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成立前属迁西县管辖。大沽新场(今城关)为黔西县第九区,是当时黔北四大集镇之一。1938年10月,在* * *新野地下成立了党总支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党为了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扩大中国* *产党的影响,决定把学校作为革命的重要根据地。1939年底,地下总支把在新昌创办中学提上工作日程。于是,党总支书记林利用区长刘的地位和社会关系,联系了一些社会名流,成立了由刘领导的“中学筹备委员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校经费和校址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被当时的贵州省教育厅搞得举步维艰。几经周折,终于获准以“新昌玉屏职业中学”的名义立案,该校以玉屏书院旧址命名,建于1831年。1940年春,玉屏职业学校正式开学。刘为学校董事会主席,孙丽君为校长。由于刘和孙很少来学校,学校的工作实际上是由林主持。潘主管教育事务。他的老师有卓文宇、宋子宽、周子达、毛祖琪、周子恺、赵光远。学校叫职业中学,其实是开普通中学课程的。林、等人一边组织学校建设工作,开展革命思想教育,一边团结改良师生。同年7月10日,数十名师生组成“玉屏职业学校抗日救国乡村宣传队”,由林率领,徒步数百里,历时一个多月,往返于遵义地区14镇与盘水等地之间,演出了《打东方》、《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他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如《流放三部曲》、《生死到底》、《黄河颂》等。林同志总是以身作则,努力工作。每次演出前夕,他都要发表抗日救国的革命方针演说,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们沦陷区的罪恶行径。并亲自参与排练节目,扮演角色。这次宣传活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由于影响很大,引起了当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注意,并上报省党部。很快,一纸公文下发,称“黔西新场玉屏职业中学有‘汉奸’活动,学校立即关闭”。于是创立不到一年的玉屏就被扼杀了。1941年1月24日,林在新昌被国民党保安司令部特务机关逮捕,押往桂阳,关在羁押拘留所第三号牢房。林同志被戴上镣铐,遭受酷刑,但国民党特务始终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任何消息。1941年8月7日,32岁的林在桂阳警备司令部监狱被秘密杀害。他在遗书中写道:“今日自尽,死而无憾!”表现出了* * *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玉屏职校虽然被扼杀在摇篮里,却为后来金沙中学的开办埋下了伏笔。这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1940年,贵州省政府派刘到新昌准备建县。1941年3月,金沙建置完成,7月正式授县。后来,方伯鸾、曹木鱼、王彦等力劝首任县长刘办中学。如是,金沙县第一所公立中学金沙中学成立于1941年8月。借用的学校位于文昌宫(现人民医院)。校长是县政府书记助理陈谢堂,周定远是教学主任。教师包括李长仁和潘。首期招生50人,其中玉屏职校约17人。当年冬天,陈谢堂将八景宫(东岳庙侧厅)改建为校舍,1942年春,学校迁至新址(现金沙小学)。这年春天,堂被调任,由县长任校长,潘任教导主任。授课老师有董、许、郑畅、吴、李西霞、赖更生、于。学校春秋创业,一级两个班,学生100多人。1943年秋,任命国民党立委尹的弟弟尹为校长。尹很少来学校,学校的日常工作由潘主持。尹离开校长后,平坝人毛勋阳接任。1944年,金沙中学与城关第一小学交换校址,学校从八景宫迁至玉屏书院旧址(现金沙第二小学)。所以后人把玉屏职校当做金沙中学的前身。在日本被彻底毁灭之前,发动了“黔南事变”。一些曾在省城工作或学习的金沙人甚至外地人被疏散到金沙,其中宋子宽、周子达、周子恺、周德忠、王木兰、王德玄、刘、郭可凯、易希仁等都到金沙中学任教,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1946年秋,毛勋阳离职,孙抒情被任命为校长。仅半年后,毛祖琪接任。两年后,毛祖琪辞职,何京华出任校长。这时,鉴于学校部分教师离职,何镜华聘请了华志春、卓、何伟民、冯、冯玉书、罗启发、林光贵、蒋仁炯等任教。到1949年春,学校已发展成为三个年级,六个班,300多名学生的初级中学。1949年12月15日,金沙解放。次年1月,金沙县人民政府对学校进行了改组,何京华仍在金沙中学任校长。1951年初,毕节专员任命宋达为金沙中学副校长兼主任,学校正式命名为“贵州省立金沙初级中学”。新加入的老师包括葛菲和王玉民。那时候的学校建筑很简陋,破旧不堪:一个方砖木结构的院子,院子不大,教室里放着几十张课桌凳子;办公室没有书桌,几个男老师挤在一个房间,甚至是宿舍。报名的时候初三7人,初二10人,高一30多人,显得很稀疏。1952年,教师“思想改造”运动后,宋达转学到黔西中学,李静雯被任命为分管工作的副校长,王建武被任命为教学主任。1953年底,学校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考核,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班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56年秋,金沙中学毕业生参加地区统一中考,全部升入高一级学校,各科平均分80多分,名列全区第一。1958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金沙中学增设了一个高中初中示范班(1960年停办),首次招收24名新生。这是金沙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束了金沙中学没有高中的历史。1959年秋,金沙县委决定将金沙中学迁至玉屏公社于家庄,建校前已下马。1960年,由仓库改建的教室竣工,学校随即迁至现址。文革期间,学校受到很大冲击。1968年3月1日,金沙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不久后,学生们下乡,接受贫穷中农的“再教育”。
