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交易方程式是什么?
现金交易方程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费希尔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又称费希尔方程。费雪的理论最早体现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
费希尔教授认为,每一笔交易都有买卖双方,所以对于整体经济来说,销售的价值必须等于收入的价值,购买的价值必须等于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与同期货币平均易手次数的乘积。假设m代表一定时期内流通的货币平均数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代表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t代表各种商品的交易数量,可以写出如下等式:MV=PT或p = mv/t。
从这个方程出发,人们会考虑是什么决定了上述四个变量的值。费雪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般概括为:货币数量m的决定与其他三个变量无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视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上交易量T长期平衡的经济也可以被认为是成立的。费希尔也把V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方程中其他变量的变量,认为它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受到社会习俗(如支付制度)和技术发展(如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影响,所以在短期内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所以最后一个变量p取决于m,v,t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
由于v和t是常数,所以只有p和m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特别地,p的值取决于m变化的次数。另一方面,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可以从这个方程中推导出来。即由于MV=PT,m = pt/v = 1/v pt。这说明,从货币的商品交易媒介功能来看,一定时期和价格水平下的全社会总交易量PT与所需的名义货币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所需的名义货币量为总交易量的1/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