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书院是什么?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有一座雅致的千年院落,青翠掩映,门前挂着一副对联,上书“惟楚有才,兴于斯”。这是北宋九年,潭州巡抚朱东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办的岳麓书院。

这个让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字文化招牌,外人可能会觉得太过自满,但看看史料,你会默默承认,这个安静的院落真的有这样的资本。仅清代以来,书院就培养了17000多名学生,包括陶澍、魏源、曾国藩、左、郭嵩焘、唐、沈周、杨昌济、程潜等。哪一个不是一流的杰出人物?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唐朝贞元年间,洛阳人李伯和他的哥哥李劮在这里隐居读书,养了一只白鹿自娱。这只鹿懂得人性,经常跟在左右,能跋涉几十里到幸子县买回所有的书、纸、笔、墨等。那他主人要的,所以李伯当时叫白鹿洞先生,住处是白鹿洞。李勃任江州刺史后,在阅台旧址创办了一座梯田。南唐时,他被提升到袁钟,在那里建立了一所学校,名为“庐山郭雪”,这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高峰时有360多栋,屡升屡废。今天,仍有李寺,御书亭和寺。书院里,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美丽的花和著名的树有不同的姿态;碑上诗词楹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代书院的特点,如研究经史、设问、作诗为对联、舞文弄墨等。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登封市北2.5公里的嵩山南麓,背靠季峻峰,面向双溪河。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历史上以理学闻名。北宋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等都曾在此聚会讲学,使书院声名鹊起。北宋著名理学家司马光、范仲淹、、李纲、朱、陆回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圣地。

在古代,松阳书院并不是简单的指一个院落,而是由一个主院和周围的几个单体建筑组成,地域分布比较广阔。总的来说,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松阳书院建筑,还有其他一些属于书院的著名建筑,如天光云影阁、观澜阁、川上阁和位于太师山虎头峰西麓的松阳书院别墅——君子阁。仁智阁等建筑在三公市南、七星岭以南,书院西北的玉珠峰下。

应天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杨云在金代后期开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北宋政权开始招收士子。应天书院人才济济,100多名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五六十名之多。1009年,宋真宗正式授予该院应天府书院的称号。在宋仁宗,应天书院于1043年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之后,在应天之、著名作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书院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师在此任教,一度非常繁荣。

被调查人:13339412275-举人5级1-4 15:37。

-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合称为古代四大书院。

被调查人:王涛811228-举人五级1-4 15:37。

-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

回答者:7799 zaq-学者二级1-4 15:38。

-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也统称为北宋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争论和争议。除了四院,还有六院和八院。但无论如何,其中只有岳麓书院。

已收录所有院校名单: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省商丘县南部的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金山学院、徂徕学院、李泽学院、象山学院、茅山学院、龙门学院和林东学院。

1.世界四大书院(北宋四大书院或宋代四大书院)说:

松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另一方面,石鼓书院取代了松阳书院。

1)吕祖谦白鹿洞书院和吴承志的推荐。

2)宋末,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推荐了官考。但同书《校考》中,用的是石鼓书院,而不是松阳书院。

3)1997《中国古代书院》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推荐。

2.宋初四院说:

石鼓书院、金山书院、岳麓书院、徂徕书院。这种说法没有争议。

范成大的《鲁鸾录》

3.南宋四院说:

李泽书院、香山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这种说法没有争议。

清代全的《斋崎亭外编集》卷四十五。

4.世界六大科学院说:

附松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南宋王应麟《玉海》。

②清朝的全同意了。

5.北宋六院说:

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民国时期圣方济各和陈东垣的中国书院制度

6.北宋八大书院说:

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松阳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

南宋诗人范成大推荐

陈民国国史旧闻

来自“http://eeeeee . org/wiki/% E5 % 9B % 9B % E5 % A4 % A7 % E4 % B9 % A6 % E9 % 99% A2”

答案:笨笨-巫师5级1-4 15:38

-

中国四大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书院依山而建,一簇簇亭台楼阁、园林掩映在参天古树中。白鹿洞原是唐代李伯和他的兄弟们隐居和在镇远求学的地方。