1969年3月,初中恢复招生;
1970年,在上山下乡的知青中招收了54名新生。
文革结束后,金沙二中于1974年建成,于是在1978年9月,金沙中学正式更名为“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在此期间,于1972年任校长,于1978年任校长。
1980年9月,卓宇翔被任命为金沙一中校长。得益于改革的东风,学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得到加强。
1988年9月,廖被任命为金沙一中校长。通过团队的努力,学校继续稳步持续发展。进入90年代后,金沙一中被定为毕节市重点中学。
1991年9月,陈培正被任命为金沙一中校长。此后学校发展突飞猛进,高考教学质量迅速挺进全区前列。尤其是1995年高考,李云瑶获得贵州省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1998年12月,戴被任命为金沙一中校长,教学质量继续在全区名列前茅。最典型的例子是1999年高考,李果获得贵州省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录取,罗援获得贵州省理科第十名。2003年高考,陈亮获得毕节理科第一名,周星鑫获得毕节理科第二名,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在此期间,学校修建了知行楼,并启动了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2003年,校长戴调任教育局后,副校长王松接管学校。
一年后,2004年8月,邱若彤出任金沙一中校长。在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努力下,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06年12月24日至27日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对创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的首次评估验收。在此期间,学校完成了启智楼主体工程建设,确定了“尊德、广智、健身、育人”的校训和“修身、体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发展思路。
2007年3月,罗出任金沙一中校长。学校不断完善硬件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通过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复检”验收。2010年5月至今,校务由副校长万主持,党务由副校长主持。
截至目前,金沙一中已为国家培养合格中学生3万余名,其中高中生1.5万余名,其中5000余名保送高校深造。陈培中,原十四军政委,云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解放军艺术学院原书记、院长,总政治部直属后勤部部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万生;赵,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博士生导师,毕业于金沙一中。截止2014年9月28日,金沙一中校园总面积63243平方米,校舍面积29386平方米,绿化面积12350平方米。有53个班级,3760名学生;教师18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56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地市级骨干教师21人,地市级教学名师2人,县级教学名师7人。建成了“4-4-2”理化实验室,包括20个多媒体教室,3个计算机房,1个校园网络办公室,40个座位的教师阅览室,148份报刊,240个座位的学生阅览室,82份报刊,3个图书馆,83250册图书,83台电脑,65438。由于金沙一中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抓改革,聚精会神谋发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65438-0998,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省政府授予学校“贵州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称号。2002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红旗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和2006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授予学校执行《学校体育条例》优秀学校称号。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授予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称号。2004年,省教育厅、教育工会授予学校“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2007年,省教育厅、省环保局授予学校“绿色学校”称号。2007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贵州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试点先进学校”称号。2008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贵州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称号。回望过去,金沙一中以其代代相传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创造了69年的成绩。今天,金沙一中的师生们正夜以继日地奋斗着,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续写着金沙一中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