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差距在哪里?
芝加哥的大学生很少懈怠的根本原因是去芝加哥大学的费用太高,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接近6万美元。所以,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的每一天,上的每一堂课,都可以相应地折算成学费。他必须在芝加哥大学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否则他会为父母付出的高昂代价感到遗憾。换句话说,当每个学生支付相同的学费时,他学到的东西越多,他获得的超额利润就越高。因此,每个学生都努力学习。对于那些靠奖学金读书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奖学金是按年发放的。如果学生不努力,成绩不好,很可能意味着失去明年的奖学金;另一方面,那些上不起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因为拿到奖学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希望毕业后取得成绩,回馈母校对他们的帮助。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内生的激励效应是最显著的。
我以前觉得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很少懈怠,因为他们实行“宽进严出”的制度,淘汰率很高,迫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偷懒。这可能是一个误解。其实对于美国顶尖大学来说,入学竞争异常激烈,条件一点都不“宽”——入学条件“宽”的大多是公立大学和社区学院;除了加州理工等少数大学,很多大学的淘汰率都不是很高。智达也是如此。虽然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但通常对学生来说不会太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成绩单全是C,不要说你尴尬,你会失去就业竞争力——职业介绍所不会因为你是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就录用你。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如果你不能获得一个收入理想的职位,就意味着你上大学的巨大投入将付之东流,这显然是学生和家庭都无法接受的。
相比较而言,中国大学的学费——即使是顶尖的北大、清华——也很低,一年才5000元,不到1000美元。除了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和学校往往对这些学生有减免学费的政策——很多学生并不觉得上大学的成本有多高,或者对上大学的成本没有强烈的直观感受。所以对他们来说,学多学少没有区别。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前的重复训练实在太辛苦,学生进入大学后难免会有一些混日子的想法。此外,由于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用人单位无法从课程报告单上观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只能通过备选指标,如学校声誉、社会活动,甚至父母身份等来做出是否录用的决定,进而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所以,与美国学生上大学后异常辛苦——人文学科学生越辛苦——中国学生上大学后相对轻松很多——人文学科学生越轻松——的现象相反,这大大降低了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