据说李伯隐居于此时,曾养过一只白鹿自娱。所以人们称李伯为“白鹿原先生”,也正因为如此,离山麓数里,真有入洞之感,故称白鹿洞。南唐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图书馆,又称白鹿洞书院,又称“庐山国学”。李善道为洞主,掌管教授,设田聚徒,成为讲学藏书之所。“四方之人,事业归来,世有所成,功名成就,不胜枚举。”宋太宗太平兴国两年出九经。宋仁宗五年,孙琛在旧址建了十所学堂,称为“白鹿洞学堂”,与岳麓、应天府、松阳一起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虽然建于宋初,但很快就废弃了。直到著名理学家朱重修书院,白鹿洞书院才在中国声名鹊起。南宋第六年,朱知道了的南康军。朱鹏赶到时,白鹿洞书院已被士兵摧毁,建筑已倒,林园荒芜,满眼都是尘封的书籍和门廊。经过朱的再三请求,终于同意重建白鹿洞书院。改造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堂为中心,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内有360多间殿堂和书店,包括御书馆、明伦堂、宗儒祠、万神殿、忠义节殿等。圣堂是学生祭奠孔子的殿堂。门上方的两块匾额上写着“学而优则仕”、“千秋万代楷模”等字样。在讲堂里,有一本朱写的书《鹿群与游水,物是人非的地方;“峰泉相交,知仁独尊”的对联。朱不仅重建了白鹿洞书院,而且制定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条令》不仅体现了朱以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敬事、知行、至诚、正心、修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年的办学风格,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朱还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来白鹿洞书院讲学,学术气氛相当活跃。宋二年,朱彭与陆九渊在江西砚山县鹅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但朱并未因此而持门户之见,并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了《论语》中“君子义,小人利”这一章,受到白鹿洞学院师生的好评。一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致而精辟的演讲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此,朱鹏特意在院门口刻了陆九渊的内容。这不仅是书院中第一个“讲学”制度,也为不同学派在同一书院讲学树立了榜样,并被传为中国儒学史上的佳话。自朱以来,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末,白鹿洞书院毁于战乱,直到明朝元年才恢复,后又扩建。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刺史朱东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岳麓书院。后历经宋、元、明、清,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教育学校,后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科学校。1926正式命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一直被称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办以来,就以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著称。北宋真宗的皇帝召见了山的首领石舟,并授予他一本书。书院的名字开始响遍天下,被誉为“潇湘竹丝”。南宋主教朱两次讲学。明朝中后期,明世宗赐“尊真”,王阳明心学、林东学派在此传播交流,明清时期著名爱国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乾隆分别授予“学达自然”和“师南正脉”的称号。

岳麓书院占地21,000平方米。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遗迹。主要建筑有第一门、第二门、讲堂、半自习堂、教学堂、百泉轩、御书楼、文庙等。分为讲堂、藏书、追悼会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融为一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气势。

除了建筑遗迹,岳麓书院还因保存了大量的碑、碑而闻名,如唐代雕刻的“庐山寺碑”、明代宋真宗雕刻的“岳麓书院碑坊”、清代雕刻的“程子四言碑”、“学天”、“道南正脉”、清代雕刻的“忠孝碑”、欧阳正焕雕刻的“工整碑”等。

●松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县城以北约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八年(公元484年),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寺,是道教修行的场所。松阳书院历史上曾是佛道之地,后来被儒家垄断。五代时,周朝改太师书院。嵩阳书院在北宋最为兴盛,院内学生数百人。宋廷在此有校官,赐九经史。宋代理学“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此后,嵩阳书院继续以理学教育学生,成为宋代理学的发祥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清康熙重建。嵩阳书院历经一代又一代的多次增补和修缮,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密。书院的建制简洁、典雅、大方。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称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在中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松阳书院东西两面环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宋岳寺溪水潺潺西流。两条清澈的小溪在松阳书院前汇入双溪河,再向东南蜿蜒流入莺莺。学院的南面是一片开阔的沃野。站在松阳书院门口,你可以仰望宋岳的群峰,远眺登封市的全景。环境很美,不愧是读书胜地。书院建筑布局保持清朝以前的风格,有500多个厅堂和画廊,由五个院落组成。首先是祖庙,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圣贤,其次是讲堂,再其次是道观,最后是图书馆。两边的房子原本是“朱成庙”,一个书店和一个书房。院内画廊的墙上镶嵌着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和寄语,其内容和书法各具特色。西校区有清代松阳书院教学考场的部分建筑。松阳书院有历代研究场,以支付书院费用。

