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第一,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
当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低成本的网络渠道呼吁和呐喊,网络上聚集的各种声音激增。网络舆情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网络舆情频发、高发、频发已经成为常态。应对网络舆情,首先要适应挑战,打破传统的无视、不利用、不关心的思维定势,面对舆论压力不卑不亢,做到慌、不畏、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纵。
1,不要慌。突发舆论后,会被置于举世瞩目的境地,暴露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六神无主,会慌,会回应。他们直言不讳,主观武断,在混乱中容易犯错误。反而会把自己置身于漩涡之中,给应对带来被动。冷静冷静地接受现实,有助于理性客观地化解舆论。
2.不要害怕。面对舆论嘈杂、非理性的片面监督带来的强大杀伤力,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摒弃胆怯,勇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3.不要躲。舆论突发后,各路媒体蜂拥而至,记者四面八方聚集。面对各种质疑,他们到处躲,从一个地方推到另一个地方,避而不见,只会加剧舆论,传播谣言,失去应对舆论、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4.不要拖延。用处理传统危机的经验来处理网络舆情,“拖一拖就过去”的想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沉默只会把问题越拖越大,进而丢掉自己的立场,毁掉自己的公信力和网络形象。
5.不要屏蔽。舆论事件引发大量舆论,引来无数围观。不宣传报道事件原因,不解惑释疑,实行信息封锁,救火心态,只会让网民更加猜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舆论往往会偏离其应有的轨道,甚至导致恶劣的后果和社会危机。
6.不要反抗。引起网络关注的事件,一般都是因为常识和常识。面对网上的情绪,无视舆论的声音,坚持己见,不接受批评,逆网上舆论的压力而动,采取与网上人士对抗的方式,是极不可取的,是违背民意的,也不是有智慧的人所为,让真相变得更加复杂。
7.不要垂直。面对舆论带来的压力,以妥协退让的方式“断腕”,或划清界限,或推卸责任,刻意纵容讨好媒体和舆论,不仅损害自身形象和切身利益,而且在遭受损失时也不一定讨好,甚至成为众矢之的,会激起网上民众更多的愤怒和谄媚。
第二,复原事件是客观公正的
自媒体时代,网民主导的传播现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的舆论概率和速度,也大大增强了舆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舆情是社会不同层面复杂矛盾的外显形式,反映了社会现实。我们在处理网络舆情还原真相时,应该立场坚定,全面客观,尊重监督,用证据说话,以法律为准绳。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杜绝“谣言止于下一个更大的谣言”的根本,也是事件调查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化解恶意中伤和攻击,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和纠纷的利器。要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全面调查真相,决定线上下线,真相决定民意。以真实权威的真相信息和进步,努力提高舆情应对质量,不断清朗网络空间。
2.以人为本。舆论的处置既是矛盾双方的较量和妥协,也是对广大围观群众追求真相的尊重和解释。积极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表现在全民“弱势感”增强的网络舆论场。我们应该对舆论有敬畏之心,在平等对话中加强与网络人的交流。其次,舆情处置要考虑舆论的认同度和容忍度,澄清公众疑虑,增加公众信任,化解社会不满。再次表现为在特定舆论漩涡中对特定当事人权益的关怀和保护。
3、依法。虽然舆论场的情绪可以瞬间被点燃,但更多的网友已经逐渐明白“一图无真相”。要在客观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用证据和法律得出令人信服的公正结论。依法处理是我们不被媒体和舆论所困的根本。不被少数人制造的网络舆论假象所迷惑,避免成为网络多数人暴政的帮凶,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第三,对关切的回应是灵活多样的
在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如何打消各方的猜疑和分歧,体现权力的公信力,考验着党委政府的决心;如何在各种批评指责中与网上的人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交流,锤炼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智慧。在网络治理的建设期,掌握处理舆情的时、度、效原则,是各级领导干部克服“技能恐慌”,提高科学应对水平的秘诀。
1,掌握时间。第一,加快速度。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在舆情处置的黄金时段及时发出正面声音,与“谣言”赛跑,在关键时刻不失言。第二,要抓住机遇。需要表明立场和态度时,立即回应,切不可拖拖拉拉,防止因为讨论而陷入被动;争议的焦点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应该谨慎对待,根据调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引导。
2.把握好尺度。第一,要注意广度。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消除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热点的信息盲区,真正遏制谣言,引导舆论。第二,要考虑深度。舆情处置的应对必须把握边界和底线,力求冷热平衡、密度适当、深度适当。三要严把精度关。对此,要解决舆论关心的焦点问题,抓住解决不了的热点问题和网民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盲点,从而引发骂声,有效引导舆论。
3.注意效果。首先,我们必须看到结果。当前,舆情事件下的网络舆论正从喧嚣逐渐走向理性,一些无良媒体和知名造势空间受到挤压,网上民众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要认真研究网络传播规律,调整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式,用网民能接受的网络语言加强沟通,积极开拓两个舆论场。二要树立长效。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要兼顾标准,建立常态化的监测、研判、预警和应急机制;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发挥各媒体优势,立体化、多渠道开展舆情疏导,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水平。
在有效处理网络舆情、化解舆情危机的问题上,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科学应对。坚守网络舆情应对三原则,不仅能让网络秩序和正义不再迷失在路上,也能让处理舆情的信心悄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