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的衰落与焦虑

时代是飞驰的悬浮列车,悬浮在存在之上。我们的存在普遍缺乏诗意,苍白无力,无法培养文学。文学是无根的、空洞的、自由的、泡沫的,它无法滋养时代。浮生时代也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时代。论艺术修复在漂浮时代或非艺术时代,修复是一种承诺。

批评家是否起到了桥梁作用,引导更多读者进入文学领域?所以,也许在当下,我们需要一种带着读者心态,与读者平行的批评。

?人类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荷尔德林的诗比海德格尔的诗有更多的哲学内涵,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梦想。在很多理论家的讨论中,我们的时代已经是一个技术理性的时代,一个人异化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是什么?如何让人重新回归诗歌?8月3-6日,由甘肃省文联、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主办的首届甘肃文艺论坛上,非艺术时代的艺术修复?作为论坛的主题,在丰富、多角度的分议题下,甘肃作家、批评家关于文学使命、学术批评、甘肃本土创作的思考引人关注,尤其是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显示了他们的真诚和胸怀。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或地区,必然会变得强大。

创造

浮生时代的文学使命:不要过度渲染时代,文学是时代的压舱石。

很难给一个时代命名。甘肃作家评论家慎用?停职?这个词。这是一个悬浮的时代。会上有人说,时代是一辆行驶的悬浮列车,悬浮在存在之上。我们的存在普遍缺乏诗意,普遍苍白,不可能培养文学。文学是无根的、空洞的、自由的、泡沫的,它无法滋养时代。浮生时代也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时代;有人说,浮生时代是一个被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物欲包围的时代。陈问春,甘肃省文学批评家协会主席,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说明了在西方意义上,悬浮是一种远离中心的运动,从近代以前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到近代以后的人类中心主义,直到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变成非中心主义,抹杀了一切,消除了深度。存在失去了天、地、人、神的高度,成为一个纯粹的概念,离真正的存在越来越远。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学如何回归现实,不再是话语狂欢,而重新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面对现实,当很多人批判时代的时候,甘肃作家和批评家更加冷静地发出了自我反思的声音。

?把我们文学的问题归结于时代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处在时代的中间。?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全华金说,文学和时代并没有堕落,之所以对文学和时代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内心有文学被边缘化的焦虑。文学被边缘化很正常。文学是时代的压舱石,一小部分,而不是时代的全部?这种焦虑需要纠正。这与诗人和批评家的崇高观点不谋而合。诺布尔还指出?时间不是空洞的东西,不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句话。?时代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当我们批评别人的不作为时,我们可能需要从自己做起,否则我们就好像总是在说别人的事。?论漂浮时代或非艺术时代的艺术修复,修复是承诺吗?。

?我们不要过度描绘一个时代。?作家一舟也强调过,任何时代的写作,自然都是对时代本身有敌意的。任何一个作家都会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悬浮的,就连李白也会这么认为,否则也不会有《难去》这样的诗篇。他指出:不要反复放大时代的腐朽和痛苦,让文学给时代开药方,文学承受不了那么多,但文学要准确地看到时代的痛苦在哪里,给一些安慰的东西。

评论

对学术批评的反思:从评论无关文本到与读者平行的批评。

学术批评一直被批评不懂,引用太多西方理论,无法与普通读者对话。正如一些批评家所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术批评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甘肃省大多数来自高校的批评者也发出了来自高校内部批评的反思。

徐兆寿,甘肃省文学批评家协会文学委员会主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他的一个学生试图对李娟的理论散文做研究,但有教授否认,说这个人是谁,没听说过。徐兆寿说?如果你不读文本,你怎么知道作者的存在?后来教授们一查,哦,这个作家不错,就同意让学生做了。天水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元忠也指出,批评家喜欢贴标签和分类。有些评论家试图给李娟分类,但发现他们也不能分类。?我们的批评不在文学现场,很多人不看作品,评论与正文无关?。

除了不看作品还有其他问题。?批评家用知识说话,在一种?不假思索?状态,没有思想。?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坦言,这些人要么以道德为标杆要求文学,要么用理论著作。这是什么主义,那是什么主义,好像真理就在他们手里。其实他们连真相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也导致了批评本身的无力。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教授张艺宏也认为,学术批评局限于学术期刊,远离读者,导致批评家缺位。同时,初学者急于炫耀自己的知识,去掉引用的理论后剩下的观点和精彩评论并不多。另外,所有学院派都认可解读空间大的作品,作品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正如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梁博所说:?所有作品都用手术刀解剖。符合自己的才算好作品,不符合的才算不合格。?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李晓雨也指出,一些学院批评这里面没有感性认识,只是为了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与正文无关,正文只是可有可无的论据?。

