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是弱势群体!!!论文!!!
前不久在新浪看到一则新闻。题目是《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国家脆弱性增强》新闻开头,记者随机采访了我国社会几个阶层的个别人物。结果从农民工、大学生、国企员工、私企白领、外企金领,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有车有房有稳定工作收入高的中产阶级,不约而同地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如果我们中国人不是一般的幽默,那这个社会就是有病,而且是很有病!一方面,媒体极力鼓吹中国经济总量即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另一方面,中国承认自己是“弱势群体”,并逐渐扩散到各个阶层。这种奇怪的情况被媒体总结为“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国民弱势感增加”。简而言之,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
什么是“弱势群体”?根据官方的定义,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一般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同性恋者、精神病患者、失业者、穷人、下岗工人、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人员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上有如此庞大的一群人占据着正式的“弱势群体”的位置,而那些做着高智商工作,拿着高薪的中产阶级,为什么要争着理直气壮地喊自己是“弱势群体”?稍微揣测一下他的心理,无非是欲望,想从社会有限的资源中抢夺不属于他的那一份,然后把自己推到财富金字塔的顶端,只是身价数百亿的马立克·花藤依然名正言顺地领着他那份住房补贴。反正不要白要吧?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里的故事。在油轮即将沉没一个多小时的时候,负责的船员开始组织船上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登上一艘有限的救生艇。这时,罗斯的妈妈随口问有没有不太拥挤的救生艇。她想变得“奢华”并且有很多空间...在《决一死战》中,她仍然以富人的姿态出现。作为一个富裕阶层,她比其他下层的贫困妇女和儿童更有优势逃离。她也希望救生艇不要太拥挤,要能舒服地逃生。在这个节骨眼上,救生艇上会多一个人生还,但她其实是为了自己的舒适,希望尽可能少的人上船...或许,根据剧情,我们可以说,罗斯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这样理解:那些自称“弱势群体”的外企白领、国企员工、车主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中国高歌猛进背后的人口危机,有限的社会资源无法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得到合理分配,于是心存侥幸地发挥自己的“弱势”来获得一些皇粮供应。和真正的弱势群体争夺那些有限的财政补贴,在他们眼里,只要年薪不到百万,只要买不起庄园别墅和奔驰LV劳力士,就是“弱势群体”...
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重点。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我在矛盾和反感中极度怀疑。
大学生为什么是“弱势群体”?因为每年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出口已经超过600万,因为大学生面临结构性失业,找工作相当困难...说到底就是意味着扩招后大学生找个好工作更难了,甚至更低的职位和工资都被千人争抢。然后大量的人失业在家,因为找不到工作跳楼抢银行自杀。因为大城市的工资和农民工一样低,所以形成了蚁族...总之,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90年来对大学生的黄钻待遇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各种媒体不断报道大学生找工作的困境,不断放大万人过独木桥的悲惨局面,然后网络上鼓吹大学生生存困境的顺口溜开始被崇拜,迅速传播,然后影视行业迅速掉头,疯狂制作各种反映大学生奋斗、青春、无奈、抑郁的电视剧,收视率爆炸,于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大学生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找工作压力大,初始工资极低,用人单位又想尽办法剥削“高智商”群体的劳动力,整个大学生群体都在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于是“堕落理性”的病态心理开始滋生,他们开始在“辞职”中寄希望于政府,于是开始厌恶这个社会,开始学会“看破红尘”
这真的是我们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吗?大学,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厂,你以最正规、最顶层的方式,负责为一个国家的整体进步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你却把这一批批后备人才培养成了“弱势群体”!而我们的舆论却反复纠结于那些统计数据,热衷于结论性的报道。分析只是从统计数据中得出的一个粗浅的趋势结论。我们大学生除了盲目地、自动地把自己归为这些“官方数据”和“权威报告”所酝酿的“弱势群体”之外,并没有做过深入的思考。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潜意识里都在等待所谓的政府帮扶和优惠政策,却不知道这种群体的白日梦很快就会在你将来在社会上孤军奋战的时候悲惨破灭!作为一名大学生,你给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你遇到哪种官方定义的“弱势群体”?孩子?老头?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农民工?.....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手有脚,也经历了四年高等教育的洗礼,进入社会就业,就成了“弱势群体”。这样一个讽刺的现象出现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一个方面。说到底,企业、政府、大学教育和大学生自己,谁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也许是我不够冷静和宽容。站在大学生的立场,我一直认为大学生自己造就了他们“弱势群体”的地位...
大学生,为什么你找工作很难?
