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现在大学生整天哭穷,我们来做一个大学生生活费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本文。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1)进入大学,我们不再是父母承担中学所有衣食住行的孩子。当我们离开家人时,我们必须学会照顾自己。当下,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预测的,也是不可描述的。作为新一代的期待,我们也以多重身份站在这个社会中,其中一个身份就是消费者。在大学里,我们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对我们以后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成和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洞察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及时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方法,已成为当代各界人士相当关注的话题。

于是,这次以“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主题的采访就如期而至。被调查者是我校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大学生。我们主要以随机访谈的方式记录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实际场景,并以文字形式进行整理分析。

面试问题设置

1.每月生活费多少?

2.主要消费项目有哪些?

3.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4.是否使用网络平台贷款,如花呗、借钱等。,是漫长而忧郁的。

5.你平时有理财的习惯吗?

6.对购买奢侈品的看法

主穴

第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在我们身边,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学生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在普通人中,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实用理性消费仍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从我们的问题设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研究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和国外的大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的支持,兼职赚的也不多。这就使得我们每个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概在300-800元左右,家庭好一点的一般不超过2000元,主要用于支付食物和日常用品。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非常谨慎,力求“物有所值”,我们会尽力去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总体上呈理性趋势发展。

第二,攀比心态确实存在。

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都开通了花呗等网贷服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攀比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有的还比较严重。

在采访中,有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双名牌鞋或者换上最流行的手机,或者买一台电脑、相机等。一些学生愿意节省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然而,当一些同学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钱并不宽裕时,独处时,他们会非常注意自己的开销,尽量节俭,但在与同学朋友一起消费时,他们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产生了“铺张”、“浪费”甚至“奢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虚荣心驱使他们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其实人有适度的攀比心理是很正常的。没有比较和发现,怎么会有改进?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适当的程度,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例子,在其不合理的基础上,往往会给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心理行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他们的一生。

第三,消费分化极其严重。

在同一个群体中,不同同学的月生活费不尽相同,但一般都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从最低消费和最高消费可以看出,当下消费的两极分化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体制和居民收入状况整体上“贫富差距大”的情况。眼下大学生的大部分经济来源还是靠父母供给。大家的消费情况大多会是结合自己的家庭场景适度消费,这是因为家庭本身的差距较大。随后,大学生消费整体严重两极分化的现象也不无道理。

第四,节约观念淡薄

大部分大学生在本次调查中反映,对当月的消费情况不是很清楚,但平时会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消费,但对整体花了多少钱没有概念。同时消费后记账的同学比较少,大部分同学每次去取钱都发现现金不多甚至透支。这时,他们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助。在处理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全面合理的计划。可见,大学生的节约观念还处于薄弱状态,有待加强。

第五,需要引导学生的消费观

大多数父母在给孩子送生活的时候,会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月发固定的生活费,限制孩子的开销。另一种是把钱留给他们自己支配,不够的时候再送过来。从这些现象可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还是缺乏引导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教育方法和制度。父母不是限制孩子,也不是纵容孩子花钱,而是在批评或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发现引导的重要性。要尽量让孩子积极合理消费,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更何况,农村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在大学里受委屈,会花很多钱给孩子买东西,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技能范围,而城市的父母则会纵容孩子的消费。可见,家长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也正是这些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造成了障碍。

我们的建议:

1.调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对引导大学生继续坚持正确、健康、节俭、节俭的消费观,反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教师在思想理论课教学中运用调查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让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的说教。我们认为,今后教师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意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技能

所谓理财,是指一个人的理财技巧,即对金钱的理性认识和运用。因此,专家提出了“财商”的概念。财商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正确理解货币及其规律的能力;第二,正确运用货币和货币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教师在“两课”教学活动中围绕这两方面的信息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3.注重校风对消费的促进。

职业协会良好的校风是师德与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环境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生活在简单、节俭、有教养的环境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好的行为。所以学校应该在这方面提倡和重视。经过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很多。对于大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现象要做深入的工作,比如如何克服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铺张浪费、恋爱消费过度等。,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也出现了崇洋媚外、炫富、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模式。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是当前的消费主体之一,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培养大学生科学、理性、礼貌、负责的消费观,我们项目教学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主题为“当年我们真的很有钱——如何看待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经过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在校期间月平均消费:

