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先恩作品目录

第一,特别的书:

李志(与他人合作),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

《明清徽州乡村社会与佃仆制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荣获广东省优秀社科研究所。

研究成果二等奖(空一等奖)。《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编辑、作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广东航运史》(古代版)(编辑兼作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清代通史》(第五卷)(魏清源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奖。

《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主编、作家)北京:中华书局,1992。

《珠江三角洲历史、地理、经济与南洋华侨发展史》(与王贵武、许合著,

霍英东作序作为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指定参考书)香港:第二届世界中国。

商务大会发布,1993 11月。

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2001和1出版。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主编兼作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二、论文:

200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了《徽州社会文化史研究》。

《徽州文化研究》由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所编撰,黄山书店出版。

2001.《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传》序言由CPPCC黄山市文化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 *力推安徽大学薛辉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主编:《薛辉》2000年第一期由安徽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6月出版5438+0。

珠江三角洲的移民与海洋经济化,发表于《中国海洋发展史》第八辑,23-71页。

台北:中央研究院出版。

2000.《徽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0年2月出版。

梁,一位执着于学术追求、一丝不苟的儒雅学者,《学林前传》下册,页

1295-1312,北京:朝阳出版社,2000年3月。

历史的主流:改革开放(广州日报特约)广州日报,2000年5月28日。

2000年第6期(65438+2月15),14-17页,我接受了博士的采访,上海:历史教学。

1999.雍正夺取皇位了吗?香港:文学与传记,第7期,1999,第29-36页。

我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张诗琳主编:《林雪春秋》下册,609 - 626页,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65438+2月版。

粤商与广东航运业的现代化:1842-1910(与卢琳合作)港:张维宝、李华彪合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1999第193-265438页。

新亚学院65438+1999年9月出版。

《古代商人序》,PP.1 - 6 6,合肥:黄山书局,9月出版,1999。

海瑞只求合法不在乎低俗的精神广州:广东社科1999第65438期+0。

梁,著名经济史学家,传港:韩,主编:文学与传记,第一期,页82-89。

发布于4月1999。1998.

晚明广州市场的转型与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变迁(与卢琳合作)

台北:《明史研究》特刊第12期第265-289页,1998出版。

桂林人口与现代化:社会科学家1998第4期,第4-7页;游山东时报

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成都时代经济研究所

新世纪反思-中国当代改革与发展文集。中国人民大学

图书报刊信息中心人口学与计划生育(C5 1998,4号);

线程:为了学习和做人桂林:社会科学家,第4期,1998,封2。

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看21世纪史学的命运桂林:社会科学家

1998第4期,第8-10页。

中国人口问题的由来与出路(补充稿)广州羊城晚报1998年3月2日3月9日,

3月16、3月23日连载;摘要转载自光明日报(1998年3月29日)。

珠江三角洲的华侨文化与社会经济“华侨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开幕时”)

代补编)第246-259页,65438+1998年3月出版。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开发与宗族制度(与卢琳合作)《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

问题4。

儒家传统文化与徽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1998,《98国际徽学》

研讨会论文集》第21-46页。

珠江三角洲的风俗

——对话南方日报记者王进江南方日报199865438+10月6日15版。

1997.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制度、宗族与商业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学研究所学报(30周年特刊)第6期,245-261页;武汉大学的“前近代中国”

历史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702-725页;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岭南文化时代人口问题的由来与出路。

从《广州家谱》看珠江三角洲宗族伦理和宗族制度的特点:学术研究1997 12。

第465438页.

明末珠江三角洲社会的真实记录--崇祯年间档案汇编《猛水寨村字大》介绍。广州:广东社科1997否。1,第74-77页。

1996.徽州与珠三角宗法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第4期。

PP . 1-9;合肥:周少泉,赵华福:95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集,1-19,

安徽大学出版社,6月出版1997。

邀您到雪海与东西方汉学家对话——评《外国中国古代史研究述评》。

一本,广州:学术研究1996第6期。

谈计算机广州:华夏1996第6期

1995.关于丹的领土连接的笔记,在大卫·福尔,海伦

F.萧主编,脚踏实地:华南的领土纽带,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第83 - 88页。

明清徽记与版画(与聚米合作)合肥:江淮论坛1995第2期,PP.51-59。

,又收录于赵华福主编:《首届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集》,第288 - 304页,合肥:

黄山书店1996 65438+2月出版。

王佐和他的鸡肋集(;校对序言)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pp.6-15。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传统市场和海外贸易;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

研究中心:珠三角经济发展新视角,PP.105 -114,中山大学出版社。

65438+4月0995。

地权、法权与家族主义(与聚米合作)广州:现代与传统PP.65-71,1995。

(9月)第2期。

1993.蒙水画室保存的公文札记

《最大图书馆杂志》第六卷。

第1号,第55-70页。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印刷,1993 .

