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的自然资源
几年来,正蓝旗投入生态建设资金5.03亿元,完成生态治理258万亩,减少沙化面积234.78万亩,转移农牧民9800人。有放牧草地1356万亩,放牧牲畜75.66万羊单位。2010年农牧业存栏57.4万头。培育建设了13个农牧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了26个产业化基地,成立了66个经济合作组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323元和2701元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6385元和7007元。
正蓝旗有草场1472.1.2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6.39%。其中,可利用草地1249.94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84.438+0%。自1996以来,全旗牲畜存栏量连年超过百万头,牧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1256年,忽必烈命令刘在这里建城。1259郭城建成,命名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基,将开平府作为临时行政所在地。1264年,燕京(今北京)改为中都,后称大都,定为都城。这样,巡视两个首都的制度就建立起来了。1272,商都开始新建扩建。每年的四月到八月,元朝的皇帝都要巡视首都,在夏天去打猎,处理国家大事。
随着元朝的灭亡,元朝的首都被数次战争摧毁,变成了一片拥抱庞大文明的废墟。明代在此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屯兵田间。随着明朝的衰落,蒙古人回归故里,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各部的领地。1675年,察哈尔利丹汗之孙布尔尼出兵反清,战败而死。清廷将察哈尔的其余部分纳入八旗序列,并设总统制进行统治。正蓝旗、黄边旗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翼,被置于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统治。民国时属察哈尔省管辖。1945解放,次年建立人民政权。1956最终形成现有行政区。
随着元代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入,元代历史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日本明治大学的樱井智·梅教授在北京图书馆《历代石刻拓片集》(第48卷)中发现一段碑文,收录于该书六年(1256)。
这座纪念碑是忽必烈在登基前为纪念建立开平郡(后来的元朝首都)而竖立的。碑文不仅记录了1256年开平府的初始情况,还反映了当时与忽必烈继位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这是已知最早的开平府(元朝都城前身)石刻资料。
“杜畿集集”碑高约106厘米,宽约61厘米。碑文记载了蒙格汗六年(1256)。在蒙哥可汗的授意下,皇帝的大弟忽必烈在滦阳(今内蒙古正蓝旗滦北)修建了一座“城墙”此事与《世祖传·元史》卷四中的记载一致,“三岁时,春三月,和尚子聪奉命在之东,滦水之北,城内开平府”。1256年3月,忽必烈命刘在东、滦水北建立开平府。
碑文中对蒙古兄弟可汗的称谓是“皇帝”或“皇帝”,碑文中对忽必烈的称呼是“皇帝的兄弟”和“国王”。因此,碑文的写作时间属于蒙古汗时代,即元世祖忽必烈登基之前。
碑文记载,忽必烈根据蒙古汗的命令,开始修建开平府。开平府建好不久,忽必烈就命人派人到“五岳四耻换金龙玉书”按唐宋旧礼祭祀“天地之神”。此碑是忽必烈派遣幕僚前往山东清源王庙(即济都寺)祭奠岳振海亵渎神灵时所立。
在中国古代,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天帝都会派人到“五岳四耻为金龙玉书”祭奠“天地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创设河神为庆元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创设为庆元王。金朝仍将唐宋旧礼命名为岳镇海渎。
大约用了1256年到1257年的时间,才建立起“创建开平府祭祀杜畿”的纪念碑。该碑文强调开平郡的建立是基于蒙韩歌的秩序。在碑文的最后部分,引用了周公旦帮助其弟武王建立周朝基业的例子,以此来赞美忽必烈的功绩。
除此碑外,学术界未发现其他与忽必烈建开平府有关的记载。因此,《开平府设祀杜畿记》是已知最早记载开平府(元大都前身)的石刻材料。元上都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它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这个由中国北方骑民创建的草原之都,被认为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历史学家称赞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元代上都遗址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原名开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元初八年(1271),国号改为元,开平府称上都,又称滦京,为元朝都城。每年夏天,元朝皇帝都带领重要大臣到此避暑,处理政务,于是宫城被建成花园式的离宫。整个城市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元末农民起义时被烧。
历史上正蓝旗曾是聚集地,忽必烈在此建都,也是清朝八旗正蓝旗的发源地。至今,人们仍能从正蓝旗元上都遗址中想象出当时在欧亚大陆的元朝都城的繁华与奢侈。
元代商都遗址见证了13世纪蒙古人民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灿烂。元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代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元朝时,商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也是元朝的都城。元代商都遗址就像一座巨大的人类文明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了解和解读元朝都城,不仅可以获得许多关于蒙元时期历史文化的知识,还可以了解蒙古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对元朝的建立和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所作出的不朽的历史贡献。
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项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