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育人工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提高个人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各自的重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用心理康复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增加思想指导,克服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偏激的观点,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1]倪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