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六十岁那年留学的第二任妻子。
熊希龄一生娶了三个老婆。他不纳妾,对每个妻子都很投入。他的原配妻子廖、第二任妻子朱和第三任妻子。
原配妻子廖,贵州镇远人。她与熊希龄结婚后,夫妻十分恩爱,但廖很快得了肺病,治疗无效。她死于1895。
熊希龄的第二任妻子朱,是原州知府朱的妹妹。她才貌双全,从小被誉为“宝山才女”。她和哥哥一起来到学院学习。朱擅长诗词歌赋,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那时,朱已是二十几岁、八十多岁的人了。她大哥朱太守看到长得好看的男生很多,突然想到要给妹妹选个好老公。征得姐姐同意后,他们决定联合招聘合适的人选。他们的对联是:“养几盘花,操春秋新闻。”
征婚贴在红纸上,全院男生都惊呆了。他们一个个欣喜若狂,绞尽脑汁想得到美女,却没有赢得朱的微笑。熊希龄一心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但看到这里,他觉得有损一个男人的尊严,于是不经意间插了一棵柳树,写了一副对联:“掘一池水看天地盈缺。”
朱太守见之,惊叹道:“难得有如此天才。”那天晚上我把妹妹叫到书房,问她怎么想的。
朱害羞地低下头说:“这种人才在中国是出类拔萃的,大有前途。”
“这么说,小妹同意了?”
“小妹妹,我还年轻,大婚要由哥哥决定。”
朱太守把妹妹嫁给了熊希龄。
熊希龄得到这个美女自然很兴奋,更加努力的学习。次年考中北京,成为晚清少有的秀才。很快官方和总理。
熊希龄和朱感情很好,互敬如宾,家庭生活非常和谐,被世人誉为美谈。然而,这个年轻女人的生活很贫困。朱为熊希龄生下三个孩子后,生病不起,不久因脑溢血去世。熊希龄因为痛失爱妻,整日精神恍惚。为了纪念他深爱的妻子,他蓄起了长胡子,拄着拐杖过着清清白白的生活。他守寡多年,再也没有结婚。致力于善待儿童的事业。
熊希龄的第三任妻子毛彦文,1896出生于浙江江山县。毛彦文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车间。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容貌姣好,被誉为“女教师校花”。毛彦文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她转学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时,碰巧遇到了熊希龄的女儿熊智,两人同班学习,关系密切。毛彦文擅长社交,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并担任中国妇女权利运动联盟浙江分会临时主席。
毛彦文的父亲曾将她许配给徽州的面条大亨方嘉为妻。当她结婚时,毛彦文以逃跑来反抗。面对僵局,毛家只好赔偿方家所有损失。后来,毛彦文和他的表妹朱君毅订婚了。65438年至0923年,朱君毅从美国回国,成为南京东南大学教授。他对毛彦文的社会交往非常不满。同时经人介绍,他找到了另一份爱情。双方达成协议:一、表兄弟仅限于血缘关系,不应结婚。以后就和正常的亲戚兄弟姐妹关系相称了。二、由朱发给毛四千元作为精神损害赔偿,分五年支付。3.先前的约定从现在起无效。
在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刺激后,毛彦文重新调整自己,抛弃一切烦恼,专心学习,并被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系录取。
回国后,毛彦文多次拜访了开办慈善学院的雄福。和熊希龄的妻子朱的侄女朱也是朋友。她去了熊家,受到了熊希龄的热情接待。他们谈论时局和诗歌,毛彦文非常钦佩熊希龄。毛彦文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她聪明伶俐。她曾在美国留学,是一名大学教授。民国学者吴宓热情追求她,她没有答应。1931年八月,熊希龄的第二任妻子朱去世,熊希龄非常伤心。几年后,他有了再婚的打算,于是爱上了毛彦文,但毛彦文以年龄和地位相差悬殊为由拒绝了熊希龄的求婚。
熊希龄没有放弃对毛彦文的追求。他亲自为毛彦文写了近100首情诗来表达他的感情,他的亲戚和朋友多次访问毛彦文。考虑到熊希龄的才华和慈善,毛彦文同意了熊希龄的提议。我只是婚前对熊提了个要求,要刮胡子,要掉棒子。熊希龄立即同意了。1935年,38岁的民国美女毛彦文嫁给了熊希龄。此时,熊希龄66岁。这时,熊希龄非常高兴,脱口而出一句诗:
“回首人间,感觉每年都吃了不少苦,病的脸也瘦了。我想寻求新的生活,只有精神上的奋斗。渐转运,春回枯柳。楼外山水好,有神针绣鸳鸯。黄谢普,* * *携手。
求凤凰乐谱新声,敢过云烟老菜,藏扫帚。教育事业* * *白头偕老,年少气盛,人还年轻,不仅仅是家庭强大。500个婴儿照顾他们的孩子,所有的摇篮都需要慈爱的母亲。天堂是完美的,他们有一对好夫妻。"
婚礼当天,上海名流云集,友人寄语:“要近七十岁,奏凤凰寻烧之歌,九月九月毕,正好三三条线满;在探索了朱的智慧和阅读了的文章后,他们都得偿所愿,但谁知道他们是无能的呢?