这不仅导致了批评家与作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导致了理论与作品关系的倒置。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唐汉存指出,学术文章吊足了作家的胃口,没有触及个人创作的关键,所以作家不会买你的账,学术流派则归咎于作家不近人情,难以沟通。同时呢?任何原创文学理论的诞生都有根源?而不是先入为主地用一些所谓的概念和理论去对应作品,而是从感受作品的世界性和文学性出发,逐步实现一些理论。有些学术流派只是把两者颠倒了,把文学批评变成了阐述,无法形成自己的理论。唐汉存也直言,在高校评价体系的引导下,学院派变得僵化,普遍丧失了对文艺真实的热爱。更关心的是批判本身所带来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成为了当代中国?学术八股?的代表。

如何在大学批判中修身?首先,评论家可以做一些文学创作。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周忠谋指出,陈思和是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文学批评并没有被僵化的理论体系束缚,而是充满了智慧和灵性,这可能与他本人的散文创作有关,使他在评论时能够站在一个作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不再居高临下,回归与读者平行的批评。梁博强调,大学生越来越多,读者数量也要成倍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文学作品只有中文系的学生看,其他系的学生毫无概念。他问:?评论家有没有起到桥梁的作用,引导更多的读者进入文学领域?所以,或许在当下,更需要一种带着读者心态,与读者平行的批评。第三,对作家有理解和期待,带着问题意识评论。作家需要的是对灵魂和精神的深刻理解,作家的解读应该像康德说的那样?比他了解自己更了解他。。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建军认为,时代和作家是批评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期待作家,像卡夫卡与时代的关系,鲁迅与时代的关系,期待我们的作家对时代的回应。同时,要揭露一些作家的思想不足,指出他们的精神成长历程,带着问题意识进行评论。另外,你也要有一颗初心。徐兆寿强调,文学批评不是科研成果,所以不具有功利性,这也使得作家需要保持初心,否则就会为了挣钱而写作,批评也就毁了。

地区

甘肃文学的现状与提升:静水深流,蓄势待发,地域文化差异是文学的富矿。

上世纪80年代,甘肃省文联主办的一本杂志蓬勃发展,独树一帜,敏锐敏锐,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关注并引导了当时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当代文学思潮。一大批全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在该刊发表文章,徐静雅的《崛起的诗群》也从这里走出,从而推动了一个诗歌流派的发展。甘肃也成为当时的文艺重镇。30多年过去了,甘肃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评论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有什么问题?甘肃创造的优势在哪里?它将走向何方?

你在线吗?后现代?当它已经成为过时词汇的时候,甘肃大部分地区还在?前现代?。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光祖坦言,甘肃文学的第一大特色就是乡土气息。但是,并不意味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性的。要写出甘肃各地的深层特色,作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广阔的视野,民族性和地方性。如果不是呢?全球范围?作为前提,这没有什么价值。甘肃的作家大多来自农村,农业身份使他们既有先天优势,也有巨大劣势。比如他们很容易被名利俘获,他们的创作有很强的现实感染力。无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反思有多深刻,对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思考有多深刻,都更难走向伟大。他强调,一个作家不应该为一个地区而写,也不应该为一群人而写,而应该为人类和自己的灵魂而写,应该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而不应该有内在的局限。我们没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我们从自己做起,奇迹就会发生?。

不仅是本土题材的创作,城市形象的建设都有问题。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郭茂全指出,甘肃文学在表达城市的时候,带有乡村作家对城市文化的陌生感和情感上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即使是城里的农村作家,也在不断重复着农村的故事。是坐在城楼上俯瞰乡村,缅怀乡村?,多见于反映城市文明病,也多关注官场或大学生活。他指出,看城市要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要多关注市民。不关注市民,城市的精神建设就无法真正完成。

?为什么我们出好作品这么难?作家一舟说,可能确实和作家文笔不好有关,但也和偏僻有关。甘肃作家诗人如果能在全国有一定名气,一定是一个个写出来的。这种多年艰苦甚至憔悴的训练,对于甘肃作家来说,并不是坏事。?我们在这个时代有点被忽视,也许我们在创造精神和研究精神上更纯粹?。也有批评者认为,甘肃文学信心不足的原因是目标不正,阅历、学术支持等方面不足,心态急功近利,远航准备不到位,对世界判断不准,要随波逐流。此外,甘肃没有一家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媒体为作家和评论家提供平台和阵地。目前,只有两个文学出版物有正式的序号,即天妃和北方作家。省文联的评论刊物《甘肃文艺》是内部刊物,各地州市的文学刊物也是民间和内部刊物。没有连号,就没有国家的话语权,作家也发不出好声音。

地区偏远,文化贫瘠是真的吗?另一方面,甘肃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挖掘。全华金指出,几千年来,甘肃是一个多民族交汇的地方。甘肃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恰恰是甘肃文学的富矿,而不是制约甘肃文学发展的因素?。杨建军还强调,写乡村或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甘肃人的生活经历可以回答当下人们的生存困境。我们应该对这片土地有信心?。杨光祖也清楚地看到,甘肃文化底蕴深厚,缺乏有耐心、甘于孤独去发掘本土资源的人。作家杨宪辉已不在甘肃,但他每年自费走访河西、定西、甘南,写出了《夹边沟年谱》、《定西孤儿院年谱》、《甘南年谱》等优秀作品。甘肃作家沉下心来,才能写出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