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是竞争选人才的地方?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发展中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个经济寒冬中,也带来了就业的寒冬,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笔者深感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的大学教育分不开。我认为大学培养学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先生曾经说过:“大学的问题不是七天七夜就能解决完的。”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曾写道,在我看来,中国大学的问题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乱”。一句话第一次道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第一,大学盲目合并,浮躁气息浓厚。自上世纪90年代初高校合并以来,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序幕。大量大学合并,一些专科和中专被一些985或211大学合并,由这些学校颁发毕业证。大学里有一种严肃的大跃进思想。几年赶上英超,建一流大学的口号和大量圈地。比如吉林大学合并了很多学校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学,几乎覆盖了半个长春,而湖南的中南大学几乎把守了长沙的四个大门。这样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还产生了很多低素质低素质的大学生,导致大学生整体就业困难,国家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大学过度产业化,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放弃了培养学生的目的。现在很多大学和企业差不多,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学生和社会的利益。通过大量控股二级学院或独立学院,出售大学本身的品牌来换取“分赃”。截至2008年5月,在30个省有326所独立学院。一些大学通过举办成人教育和自考来批发文凭。学习就是交学费,离场,发毕业证。自学考试,尤其是湖南等省组织的短期考试,对于出题卖题的老师来说更是重要。考前泄题是常事,考试时请人代考等舞弊行为非常严重。甚至有人说自学考试是“通向专科和本科文凭的走私渠道。”严重玷污了大学的声誉,违背了成人教育的初衷。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的今天,这些教育形式感觉不伦不类,既干扰了重点大学的功能,也没有履行成人教育的真正职责。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三是高校师德严重滑坡,教学水平不高。有很多贬低教授的段子,比如“蔡教授”“水博士”。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他白天是教授,晚上是动物。经常看到大学老师和学生谈恋爱,有的老师带学生出去应酬等等。大部分教授学历不全,知识面狭窄,治学不严,人文素质低下,对学生失去了魅力。比如有些学校,研究生导师和学生是兄弟,从来不会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连毕业论文都不认真看。他们经常带着女学生在外面应酬,忽悠老板,很少上课。如果学校有什么事,他们会让研究生帮他们做。有的教授三年都没教过自己的研究生怎么做研究,只关心在外面拿钱。他们搞了很多横向项目,叫学生瞎折腾,不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比如发表高质量的论文。第四,大学生功利意识太强,不学无术。现在很多本科生不好好学专业,盲目考证。有些同学在学校带进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如何拉帮结派,找关系,特别是在学生干部选举,入党等方面。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服务好同学,而是为了获得评价的资本,为研究打下基础,而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再服务了。很多研究生从来不认真看书,不认真写文章,要么在外面兼职赚钱,要么消磨时间。有的研究生只考,就是毕业后考公务员,研究生期间继续考,一直考到毕业,在考上三年。甚至有的根本不学习,也不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但还是要考博士。我觉得他们可能要考三到五年的公务员。这样的研究生怎么能对国家的创新有什么贡献呢?平时发表的一些小论文都是凑钱发的,或者遇到好的导师给导师找一些资料和数据,就可以挂个名,往往要几个星期才能把毕业论文弄出来。这样的研究态度如何做出创新成果?难怪你看到网上不断曝出学术造假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