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双芳出版的作品

1,陆双芳,薛海涛,,等,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碳氢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90。

2.陆双芳,张敏主编,《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320页。

3.卢双芳、、王、等。,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定量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230页。

4.陆双芳,有机生烃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28。

5.赵、周兴喜、卢双芳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6.赵,陆双芳,等.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藏与勘探,2003,石油工业出版社,

7.黄涤凡,张大江,张,等.中国未熟-低熟油的成因机制,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千余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庞,等,《煤系烃源岩控制油气的排烃门限理论及其应用》,6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9.黄帝凡、秦匡宗、王铁冠、赵希拓等。,煤成油的形成及生烃机理,8.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10,黄帝凡,秦匡宗,王铁冠,赵希拓等。,煤成油的形成和机理,88000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1、黄帝凡、王铁冠、华阿信、黄晓明等,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3.8万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12,黄,主编,中国未熟油和凝析气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8000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3,付晓泰,赵希拓,卢双芳,刘小燕,王振平,大学化学基础,写作65438+百万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14,刘小燕,卢双芳,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1。卢双芳,李,,冯子辉,李景坤,霍,,薛海涛,,沈嘉年,2009,松辽。

2.卢双芳,,,,黄振凯,沈嘉年,薛海涛,2009 .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其在吐哈盆地低成熟天然气评价中的应用,地球化学,38 (1): 68-74 .

3.卢双芳;王琼;李吉均;刘少军;沈嘉年;薛海涛,2008,低成熟天然气评价方法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应用,天然气地质,19 (1): 8-12。

4.卢双芳;刘少军;沈嘉年;海涛薛;许;胡惠婷;王敏,2008,评价生物气生成量和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地球科学前沿,15(2):195-199。

5.卢双芳;许;刘少军;沈嘉年;海涛薛;王敏;胡惠婷,2008,碳同位素平衡法评价生物气生成期及其应用,沉积学报,26 (2): 308-313。

6.卢双芳;黄振凯;刘少军;刘海英;王敏;沈嘉年;薛海涛,2008,吐哈盆地生物气-低成熟气的元素平衡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沉积学报,26 (6): 1063-1070。

7.卢双芳,季先伟,,薛海涛,沈佳年,2008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运移及油源对比,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7 (2): 1-3。

8.陆双芳,安德,,冯子辉,,沈嘉年,2007,轻质油中含油有机物倾倒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应用,石油学报,28(5)63-71。

9.卢双芳,,沈嘉年,,薛海涛,2007,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气藏成因,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 (2): 209-212。

10.卢双芳,钟宁宁,薛海涛,潘长春,,李红涛,2007,碳酸盐岩二次生烃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7 (2): 178-184。

11.卢双芳,王敏,,许,薛海涛,,2006,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对比研究及其意义,沉积学报,24 (4): 282-288。

12.卢双芳,许,沈嘉年,张斌. 2006 .富台油田生烃期与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新疆石油地质,27 (3): 270-272 .

13.卢双芳,,薛海涛,黄光裕,许,2006,碳同位素分馏模型对比研究,天然气工业,26 (7): 1-4。

14.卢双芳,,薛海涛,许,2006,油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及其初步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6 (5): 826-829。

15.卢双芳;徐凤鸣;王跃文;李吉均;沈嘉年,2006,腐泥型有机质发育区凝析油(气)和轻质油资源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应用,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研讨会,

16.卢双芳;郭春平;沈嘉年;汪峰;廖前进;于,2005,化学动力学方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勘探,(6): 18-23。

17.卢双芳。刘心颖。王振平。王跃文。2005松辽盆地深部剥蚀的探讨及其意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4(1),20-22。

18陆双芳;钟宁宁;海涛薛;李吉均;李红涛,2005,碳酸盐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研讨会,37 (2): 178-184。

19.卢双芳;沈嘉年;海涛薛;王跃文;刘心颖;李红涛,2005,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气藏成因机制研究,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研讨会,32 (2): 209-212。

20.卢双芳;李吉均;海涛薛;沈嘉年;王跃文,2005,有机质气化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瑞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研讨会,

21.卢双芳;李吉均;海涛薛;王跃文;沈嘉年,2005,油成气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研究,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22.卢双芳;许;沈嘉年;王跃文;薛海涛,2005,封闭体系与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结果的对比研究及其意义,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研讨会,

23.卢双芳、、杨、沈、。2004,Cipov方法在天然气储量预测中的应用,天然气工业,24(4),13-15。

24.陆双芳,2004,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大庆石油学院,

25.卢双芳;海涛薛;傅晓泰;康万里;王;王振平;朱元海;王亚纯;张云翔;刘;沈,2004,泡沫复合驱油水两相天然气分布动态研究,大庆石油学院,

26.卢双芳,王,,,2003 .从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中国主要含气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石油学报,24 (3): 34-37 .

