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熊海子”可以随便叫吗?
当然,小女孩的妈妈肯定不愿意,直接和女大学生打了起来。幸好有人拉了一腿,没有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此事发生后,网友也纷纷评论,主要有两种倾向。
倾向于女大学生的人认为:
1.小女孩没教养,在公共场所大声尖叫,影响别人吃饭。大家的看法也符合作者前面写的文章。“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社会上会有人替你教育……”大致意思是“熊海子”用不惯。
2.强调当小女孩尖叫影响别人吃饭时,妈妈要把小女儿拉出餐厅进行教育。
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对很多“熊孩子”,大部分人也想站出来当面教训他们一顿,但因为他们的原因,大家都忍住了(没错,这就是大人和小孩的区别)。
心疼孩子的网友持另一种观点:
1,学龄前儿童的噪音真的不是“教育”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2.父母没有选择无视,也适时制止了。说明家长并不是一味的溺爱孩子(视频中也有母亲听到孩子尖叫后指着孩子训斥的画面)。
3.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女大学生这样做都是不合适的。
4.有网友讽刺那些鼓掌支持女大学生的人:“你们这些人最好不要有下一代。”
5.也有网友强烈支持小女孩妈妈回电,没必要对女大学生客气。并且认为女大学生的行为很没教养。
6.另一个网友的观点很发人深省:孩子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学生是不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要不要像小孩子一样有见识?
这最后一种观点,真的把这场闹剧的对错推到了风口浪尖。比起小孩子不懂规矩,这个女大学生应该更不懂规矩。小女孩只是得意忘形,尖叫了几声。虽然她的行为有问题,但比成年人“踢人”要轻得多。相比女大学生的行为,小女生的行为更容易被原谅。
所以,我们也需要警告那些爱管别人家孩子事情的人。不管他们的孩子有多坏,只要你不做一些直接针对你的不文明的事情,就不要“逞强”去教训别人的孩子。这也是成人识字和儿童识字的区别。正所谓“我和孩子没有常识”,更何况是学龄前的孩子!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确实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教养。孩子在公共场所能不能守规矩,跟平时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好的孩子,即使在公共场所玩耍,也会掌握分寸,不会像在家里那样放肆。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公共场所玩很头疼。一位网民说,这样的例子值得借鉴。
案例:两个闺蜜带着孩子去一家餐厅吃饭。两个孩子在吃东西,制造噪音,周围的人都很反感。几次教育未果后,两位母亲起身带着孩子走了。孩子说还有很多吃的。母亲说:“因为你的吵闹,我们不能在这里吃饭,也不能把没吃完的东西打包。希望你能记住!”"
笔者认为,这个教育案例可供家长参考。面对倔强的孩子,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让他们感受痛苦(不是指身体上的痛苦,而是让孩子内心感受痛苦)。让他们知道不听话,不服从的后果很严重,会有损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记住教训,逐渐改变自己的顽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