的同学陈和熊希龄是世交,而陈想称呼熊希龄为年伯。他写了一副有趣的对联,第一部分是“老同学变新阿姨”,第二部分是“老叔叔变大姐夫”。
他们结婚的时候,一个六十多,一个刚过“不惑”。刚结婚的时候,毛彦文不好意思直呼熊希龄的名字,就和熊希龄的孙子一起叫他“爷爷”,但熊希龄不喜欢。他请毛称他为“冰艾”,他称为“艾岩”。毛彦文觉得叫他“冰艾”太恶心,就叫他“冰”,熊希龄这个字就是冰三。
婚后老两口,妻子不多,极其恩爱。在爱情上,他们是夫妻,在事业上,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同舟共济的战友。毛彦文继承了熊希龄的事业,帮助他主持幼儿园的工作。然后她成为中国妇女红十字会的主席。熊希龄和毛彦文虽然以客人的身份互相尊重,但他们是和谐相爱的。但是年龄的差距让熊希龄一直有一种自卑感。一天,毛彦文出去买东西,回来看见熊希龄在哭。她很惊讶,问熊希龄怎么回事。熊希龄自卑地说:“你是不是觉得我老了,不想跟我出去了?”
毛彦文笑着说,“你刚才睡着了。我不想打扰你。我想给你一个惊喜,给你买一块手表作为圣诞礼物。”熊希龄这才破涕为笑。
婚后三年,他们形影不离。在毛彦文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熊希龄经常为他写诗作词,情意绵绵。在他们的结婚照中,丈夫和妻子并肩站在一起,毛彦文手里拿着一个洋娃娃,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也许这就是毛彦文追求的幸福。
1937 65438+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守。熊希龄和毛彦文绕道广州经香港到湖南,安排香山幼儿园搬迁事宜,并在湖南枝江和广西柳州设立了两个分园。18抵达香港时,熊希龄突发脑病,于25日在香港去世。毛彦文心碎了。
此后,毛彦文含泪撰写了《熊丙三先生画像简述》,详细介绍了熊希龄的生平。
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熊希龄。他说,“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熊希龄做了很多好事。”。熊希龄的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他经历并参与了中国近代维新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走向* * *和平、英勇就义、抗日救国的全过程。
“一个人的一生致力于爱国,一个人的一生致力于中华复兴,另一半则致力于民族的慈善教育。”这是湘西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正房木门两侧的对联。它简明而准确地概括了熊希龄的一生。
婚后三年,熊希龄去世。三年的爱情成了毛彦文半个世纪以来的慰藉。熊希龄死后,年轻的毛彦文再也没有结婚。虽然毛彦文尝尽了人情,但她还是在悲痛中努力振作起来,继承了丈夫的事业,担起了搬运香山慈家的重担,为之奔波。后来她在动荡的局势下匆匆去了台湾,辗转美国谋生。六十三岁时,她结束了在美国的漂泊生涯,在台湾省重新执教。
在纪念熊希龄百年诞辰时,毛彦文曾这样描述熊希龄去世后的日子:“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像一片浮萍。我在美国流浪了十几年,八年就要回台湾了,但我还在流浪。”如果冰(熊希龄饰)在天有知,似乎应该尽快捡起身边的这片浮萍。
毛彦文多次提到她对家的感情。熊希龄去世后,把养女从姐姐处领出来,和保姆住在一起。为了增加隐居生活的安全性,邀请熊的侄子与他同住。在物价飞涨的上海,她维系着这个家,不愿意轻易放弃。她曾说:“我这辈子最爱家。哪怕只有一间草堂,只要是家,我爱它胜过爱宫殿。”
在海外漂泊的日子里,她走亲访友,认了养子养女。在台湾省定居后,她邀请她的养女秦玲和她一起生活,分享家庭的温暖。然而,我的女儿在她之前就去世了。毛彦文已经守寡60多年了,守寡的寿命比很多人都长。在孤独中,她于1999年6月3日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