27.卢双芳,,,王,,2003,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天然气工业,23 (6): 7-11。

28.卢双芳,沈嘉年,王振平,李春,2003,海拉尔盆地煤层气资源评价及潜力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31 (6): 28-31。

29.陆双芳,薛海涛,钟宁宁,2003,地质历史时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模拟计算,地质评论,49(3),292-297。

30.卢双芳,薛海涛,钟宁宁,2002,石油保存下限化学动力学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9(6):1-3。

31.卢双芳,,付晓太,,,薛海涛,未熟-低熟油形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初步应用,沉积学报,2001,19(1)130-65438+.

32.卢双芳;赵;富光;王,2001,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主控因素分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33

33.卢双芳;赵;富光;王,2001,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富气主控因素分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5(3):10-13。

34.卢双芳;刘小燕;傅晓泰;王振平;冯亚丽;方利民;海涛薛;屈;王亚纯;任董卿;王峰,2001,未成熟油和未成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及外围盆地的应用,大庆石油学院,

35.陆双芳,冯亚丽,刘小燕,付晓泰,2000,与未成熟-低成熟烃源岩有关的有机质样品宏观热解特征及其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27(1):16-19。

36.卢双芳,王亚春,庞,薛海涛,2000,煤系烃源岩排烃门限影响因素的模拟计算,石油大学学报,24(4):48-57。

37.卢双芳;王振平;傅晓泰;刘小燕;赵,2000,从油气生成期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石油学报,21(4):7-12。

38.卢双芳,付晓泰,李,,,2000,塔里木盆地成熟有机质生烃动力学模型原始参数的恢复及意义,地质评论,46(5):556-560。

39.卢双芳,,,赵,1999,塔里木盆地气源岩有效性标准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4):299-301。

40.卢双芳,付晓泰,薛海涛,王峰,王云龙,1999,松辽盆地北部未熟-低熟石油资源评价,中国石油勘探,4(4):43-47。

41.卢双芳,王,,海拉尔盆地煤系烃源岩烃源条件评价,参见苏等,大庆油田发现40周年纪念论文,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18-128。

42.卢双芳,陈欣,付晓泰,1997,有机质生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台北凹陷的应用,沉积学报,15(2):126-129。

43.卢双芳,付晓太,,曲,薛尚义,1997,原油分馏气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地质学报,71 (4): 367-373。

44.陆双芳,奥利维亚,陈欣,1997,生烃动力学模型在呼和湖凹陷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勘探,1997,2 (1),41-46。

45.卢双芳,奥利维亚,付晓泰,王振平,1996,镜质体生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历史恢复中的应用,沉积学报,14 (4): 24-30。

46.卢双芳,付晓太,,曲,1996,煤岩有机质热模拟生成油气的动力学模型及标定,地质科学,17 (1): 47-53。

47.卢双芳,赵希玉,奥利维亚,刘小燕,黄迪凡,1996,煤成烃和运移的模拟实验──芳烃产物的特征及其意义,石油学报,17 (1): 47-53。

48.卢双芳;傅晓泰;刘小燕;曲,1996,油成气的动态模型及标定,天然气工业,16 (6): 6-8。

49.陆双芳,黄涤凡,程克明,蒋,1995,甾体标志物在煤成油生成和运移模拟实验中的特征及意义,沉积学报,13 (4): 93-98。

50.卢双芳;刘小燕;屈;奥利维亚,1995,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有机质原始生烃潜力和原始丰度的恢复,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 (1): 31-34。

51.卢双芳;奥利维亚;黄帝凡;赵希玉;刘小燕,1995,煤岩显微组分生烃动力学,中国科学(B),25(1):101-107。

52.卢双芳,黄涤凡,程克明,1994,煤成烃生成与运移模拟实验中固体残渣的特征与演化,石油勘探与开发,21 (3): 46-51。

53.陆双芳,赵希玉,黄涤凡,奥利维亚,刘小燕,1994,煤成烃生成和运移模拟实验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品的特性和演化,石油实验地质学,16 (3): 290-302。

54.陆双芳,刘小燕,奥利维亚,干酪根类型数值的再讨论,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增刊)(2),第85-88页。

55.卢双芳;奥利维亚;吴如意,1990,松辽盆地西部北部生油排油新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探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4 (3): 7-12。

56.卢双芳,李太明,郭庆福,刘跃光,孔庆云,1988,逐步判别分析在松辽盆地西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2 (4): 1-6。

