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重围杨宝明读后感?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保持平稳高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为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广袤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市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令世界惊叹。在这个伟大的变革过程中,中国建筑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每年都有近5000万的建设大军用智慧和汗水勾勒出崭新而美丽的天际线,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伴随着* * *和中国高歌猛进的旋律,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筑业规模不断创新高。2014年,全国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7.7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3%。建筑业从业人员约4500万人,成为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卓有成效,建成了一批设计理念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举世瞩目。部分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65438+200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约19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建筑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监管机制不断完善。
然而,在新形势下,我国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建筑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发展方式粗放,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建设过程中,资源消耗,碳排放突出,企业始终在低水平发展。很多企业看似规模很大,产值逐年递增,但技术创新和管理实力薄弱,规模扩张与管理实力和人员素质严重脱节。二是市场各方行为不规范。施工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虚假招标,随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低价格,溢交保证金的现象屡见不鲜。建筑施工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依然突出;建设项目各方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三是企业技术开发资金投入普遍较少。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仅占营业额的0.3~0.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接近10%,差距较大。从技术贡献率来看,我国建筑业只有25-35%,发达国家达到了70%左右,差距明显。四是企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相当大的比例,合格熟练操作人员比例很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很多企业效益下滑,施工生产环境恶劣,福利待遇差,人员外流加剧,人工成本会大幅上升。第五,中国建筑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很大。无论在资产规模、劳动生产率,还是盈利能力上,都处于追赶状态。中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在全球建筑市场份额中只占很小比例,与5000万建筑大军不成比例。
我国建筑业现状不能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确保质量安全的需要。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如何突破重围?
这关系到中国建筑业的前途和命运,也是业内许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在苦苦思索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杨宝明博士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数十万篇研究文章。他的文章地理位置优越,观点新颖,贴近实际,在中国建筑行业影响很大。《突围》一书是杨博士多年研究的文章集,是杨博士20多年研究中国建筑行业思想的结晶。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从“关系竞争力”向“能力竞争力”的特殊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建筑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如何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为导向,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和服务内容发生全面变化或显著进步。二是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企业和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高能耗高污染向节能减排的转变。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行业报纸上有很多关于行业发展的文章,我也牵头组织了很多高峰论坛,讨论中国建筑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那些文章和言论,无论是在报纸上发表,还是在论坛上慷慨陈词,作为“一家之言”都没有问题。但是,考虑到它对行业进步的价值,还是有分歧的。有些文章和发言完全站在企业和地方的角度,措辞激烈,迷失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有些文章完全站在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居高临下,目不斜视,一般属于“歌德派”,迷失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中;有些“学院派”的想法在理论上很大胆,不言自明,也不乏新意,但其可操作性值得观察。我没有贬低任何为中国建筑业进步摇旗呐喊的文章的意思。我只想说,相比之下,突破重围才是独特的。
“突破”在三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
一、杨宝明博士是我国建筑行业少有的集技术与思想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级研究员,这使得他对建筑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杨宝明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结构科学硕士。他在建筑结构和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堪称“学院派”。二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在建筑企业战略管理和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最难得的是,杨博士早年曾在上海建工集团担任项目经理多年。他是高级工程师,有多年的工地经验。他对建设项目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与“田园派”、“草根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同时,杨博士是鲁班软件的创始人,中国建筑行业BIM技术最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之一,技术专家。所以,突破是实际的。
第二,“距离产生美。”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看,作者不仅高人一等,而且自卑自恋。作者从个案分析入手,紧扣理论实践,分析释疑解惑,为建筑企业家指明迷津。作为具有多年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的资深学者,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很大优势;多年来,他在全国各地调研、讲学,他深刻理解这个域与其他域的区别;有着多年项目经理经验的他,对“树”有着深刻的理解。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也知道“森林”。一般围棋高手的对局总是以“势”为重,先发制人,从而实现“突围”,最终取得整体胜利。“突破重围”的基本思路也差不多。
第三,有不少独到的建议,值得有志建筑企业家深思。对于很多名声在外、发展良好的著名央企和国企,本文直言不讳地判断其局限性、尴尬性和困境性,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措辞犀利,可能会让一些高层管理者感到尴尬。针对一些问题,杨医生也开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药方”。这些“药”可能是苦的,但“良药苦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被智者批评都是一件幸事。批评一个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风险。“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大家都懂。一般来说,人们喜欢听好话,不愿意听批评。有些人会错误地对待批评,对提出批评的人怀恨在心,甚至视之为敌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聪明人只批评值得批评的人,从不对不值得批评的人说三道四。总体上,从行业特征的本质上突破,结合当前宏观形势,深入分析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战略、品牌、信息化的角度为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颖的建议。这样的书对于高层制定企业战略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关于光的涨落和粒子理论的争论。牛顿凭借光的线性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惠更斯根据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两种理论各有各的说法,争论了几百年。后来经过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研究,在量子力学中统一了——光是涨落和粒子的对立统一。但两种理论的研究角度和观察方法不同,理解上存在差异。中国建筑企业如何突破重围?中国建筑行业如何突破重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只要大家都在思考,只要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巴甫洛夫说,“论证是思想最好的催化剂。”俗语云:“白莲藕,绿叶,红莲花,三者原来是一家”。从这个角度来说,《突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注定值得有智慧有抱负的中建企业家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