除了书院历史悠久,松阳书院的旅游景点还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代的“大唐碑”。相传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来嵩山游览,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阳寺。一进门就看到一棵古柏,身材奇形怪状,枝叶茂密,酷得像个大丈夫。武帝是一个战士,渴望一个好士兵已经很多年了。他期待了很久,称赞了一番,马上给它取名为“将军”。没想到,嵩阳寺是个潜龙卧虎的地方,透过二院看到的柏树比“将军”还大。武帝见之,既惊又犹豫,但以为自己是天子,不能变心,故误将二院柏树命名为“二将军”。“将军”开心地笑了,笑弯了腰,变成了一棵弯曲的树。“二将”生闷气,生气了,成了空心树。“三将军”对此非常生气,它向天空伸出一根树枝,怒气冲冲地向天灵盖扑去,好像在和别人打架。可惜明末毁于大火。传说归传说,但“将军柏”真的是世界罕见的参天大树:“将军”柏直径6米,“二将军”柏直径15米。十二个人正好可以手挽手地抱着箱子。柏树高达数十米,苍劲有力,直抵云霄。封于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历经千年沧桑,依然生机勃勃,不愧为勇者。庭院西面有一座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雕刻的碑,俗称“大唐碑”,高8米,是松山地区最大的石碑。它讲述了道士孙太冲为唐朝皇帝李隆基“九转金丹”的故事。这是荒谬的,但纪念碑巍然屹立。徐浩的隶书工整,笔法飘逸苍劲。时光荏苒,千年易逝,炼丹的荒诞已成笑谈,但《大唐松阳风纪观盛德之感颂》却因为是唐历的杰作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这对于立碑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意想不到的趣事。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位于商丘县南部。创建于晋代后期,北宋时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

这里原来是齐讲学的地方。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在土地上修建了150间校舍,并征集1500余册招生。另一个让应天府书院成名的人物是范仲淹,他唱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他穷到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吃咸菜和粥(划桨切粥的故事讲的是范仲淹),但他一年四季都在刻苦读书,春夏秋冬的凌晨闻鸡起舞,然后苦读诗书到半夜。既然应天府书院是免费的,这也是范仲淹选择这个书院的最大原因,那么书院里应该有很多像范仲淹这样的读书人。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是非常艰苦和严谨的。

范仲淹也是一个手把手的老师。每当他给各种生活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先写一个,掌握问题的难度和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这种做法和今天很多教授讲课时口若悬河,真正应用到社会上却并不出彩的现象大相径庭。真的很值得后人学习。应天府书院原址在商丘老城区,完整的书院已不在。我们只能看一些残存的建筑。

被调查人:wy _ 1801-举人四级1-4 15:38。

-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1.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山谷中。唐朝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李伯隐居于此读书,养了一只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原先生。鲍莉元年(公元825年),李勃出任江州刺史,并在此筑台,名白鹿洞。南唐时,太虚建成一座学术博物馆,称为庐山郭雪。宋代改称白鹿洞书院,后毁于战乱。到南宋六年(公元1179),朱为南康军守时,重修院落,讲学,白鹿洞书院名声大噪。书院里有100多块石碑,上面刻着朱鹏的书法和许多名人的墨迹。

2.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州府诸洞。天禧二年(公元1018),真宗赐名“岳麓书院”。张炜、朱鹏等新儒家都曾在此讲学。学者千余人,有时被称为“潇湘竹丝”。千百年来,书院屡毁屡修,现存建筑多建于清代。前殿“忠孝节用”石刻为朱所书,“道南正脉”木碑为乾隆皇帝所赠。附属建筑有文昌阁、玉树楼、六君子书院、十一奇堂、莲溪寺、响水学派经堂、河西台、自卑亭等。

