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的你知道“音乐即整体”的智慧吗?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典型的“屈全”,史称“龚撸讽”。
《说文解字·九·简媜》说:“出兵攻齐,军中敢谏者,罪大恶极。那个穿着盔甲的男人名叫龚路,他看见简在笑。简在笑什么?是:‘我长笑了。’坚子曰:‘有解则行,无解则亡。'对:'桑出生时,邻居夫妻拥有土地,我见桑中少女,因追求而得不到,却回头,其妻愤然离去。我嘲笑它。"剑子说:"今天,我征服了这个国家,却失去了它。那是因为我心胸宽广。所以我回家了。“意思是要出兵攻打齐国,而且意志很坚定。谁敢劝阻,就打死谁。虽然大家都觉得齐国更强,不想和齐国打仗,但是没人敢谏。后来,一个名叫龚路的士兵想了一个办法——当赵简子经过时,他故意看着赵简子笑。赵简子非常生气地问他:你笑什么?龚路说,我遇到一件很搞笑的事。赵简子说,有什么好笑的?你现在告诉我,否则你不说我就杀了你。宫闱对赵简子说:“我的邻居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后来他看上了桑林认识的一个美女,他就追她。结果他不仅没追到她,连老婆都气跑了。”赵简子一听,就知道如果他重兵攻打齐国,邻国就会趁机占领自己的国家,这样他就可能攻不下齐国,失去自己的土地。于是他立刻改变主意,不再和齐国打仗了。所以《宋全》未必是妥协——既然直路不通,不能直来直往,那就多绕几圈,只要能到达目的地。
《屈子拳》的智慧太重要了。历史上很多太不服输,太老实坦白,太强势的人最后都被杀了。活下来的往往是能妥协的人。而且,很多非常成功的人,尤其是政客,都非常善于处理恩怨。有些人最终成就了许多伟大的事情,就是因为“乐在其中”的智慧。冯导和鲁公就是很好的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越王勾践的复仇等等。然而,具有“屈全”智慧的并非越王本人,而是他当时的重臣。越王不听范蠡的劝阻。出兵攻吴失败后,提出了一个让越王投降,伺机东山再起的计划。后来,越王的另一种礼仪文体又提出了七种策略——有人说是九种——越王只用三种就打败了吴王夫差。越王获胜后,范蠡悄悄给文子写了一封信,告诉文子,越王只能* * *受苦,不能* * *发财。虽然文子相信了范蠡,但因为他没有“宋为全”的智慧,没有明白成功后隐退的道理,所以没有辞职隐退。结果,他不久就被处死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杀英雄的例子。从秦始皇开始,几乎历代都有英雄被杀。为什么?因为太有权势,太有威望,君王怕他们像帮助自己一样帮助别人,更怕他们起来造反,所以总是先下手为强。人心是一面镜子,它总是照出你自己的内心。一个谋求篡位的君主,很难有不觊觎国家权力的人。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在每个单位,领导都不是最能干的人,而是最平庸最听话的人。为什么?因为能力太强的人会对他造成威胁。皇帝作为统治者更是如此。所以很多皇帝会在英雄们活着的时候杀了他们,让他们的子女无法收拾。比如刘邦称帝后,杀了韩信等一批英雄,还有几个异姓王,都是怕别人抢他的国。而朱元璋,朱元璋是最典型的杀英雄的君主。他杀了几乎所有的英雄。因为,他想把皇位传给孙子,又怕孙子收拾不了这些峰回路转的官员。如果你不在了,帮你孙子解决一切。万一他们造反,弱孙子肯定毫无防备。
当然,中国也有不杀英雄的皇帝,比如宋太祖的赵匡胤。
我对赵匡胤印象很好。在我看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今天的历史学家对宋朝评价不高,认为宋朝积贫积弱是错误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制度和传统,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比如宋代实行两院三司制,皇帝的旨意“不经两院不得执行”。所以女主、外戚、宦官偷换把柄,受周围人操纵的现象在宋代基本杜绝,很少发生内乱。据说美国的三权分立、军政令分开、军队国有化也是借鉴了宋朝。宋元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太祖与太宗同海,惩朝之骄,集天下之兵...兵不测帅,帅师不一致,内外维相融,成绩滚滚……”所以宋朝的制度很先进,达到了现代的水平,特别是不动。而且,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拥有学术自由的朝代。它有专门的讲官制度,不杀不辱公务员,鼓励谏。此外,宋代还有许多优秀之处,值得后人借鉴。所以,将其定义为“贫弱”实在有失偏颇。事实上,在欧美和日本,学者们对宋朝评价很高。比如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他认为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其主要焦点在宋代。”