57.卢双芳,庞,李太明,,1986,干酪根类型的数值讨论,天然气工业,6 (3): 17-23。

中国气源岩科学中碳酸盐岩有机质富集阈值的研究。2004年(S2)

59、钟宁宁、卢双芳、黄、志龙等。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的有机碳变化及其控制。d,2004年(S2)

60、卢双芳、刘少军、沈嘉年等。元素平衡法在生物气生成量和生成期评价中的应用,地球科学前沿,2008(2)

61、李吉均、吕双芳.徐家围子断陷油气运聚效率及成因研究.地质学报,2008(3)

62.王敏;卢双芳;范立新;王跃文;秦培瑞;合采井单层贡献率定量新方法,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1),5-7。

63.安娜·丁;卢双芳;冯子辉;惠荣耀;方巍;王跃文,2008,生物气源岩中原核生物的改造指数及新评价方法,石油勘探与开发,35 (1): 59-66。

64.许;卢双芳;陈建发;李吉均;马光宇;李玲,2008,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生气评价,石油学报,29 (6): 846-852。

65.、吕双芳、薛海涛、胡、谢增业、许,2008 .川东北飞仙关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3 (4) 565-571。

66.王敏,卢双芳,,沈嘉年,薛海涛,2008,有机质生物气生成的生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石油学报,29 (1) 75-78: 4-7。

67.海涛薛;王欢欢;卢双芳;钟宁宁,2007,碳酸盐岩油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类及评价标准,沉积学报,25 (5): 782-786。

68.王敏;卢双芳;王永峰;马;张,2007,BP人工神经网络在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率分配中的应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31(6):8-21(122)。

69.王敏;卢双芳;胡惠婷;沈嘉年;薛海涛,2007,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为例,地质学报,81 (3): 428-432。

70.王跃文;卢双芳;惠荣耀;丁安娜,2006,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生物气资源预测,天然气工业,26 (7): 18-21。

71,海涛薛;韩石;卢双芳;沈嘉年,2006,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类及评价标准研究,天然气工业,26 (7): 25-48。

72.海涛薛;卢双芳;张学军;李政;沈嘉年,2006,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地球化学,35 (6): 609-614。

73.,卢双芳,,张,,2005,多层合采产能比算法研究及应用,石油实验地质,27 (6): 630-634。

74.海涛薛;卢双芳;付晓泰,2005,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6 (4): 444-449。

75.沈嘉年。卢双芳。2005.气洗对油气组分影响的理论探讨。地球化学,34(2):161-172。

76.钟宁宁。卢双芳。黄智龙。张友生。薛海涛。潘长春。2004.烃源岩生烃演化中TOC值的演化与控制。中国科学系列D,34(s 1):120-126。

77.海涛吕雪双芳钟宁宁。2004,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研究,中国科学系列D,34(s 1):127-133。

78.钟宁宁;卢双芳;黄智龙;张友生;薛海涛,2004,烃源岩TOC值变化与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沉积学报,22 (5): 73-78。

79.薛海涛,卢双芳,傅晓泰,胡春明。溶解原油体积系数和密度的预测模型。地球化学,2003,32 (6): 613 ~ 618。

80.赵,吕双芳. 2003 .库车坳陷两期成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石油学报,24 (5): 16-20 .

81,薛海涛,卢双芳,付晓泰,张扬学,张斌,2003,烃源岩吸附甲烷的实验研究,石油学报,24(6):45-50。

82.赵;卢双芳;李继安,2002,库车油气系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石油勘探与开发,29(6):4-7。

83.赵,吕双芳,王廷栋,. 2002 .克拉2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过程.科学通报,47(S):109-115 .

84.田春志,卢双芳,付晓泰,李,2002,塔里木原油高压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意义,沉积学报,20(3):488-492。

85.刘小燕,吕双芳,易英杰,2000,海拉尔盆地煤及煤系泥岩生排烃定量评价,煤田地质与勘探,41(6),17-19。

86.赵;陆双芳,2000,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的重要生成途径,地质评论,46(6):645-650。

87.黄涤凡,陆双芳,1999,煤成油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地球科学前沿,6期(增刊),183-194。

88.赵,周兴喜,卢双芳,1999,塔里木盆地——一个富含天然气的盆地,天然气工业,19(2),13-18。

傅晓泰(傅晓泰),王振平(王振平),卢双芳(卢双芳),1996,气体溶解于水的机理和溶解度方程,中国科学(B辑),第39卷,第5期:500-508。

90.奥利维亚,陆双芳,赵希玉,刘小燕,1991,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及其意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0 (4): 20-26。

91,李太明,卢双芳,一个数值型干酪根类型指数,学报。石油地质,1990(1),P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