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中国矿业大学
在中国安徽省新航镇附近,发现了一片由25万平方米石松化石组成的泥盆纪森林。花石林比中央车站还大,是亚洲最早的森林。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临沂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8月8日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论文,描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大的泥盆纪森林。
泥盆纪是地质年代从4.1.9亿年前到3.59亿年前的古生代第四期,其中以Taleq鱼最为知名。Taleq鱼是一种生活在3.75亿年前的淡水生物,被认为是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动物,现已灭绝。泥盆纪虽然被称为“鱼的时代”,但也见证了植物的进化。
研究人员表示,在新航林区发现的石松类似于棕榈树,树干无枝,树冠多叶,生长在容易发生洪水的沿海环境中。大部分身高不到3.2米,但最高估计有7.7米,高于长颈鹿的平均身高。
巨型石松后来被定义为石炭纪植物,也就是泥盆纪以后的时期,逐渐演变成今天开采的大部分煤炭。新杭州森林记录了可能需要使石松达到这个高度的早期根。此外,还发现了两个泥盆纪化石森林: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挪威。
“大密度和小尺寸的树木使得新杭州森林非常类似于甘蔗地,但新杭州森林中的植物分布是零散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王德明说,“新杭森林可能也与沿海红树林非常相似,因为它们生长在相似的环境中,扮演着相似的生态角色。”
研究人员在一个粘土采石场发现了这些树木化石,它们分布在4米厚的砂岩层上下。一些化石含有具有松果结构的大孢子,研究人员用化石树干的直径来估计树木的高度。他们说很难不遗漏地标记和数清所有的树。
因为采石场已经开采多年,挖掘机一直在这里工作。但是采石场的挖掘有利于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当挖掘机停止或离开时,研究人员将在岩壁附近寻找裸露的直立石松树干。
“不断发现新的原位树木化石是了不起的。古语有云: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王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