3.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北部的石鼓山脚下。石鼓山陡峭险峻,景色宜人。唐朝元和年间,李宽曾在此建宅求学。从宋太宗到道教期间,李时珍重建了书院。景祐二年(公元1035),仁宗命名书院,柳宗元、韩愈、范成大、朱、张载、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在此访问或讲学。明清时期,书院不断扩建,原有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全部被日军破坏,仅留下部分碑刻和前厅。解放后,恢复了书院,种了树园,建了亭子。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4.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是宋代较早的书院。它位于河南省商丘县,是齐讲学的地方。宋真宗第二年(公元1009年),曹诚在这里修建了150间书屋,藏书1500余册,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当时应天府巡抚颜姝邀请范仲淹在此讲学。

回应者:青魔术师4级1-4 15:38。

-

每个人都在寻找相同的信息:

中国四大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书院依山而建,一簇簇亭台楼阁、园林掩映在参天古树中。白鹿洞原是唐代李伯和他的兄弟们隐居和在镇远求学的地方。

据说李伯隐居于此时,曾养过一只白鹿自娱。所以人们称李伯为“白鹿原先生”,也正因为如此,离山麓数里,真有入洞之感,故称白鹿洞。南唐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图书馆,又称白鹿洞书院,又称“庐山国学”。李善道为洞主,掌管教授,设田聚徒,成为讲学藏书之所。“四方之人,事业归来,世有所成,功名成就,不胜枚举。”宋太宗太平兴国两年出九经。宋仁宗五年,孙琛在旧址建了十所学堂,称为“白鹿洞学堂”,与岳麓、应天府、松阳一起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虽然建于宋初,但很快就废弃了。直到著名理学家朱重修书院,白鹿洞书院才在中国声名鹊起。南宋第六年,朱知道了的南康军。朱鹏赶到时,白鹿洞书院已被士兵摧毁,建筑已倒,林园荒芜,满眼都是尘封的书籍和门廊。经过朱的再三请求,终于同意重建白鹿洞书院。改造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堂为中心,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内有360多间殿堂和书店,包括御书馆、明伦堂、宗儒祠、万神殿、忠义节殿等。圣堂是学生祭奠孔子的殿堂。门上方的两块匾额上写着“学而优则仕”、“千秋万代楷模”等字样。在讲堂里,有一本朱写的书《鹿群与游水,物是人非的地方;“峰泉相交,知仁独尊”的对联。朱不仅重建了白鹿洞书院,而且制定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条令》不仅体现了朱以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敬事、知行、至诚、正心、修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年的办学风格,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朱还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来白鹿洞书院讲学,学术气氛相当活跃。宋二年,朱彭与陆九渊在江西砚山县鹅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但朱并未因此而持门户之见,并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了《论语》中“君子义,小人利”这一章,受到白鹿洞学院师生的好评。一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致而精辟的演讲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此,朱鹏特意在院门口刻了陆九渊的内容。这不仅是书院中第一个“讲学”制度,也为不同学派在同一书院讲学树立了榜样,并被传为中国儒学史上的佳话。自朱以来,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末,白鹿洞书院毁于战乱,直到明朝元年才恢复,后又扩建。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刺史朱东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岳麓书院。后历经宋、元、明、清,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教育学校,后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科学校。1926正式命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一直被称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办以来,就以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著称。北宋真宗的皇帝召见了山的首领石舟,并授予他一本书。书院的名字开始响遍天下,被誉为“潇湘竹丝”。南宋主教朱两次讲学。明朝中后期,明世宗赐“尊真”,王阳明心学、林东学派在此传播交流,明清时期著名爱国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乾隆分别授予“学达自然”和“师南正脉”的称号。

岳麓书院占地21,000平方米。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遗迹。主要建筑有第一门、第二门、讲堂、半自习堂、教学堂、百泉轩、御书楼、文庙等。分为讲堂、藏书、追悼会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融为一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气势。

除了建筑遗迹,岳麓书院还因保存了大量的碑、碑而闻名,如唐代雕刻的“庐山寺碑”、明代宋真宗雕刻的“岳麓书院碑坊”、清代雕刻的“程子四言碑”、“学天”、“道南正脉”、清代雕刻的“忠孝碑”、欧阳正焕雕刻的“工整碑”等。

