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的职业是什么?

李,男,6月出生,1953,河北省忻城县人。1977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特种润滑材料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特种材料专家组组长。

中文名:李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忻城县

出生日期:1953年6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毕业。

主要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重大成就奖

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代表作:高能电子辐照对酚酞聚芳醚酮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头衔:研究员

职位:博士生导师

人物体验

1977中科大近代化学系毕业,82、90、95、98年以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的高级访问学者名义赴东北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3年多。

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特种润滑材料研究开发中心(1996)主任、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先后承担并主持完成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大重点项目、中科院重大基金、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高校与地方大型合作开发项目等25项。

2000年作为杰出人才受聘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塑料学会氟塑料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新材料协会理事、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先后四次赴日本OILES工业公司中央研究所、金泽大学、东北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学术兼职

兰州市青年联合会(科学技术)副主席,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员,甘肃省摩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种新材料专家组组长,国防科工委非金属材料评价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塑料协会氟塑料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浦东科学技术协会评审专家,863评审专家,教育部高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科学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材料协会常务理事,《合成材料》、《摩擦学与塑料加工应用》等刊物编委。

学业成绩

从事固体润滑和特种润滑材料研究27年,承担和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中科院重大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院校与地方大型合作开发项目等30余项。在高分子摩擦学研究和自润滑材料的应用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研究工作,是润滑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首次提出了“聚四氟乙烯带屑形成机理”,并对取向聚四氟乙烯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个实验证明,SiO2在水中具有超低摩擦。

国内首次开展了镶嵌固体润滑剂的轴承材料、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自润滑材料、氟塑料防粘耐磨涂层等新型特种润滑材料的系统研究。

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成功解决长征三号火箭齿轮润滑干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织物自润滑轴套、自润滑垫片和关节轴承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6 .省部级鉴定结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余篇,在国内外申请专利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