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王青松:他带着老婆进山,11年花了350万。他现在怎么样了?
我们谈一个学霸,光有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汗水是远远不够的。普通人背一篇课文要一天时间,学霸也许能读一遍。普通人解数学题要花很多时间,学霸一看就能直接答出来。是的,你不仅要吃苦,还要从娘胎里出来,带着游戏里bug的属性。如果没有天生的福报,你就很难出人头地。王青松就是这样一位教师。
王青松,男,1952,洛阳市新安县人。他家世代务农。到了他这一代,父亲一开始对儿子的期望并不高。他只希望自己能老老实实把书读完,成为一个比祖上更有文化的读书人。但是,他因为先天的实力,没有被允许掉队。
从小学到高中,他所有的科目都是A。他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用带回家。他只是每天在家玩,一度给父亲一种只关心玩不喜欢学习的错觉。新颖的是,每次期末考试后,他总是拿着全年级考试第一名的证书回家。他的父亲很困惑。即使他的儿子作弊,他也不能抄袭别人,但在考试中做得更好。
不仅如此,每学期初课本发下来后,他会先花一天时间把数学和物理课本看一遍,他就知道老师们这学期要讲什么了。学期中途停下来,他会控制下半学期要教的课程知识。他会为了猎奇找高一学生,向他们借课本,继续自学。
最终在高一的时候,他知道了高二要学的所有知识点。初三的时候,他扭过头,把初一到初三的所有课程都复习了两遍。不管是在高一的时候,他总是领先一步。1977年夏末,中国教育部在首都召开全国高考工作会议,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全国高考。经常在家学习的王青松得到了这个机会。以洛阳文科成绩“第一”考上北大法律系。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王青松的父亲心都快跳出来了。北大,我的天,我儿子考上北大了!这是这个国家最著名和最古老的学校。父亲高兴得要疯了,也掩饰不住自己冲动的心情。他跑到自己的祠堂,放了三天鞭炮不庆祝了。王青松也成了当地报纸上的名人。
即使进入北大后,王青松的成绩依然在班里首屈一指,和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在一起,一点也没有掉队。因为学习优秀,又有助人为乐的能力,不到一个学期就成了班上最受欢迎的“大哥”。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他。在北大读书的四年,是他一生中积累知识最多的四年。在他即将毕业的时候,大家开始为他的就业问题奔走。
成功考上北大研究生后,在校园里苦读两年,最终选择留在北大,担任1983的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教授。毕业后,他教过的很多学生都成了社会栋梁。在北大任教的前两年,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一夜之间,在教书育人的节奏中,王青松感到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他一眼就看出我60岁退休时的样子。经过几年对我级别的评估,我应该在退休前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法学教授和权威人物。然而,这不是他想要的。他生活中的乐趣不时被打破,渐渐地他对自己当老师的角色失去了兴趣。
1984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掀起了中国日益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潮,民众开始逐渐意识到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坚持健康。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第二年就掀起了一波“保健热”,这也给王青松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新安县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王青松的家乡离白马寺很近,练武的人每天都在寺里练习。为了增强儿子的体质,父亲每个周末都让他和寺里的和尚一起练武。说到养生这个话题,王青松自然更有发言权。他的“武术养生”理论开启了人生第二职业,很快成为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批养生专家。
跟着热点走不仅能让他出名,还能完成财富的快速积累。名利双收的王青松也在这个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张梅。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健康公开课上,当王青松从讲台上往下看时,她从人群中注意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群中的一名女学生。不仅是这个人最漂亮,而且他也是听王青松讲课最着迷的人。下课后,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很快坠入爱河。
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结婚似乎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很快王青松的情况开始陷入僵局。因为她每天出去宣讲健康课程,忽视校园事务,王青松得罪了学校里的很多指导。虽然她申请了哲学博士,成绩优秀,但她没有录取。张梅也不走运。她在学校教了五年书,单位连讲师职称都不想给她。
骄傲惯了的王青松不想被学校劝阻。夫妻两人简单商量后,她辞了工作,去了北京与河北接壤的一个山村隐居。起初,生活还是愉快的。夫妻二人花了20万元租了2500亩农田,朝夕种植粮食、瓜果蔬菜,并从外地买来牛羊不再饲养,过上了不关心世事的田园生活。
但无论怎么逃避,人都摆脱不了自己的社会属性。没有集体,人们的生活会变得很困难。2011,夫妻二人决定回归社会,仅靠《千字文》《圣紫晶》等古书教育儿子是没有办法的,远远不够。另一点是,他们已经花光了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隐居生活中积累的350万英镑。与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还不如再次踏足社会,完成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可能认为王青松是在鬼混,但我们不得不相信他的气魄。毕竟人生的最高定位是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任何压力下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随缘。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只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