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变迁。广州:现代与传统第一期,pp.10-16,1993七月。

出版。唐·,主编:《家庭、社区与公众心态的变迁》,242-254页,合肥:黄山书店,1999,10版。

这个城市的潮流发起了一场千年变革

——对话新华社记者王志刚《南方之窗》1993第1号

另见王志刚《在思考中做事》第325-348页,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出版。

1992.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与张南生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2第1期,

第207-223页;还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号pp.191-214。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许坦合作)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编辑:《珠三角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pp.51-58。

论海钟的引智精神广州:广东社会科学第2期,1992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许坦合作)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编:

和管理> 1992第5号.

从丑小鸭到美丽的天鹅——论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的源泉(与许坦合作)

广州:商务第一期1992。

珠三角的经济腾飞可以追溯到羊城晚报65438+3版0992年8月26日。

《逸仙吟草》序,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出版。

1991.明清时期广东蛋民的生活习俗与地理关系。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991号。

第56-62页.

论雍乾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第4期。

第33-45期。

于思伟:《中外海上交通与华侨》序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 8月。

1990.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简介(与刘芷微合作)北京:中国历史研究1990第1号

pp.161-163 .

广东省社会经济史:领域现状,

(与陈春声合作)晚期中华帝国。第二卷,第2期(1990)。

19世纪下半叶最富有的夏威夷华人陈芳:《华侨史研究》1990第4期

第26-30页。还有,林天威:亚太地区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PP.321 - 329 329,香港。

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

1989.明清广东航运组织与地缘关系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89第4期,第66-73页..

1988.广东广州古代航运史若干问题:广东社科1988第1期,pp.97-107。

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区域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第1988期,

第155-160页.

中山县移民夏威夷的历史考察:《华侨史研究》第3期,1988。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人口问题北京:《清史研究文集》第6集,pp.141-168,《光明日报》。

按,1988。

夏威夷游记华夏1988第6期

1987.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商人和商业活动:《中国历史研究》第2期,1987;第465438页.

另外,中华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中国历史档案馆60周年纪念论文集》第298-321页,中华书局5月出版1988。

清代广东航运与社会经济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4期,1987,

另外,白寿彝主编,《清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57-47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明代广东造船广州:学术研究,第6期,1987。

厦门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中关于珠江三角洲高利贷资本的收入(与谭迪华合作)

Pp.176-205,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1986.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历史研究1986第6期,第74-80页。

《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品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2期,1986,PP.16-29。

1985.清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贵族的赋税征收(与谭迪华合作)北京:清史研究。

1985第2期,第1-4页。

合肥徽州留学:江淮论坛,第2期,1985。

论珠江三角洲的族田收入(与谭迪华合编)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Pp.22-64,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梁小传:近代中国社会科学家》,页257-269,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1984.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开发(与谭迪华合编)广州:广东社会科学。

1984第2期,第73-90页;;《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第57 - 97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1983.徽商利润的封建化与资本主义的萌芽广州:中山大学学报。1;

《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研究》编辑部编辑,254-277页,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5出版;《江淮论坛》编辑部:徽商研究论文集

PP.382 - 406,安徽人民出版社,6月出版1985+00。

堵房史后记香港:活力1983 165438+十月。

1982.明清时期佃农的地位福州:中国古代史丛书1982第1号。

北京“火典”解读:中国历史研究第3期,1982。

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合肥:江淮论坛第3期,1982。江淮论坛主编

系列:徽商随笔,安徽人民出版社,6月出版1985+00。

封建宗族势力对佛山经济的控制和影响(与谭迪华合作)广州:学术研究

1982第6期。

1981.关于徽州佃仆制:中国社会科学1981第65438号+0,pp.181-196。

另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1.1 . PP . 90-119。

1980.论徽商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北京:《中国历史研究》第3期,第104-118页。

另见《徽商论文集》,江淮论坛编辑部编,pp.359-381,安徽人出版。

按,1985 10月。

1979.论明清时期的佃仆制度。广州: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1979,第57-84页。

该论文获得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1978.也谈傅吉在北京的诗:《历史研究》1978第9期第94-96页。

从祁门何山、黎城家族族谱看徽州佃农制度:广州:《学术研究》第4期,1978。

1974.李志论广州:中山大学学报1974第3期..

1973.博古专家秦始皇,广州:中山大学学报(issueNo。).

南方日报1974年3月23日

教材:《简明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任主编、作者)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系印刷出版,1977。

四。译文:菊米《1600-1800年的土地所有制和宗法制度》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2的第2号,第55-73页。

宋的新安宗族制度与中国士绅阶层的发展。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3期,1982,第55-73页;1983第2期第43-5页;又见《江淮论坛》编辑部编《徽商论文集》,第273-313页。

魏安国《清代华南“一田二主”的土地所有制》广州:广州研究3,1982。

苏《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与华南丝织业》,陈春声译,叶先恩校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