赵匡胤能够开启和奠定这样一个伟大的王朝,创造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让哲学、伦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医学、工艺都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了不起的。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大事”,而是那些“小事”。比如“一杯酒释放士兵的权利。”故事很简单:一天在法庭上,赵匡胤哭丧着脸,大臣们问他:“陛下,你为什么这么担心?”?他说他没当皇帝的时候想当皇帝,当了皇帝之后睡不着。大臣们又问他,你为什么睡不着?他说,你想想,如果有一天,你的下属给你穿上黄袍,你能不当皇帝吗?赵匡胤非常聪明。他不说下属可能会造反,但是如果你是黄袍的主角你会怎么做?虽然没有说清楚,但是下属一听就明白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害怕起来,觉得灾难要来了,于是他们回答赵匡胤说:陛下,我们都是粗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请给陛下一条明路!赵匡胤说,没关系,你辛苦了一辈子。不如交出兵权,我给你点钱。可以回老家做个闲官,好好享受一下,也可以给儿孙留点家业。如果是缘分的话,我们可以做亲家,不互相猜疑。为什么不呢?大臣们一听,纷纷交出兵权,去享乐了。这个方法很好。不与当权大臣直接冲突,也不伤害他们的生命。而是委婉巧妙的处理,迂回的救了一部分英雄。这也是典型的“曲泽拳”,用现代的话来说,也符合现在的人道主义。在中国历史上,这是非常罕见的。
据说,赵匡胤还给他的后代留下了三条教导,写在祠堂的石碑上。每个新皇帝登基时都要拜碑,默念誓词。前两者大意如下:一、救柴子孙,除谋反罪外,不得加刑;第二,不能杀士大夫和写信的人。
赵匡胤想救柴的后代,因为他抢了柴荣的周世宗。他觉得柴荣对他很好。他这样做是不仁慈的。他不想再欺负柴的孤儿寡母,也希望后人不要欺负柴的后代。所以他不仅留下了遗产,还送给柴家一张“丹书铁券”。除非柴家后代造反,否则不能判斩首——即使柴家后代造反,也只能判死刑,不能公开执行,不能牵连自己的人。《水浒传》中有相关细节:小旋风柴进在柴家藏了很多罪犯,官府不敢过问,是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后来,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像赵匡胤这样的皇帝。为了皇位,兄弟之间可以自相残杀,而且毫无负罪感。他们不会善待死者的后代,甚至会抄他们的门,以免留下后患——赵匡胤也不想留下后患,所以他不能把那些大臣留在身边。他也害怕那些背叛了周世宗的人也会背叛自己,但他选择了用善行来服务人们,而不是铲除根源。这就是赵匡胤和其他当局的不同之处。然而,他似乎在必要的时候杀了一两个英雄。所以,要想成为圣人,就不能成为政治家。只要成为政治家,就必须遵守政治家的规则,否则就会被排挤。
至于第二遗,终于成为北宋最大的特色。仕途的起伏,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很多官员包括苏轼都被降职罢官,但是不管怎么降职,怎么罢官,皇帝都不会杀文官的头。这就是赵匡胤的遗产对宋朝的影响,宋朝成为中国最自由的朝代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皇帝像赵匡胤那样留下这样的遗产,并要求每一位新皇帝在即位时宣誓。赵匡胤真正做到了老子说的:妥协和相互包容。
本章讲老子的对立统一哲学。在表达这种哲学的同时,告诉你开悟的人和圣人是如何面对世界的,为想成为圣人的人提供了行为准则。《道德经》中有很多类似的表述。老子会一直告诉你圣人是怎么做的,圣人是怎么想的,圣人是怎么选择的。其目的是树立一个榜样,并希望其他人也这样做。当然,我说的圣人不一定是一个开悟的人,主要是一个有影响的有良好德行的人。
你也可以把这些表达方式看成是待人接物的策略,这也是正确的。那样的话,“乐全”就是道家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不提倡僵化、僵化、对抗,道家也从来不提倡。看太极拳的动作。他们看起来软绵绵到了极点,却能做出四两个动作。这才是最厉害的。它代表了道家智慧的特征——和谐。道家认为,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换个角度就可以解决,而且可以做的很全面。
所以,要想知道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就要看他是否锋芒毕露。如果他锋芒毕露,就做不了大事。所有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贤惠的,都是可以妥协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成就大事,实现更大的价值,你必须是一个贤惠体贴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道家智慧。
结束
作者简介:薛默,原名陈开宏,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湘巴文化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
选自老子心学——雪菜《道德经》第二辑
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