消费等级数量大致相同,1000-1500居多。

2.生活费来源:

大约70%的人选择来自家庭,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是家庭贴补,依靠父母。

3.每月在食堂就餐的费用:

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300-500,而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学生一个月一日三餐至少要花1000元,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校外吃或者叫外卖。

4.购物的方式:

如今,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方式。大约80%的人经常在网上购买,所以大多数人因为时间或懒惰而放弃在实体店购物。

5.每月购买日用品和衣服的费用:

超过一半的人在日常用品和衣服上的花费在100-500英镑之间。

6.与同学或朋友共进晚餐的频率:

大多数人一般一个月出去吃一两次饭,少数人从不和同学朋友出去吃饭。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和时间安排。

7.你会主动给父母买衣服买吃的吗?

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会主动给父母买东西,但有三分之一的人很少或从不给父母买衣服或食物,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会主动关心父母,但仍有一部分人对父母不够关心。

8.自己的生活费用:

9.每月爱情支出:

首先,说明大学生单身与恋爱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 1,情侣之间的花费呈分级状态,各消费层次的比例接近。

10.每月消费大多用在哪里?

说明大学生在食品上的花费最多,其次是日用品和服装,这其实和网购盛行有很大关系。同时,娱乐、日常通讯、交通、通讯均衡,占据必要的消费比例。

11.当每月生活费绰绰有余时,将用于: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把多余的生活费存起来,有的还会用于吃喝和旅游,相对较少的会用于其他用途。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三)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而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数据:学生收支场景,学习支出场景,一,消费场景,电子通讯场景,电子通讯消费场景,消费观。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调查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和分析:

1和月总消费有必然的差距。目前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城市占比很小。大学生月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两极分化小于400元或大于1.200元。贫困学生在册消费基本不到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贵。饮食支出占总消费的绝大部分,符合健康消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外出聚餐和邀请同学聚餐的热潮。这方面的支出虽然不大,但也是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花在社交上了。

3,平时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至50元的占49.5%,50元的占6%,100元以上的占3%。可见大学生一般不买书。除了一些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同学,一般不买课本以外的书。

4.通信网络成本太高。被调查人群中,手机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超过70%。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 80元,14%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高达100元。学校的电脑普及率也比较高,30%左右。根据学校的网费预算,每个月的网费是按照20元收取的,没有电脑的学生每个月的网费几乎比20元还要高。

5.手里有钱的时候最愿意消费的物品。吃喝玩乐旅游穿衣占比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依旧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也注重自己的打扮。追求时尚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副业。女生买化妆品和衣服的比例比较大,男生用来交流和娱乐的比例比较高。

6.大学生在购买衣服和日用品时品牌意识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产品,尤其是女生服装和化妆品。这也证明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有所提高。虽然品牌很重要,但也不能盲目信任品牌。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着眼于自己的需求和素质。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家庭供给。其中勤工俭学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十个百分点。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出去兼职有着比普通同学更殷切的期望,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家庭月收入来看,大学生家庭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4000元,而部分学生家庭月收入多在800元至2000元,仍有8%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呈现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第二,大学生消费场景差异明显。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逐渐符合社会发展。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旅游、交际网络上的花费更多,就像大学生的圈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意识到要早点接触社会上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然后早点融入社会。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模式逐渐被认可和理解。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活跃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跟不上社会,但在消费意识上早就与社会发展同步了。

理性消费仍然是消费的主流。大学生的支出大部分在饮食上,在娱乐上的支出不多。可见大学生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沉迷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尽量做到有选择性,不会盲目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不注重质量。所以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向多样化发展。大学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在着装上的花费也很明显。作为读过圣贤书籍的天之骄子,他们在学习之余不会忘记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而考取各种证书的补课收费也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多元化。

合理理财和储蓄的观念还很薄弱。在调查中,很少有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消费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不自觉地追随学校流行的消费潮,缺乏必要的规划。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觉得钱不够用,要买的东西很多,只有少数学生能有必要的积蓄。

对策和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现象,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消费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己的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支付,以免开学第一个月就成为“月光族”。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花钱欲望,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大概价格,带一定数量的钱。理性消费的意识有待加强,合理使用银行卡,相对限制自我的盲目消费。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品味”,会造成高消费,不适合学生实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