●松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县城以北约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八年(公元484年),称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寺,是道教修行的场所。松阳书院历史上曾是佛道之地,后来被儒家垄断。五代时,周朝改太师书院。嵩阳书院在北宋最为兴盛,院内学生数百人。宋廷在此有校官,赐九经史。宋代理学“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此后,嵩阳书院继续以理学教育学生,成为宋代理学的发祥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清康熙重建。嵩阳书院历经一代又一代的多次增补和修缮,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密。书院的建制简洁、典雅、大方。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称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在中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松阳书院东西两面环山,逍遥谷溪水缓缓南流,宋岳寺溪水潺潺西流。两条清澈的小溪在松阳书院前汇入双溪河,再向东南蜿蜒流入莺莺。学院的南面是一片开阔的沃野。站在松阳书院门口,你可以仰望宋岳的群峰,远眺登封市的全景。环境很美,不愧是读书胜地。书院建筑布局保持清朝以前的风格,有500多个厅堂和画廊,由五个院落组成。首先是祖庙,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圣贤,其次是讲堂,再其次是道观,最后是图书馆。两边的房子原本是“朱成庙”,一个书店和一个书房。院内画廊的墙上镶嵌着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和寄语,其内容和书法各具特色。西校区有清代松阳书院教学考场的部分建筑。松阳书院有历代研究场,以支付书院费用。

除了书院历史悠久,松阳书院的旅游景点还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代的“大唐碑”。相传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来嵩山游览,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阳寺。一进门就看到一棵古柏,身材奇形怪状,枝叶茂密,酷得像个大丈夫。武帝是一个战士,渴望一个好士兵已经很多年了。他期待了很久,称赞了一番,马上给它取名为“将军”。没想到,嵩阳寺是个潜龙卧虎的地方,透过二院看到的柏树比“将军”还大。武帝见之,既惊又犹豫,但以为自己是天子,不能变心,故误将二院柏树命名为“二将军”。“将军”开心地笑了,笑弯了腰,变成了一棵弯曲的树。“二将”生闷气,生气了,成了空心树。“三将军”对此非常生气,它向天空伸出一根树枝,怒气冲冲地向天灵盖扑去,好像在和别人打架。可惜明末毁于大火。传说归传说,但“将军柏”真的是世界罕见的参天大树:“将军”柏直径6米,“二将军”柏直径15米。十二个人正好可以手挽手地抱着箱子。柏树高达数十米,苍劲有力,直抵云霄。封于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历经千年沧桑,依然生机勃勃,不愧为勇者。庭院西面有一座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雕刻的碑,俗称“大唐碑”,高8米,是松山地区最大的石碑。它讲述了道士孙太冲为唐朝皇帝李隆基“九转金丹”的故事。这是荒谬的,但纪念碑巍然屹立。徐浩的隶书工整,笔法飘逸苍劲。时光荏苒,千年易逝,炼丹的荒诞已成笑谈,但《大唐松阳风纪观盛德之感颂》却因为是唐历的杰作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这对于立碑的人来说,也是一件意想不到的趣事。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位于商丘县南部。创建于晋代后期,北宋时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

这里原来是齐讲学的地方。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诚在土地上修建了150间校舍,并征集1500余册招生。另一个让应天府书院成名的人物是范仲淹,他唱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他穷到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吃咸菜和粥(划桨切粥的故事讲的是范仲淹),但他一年四季都在刻苦读书,春夏秋冬的凌晨闻鸡起舞,然后苦读诗书到半夜。既然应天府书院是免费的,这也是范仲淹选择这个书院的最大原因,那么书院里应该有很多像范仲淹这样的读书人。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是非常艰苦和严谨的。

范仲淹也是一个手把手的老师。每当他给各种生活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先写一个,掌握问题的难度和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这种做法和今天很多教授讲课时口若悬河,真正应用到社会上却并不出彩的现象大相径庭。真的很值得后人学习。应天府书院原址在商丘老城区,完整的书院已不在。我们只能看一些残存的建筑。

响应者:panu puct-魔法学徒一级1-4 15:50。

-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1.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山谷中。唐朝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李伯隐居于此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