大学生,你凭什么说自己是“弱势群体”
有人说是扩招惹的祸。借口,都是借口!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必须适应它。这句话在大家耳边唱了很多年。最近,至少从盘古创世开始,人类就开始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没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份高薪的好工作,真正走上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不管他们在大学里有多糟糕,他们都可以被分配工作和住房。完全不用担心冒险岛。可以在校园里谈人生,谈哲理诗。你可以慢慢读马列主义、毛泽东和邓小平。毕业后还是会有铁饭碗等着你。不幸的是,这样的日子早已过去。同一块蛋糕,十几年前是四五个人分的,所以政府会和谐地在几个大学生之间分;十几年后,成千上万的人分同一个区域的蛋糕,政府也解不出这道数学题。下令大学生自己抢,你能抢多少就抢多少。就是这样一个现实,现实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以“竞争”为核心价值的时期,你必须适应这种情况。为什么要扩招?显然,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大多数可能成为农民工和社会混混的年轻人应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许就是这样。大学之后,你还是有一些竞争力的。没有上过大学,你可能连竞争的心态都没有,更惨淡的是,你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我对扩招的解读是,大部分人的整体竞争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个原本由少数精英主导的毫无生气的中国提前被搅黄了。本质上是利大于弊!所以大学生没必要以扩招为借口。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有人说现在的企业招人太苛刻,想尽办法剥削应届毕业生。借口,都是借口!作为一个被企业雇佣的员工,一个工薪族,你在就业市场上就是一个商品。现在的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是典型的买方市场。供过于求就要降价,这是永恒的真理。想买个好价钱,就得讨好目标消费者,想尽办法推销市场,就像普通商品一样。如果实在没什么技术,那就只好降价促销了。只要你能把自己卖出去,你的存货不会烂掉,就很好...如果不从基础工作做起,你想做什么?你以为学点学校书上的理论技术知识就能直接成为工程师吗?学了一些管理案例,是不是直接去找管理层?企业给你的每一分钱都要和你对它的贡献相对应。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真正过上好日子的企业,无非是那些国有垄断能源行业,而剩下的大部分民企和外企,却不得不时刻绷紧神经,迎接不断的竞争。想想你在那个位置上是什么。是不是没有你企业利润会直线下降?如果你在企业里可有可无,没有影响力,怎么能说企业会剥削你呢?
有人说,现在的企业招聘要求很高,能说会写,中英文流利,成绩好,有学生会主席经历,精通电脑操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积极忠诚。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无疑是在故意刁难大学生。也是借口!!虽然我不是超人,但这些每一行、每一个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难。作为大学生,你四年连这些能力都没有。你应该骂你自己!现在的大学生作业轻松,校园活动丰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还有每天免费开放图书的大图书馆,还有什么实验室校园媒体等等。谁真正利用了这些资源?
当有人在草太阳下读英语准备四六级的时候,有人在和男朋友聊天。有的人每节课都在课堂上学习,有的人在魔兽世界CS里疯狂战斗。有的人在图书馆读圣贤,思考人生理想,有的人在宿舍看黄片幻想苍井空;有的人在兼职挣钱,有的人拿着父母给的人民币在商场购物。当有些人在实验室里反复纠结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有些人在抑郁中反复自言自语他(她)为什么不爱我...毕业找工作,有的人大学满是奖学金,党员,三好学生,数学建模奖,托福雅思四六级,实习,XXX N等奖项,轻松进入世界500强,有的人大学满是恋爱,同居,流产。
有人说自己不是名校生,没背景无所谓,觉得自己学校不好。借口,都是借口!我承认关系只是找工作的一条捷径,但是市场上的大部分职位都是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为大部分没有关系的人准备的。暂时不谈这段感情。我也承认,名牌大学的学生普遍比我们普通大学的学生更有优势找到一份好工作,但细想起来,本质还是大部分名牌大学的学生整体素质确实高于大学生,在外语能力、专业能力、思维视野等方面都很突出。但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去建立这样一个远大的梦想,我敢肯定,毕业后曲线救国几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我听到很多人向我抱怨他们的学校有多差,他们的专业有多“垃圾”...而我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向他们传达,专业有好有坏,学校只是一个平台,金子总可以在这里发光,所以小儿科的话听起来是那么的心不在焉,但是如果你真的欣赏这些话,哪个字是假的呢?关于专业的冷热问题,百度对任何网页的评论都比我说的更科学合理,不想赘述。任何大学都只是你成长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看你怎么利用平台上的资源了。我相信每个学校的核心和共同资源还是通用的,就是每个学校都有。教学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体育馆没有本质区别。也许重点院校有更多的优质讲座,更多的优质教师,更多的图书馆的书籍,更多的学校招聘的企业。但是现在互联网和媒体这么发达,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是否强大,你的信心是否充足。一所大学这么多有用的资源,你能消化多少?再多的资源设备讲座也只是摆设。
有人说企业招聘存在性别歧视和外貌歧视。也是借口!!我承认有些工作,因为性质的特殊性,真的只适合男人。如果女性这么做,会对工作和女性本人造成伤害。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早一点了解,早一点考虑转行、换方向呢?说到底还是你准备的不够,一门心思学书本知识,跟就业市场脱节。说到外貌歧视,我个人认为,市场上真正需要靠实力的岗位并没有严格的外貌歧视,除了夜总会招聘陪酒小姐一定有外貌歧视。归根结底,很多企业在招人的时候其实都会有“形象歧视”,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你说你邋遢,没精打采,不修边幅,穿了一些搞笑的衣服和鞋子去面试。人家能不歧视你吗?
写到这里,才发现原来写了这么长...是时候结束了。在大学生自称“弱势群体”的问题上,我只是偶然觉得有点难过,然后用浅显易懂的句子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拙见。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软弱的宿命论心态。他们在大学里抓不住自己应该解决的根本矛盾,却纠结于一些小矛盾。比如他们总觉得大学应该浪漫一点。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四年没谈过恋爱而关心自己的大学。有些人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婚姻投机主义深信不疑,毕业后愿意做“嫁出去的人家”。有些人一直玩世不恭,直到毕业进入职场,然后才开始自怜。有些人总是被“大学无用论”所压抑,却看不出自己错在哪里...
这些都是引起“弱势群体”思想的一些因素...
大学生,摘掉“弱势群体”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