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学生有关的新闻
至此,与去年同期相比,南开大学招聘的企业数量减少15%,发布的就业信息减少10%。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企业招聘人数下降的同时,岗位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牛广智告诉记者,天大目前签约率已达80%,校内招聘企业数量保持不变。然而,一些过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企业今年大幅减少了就业机会。所以从各方的情况来看,今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天津的就业形势,相对于前几年的下滑趋势,几乎已成定局。
然而,尽管就业形势有所下滑,但现实依然乐观。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我们发现就业形势明显不如往年,于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就业形势的监测。到现在为止,天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区别。”周所说的话来自他掌握的最新资料。虽然今年天津市的毕业生总数和岗位数出现了非正常的增减,但社会向大学生提供的岗位总数为34万个,仍然远远超过了毕业生总数。他不知道全国就业的具体情况,但天津毕业生不存在“失业”问题。而且签约率与同期持平,没有大的波动。
周特别提到,结合签约情况来看,今年天津职业院校就业形势略好于本科院校,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于其他专业,这与天津的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学生就业去向以民营和中小企业为主密切相关。
成功就业学生讲述求职故事
虽然很多大学生感叹今年找工作难,但还是有人成功突围,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他们的成功之路或许不可复制,但有些经验值得借鉴。在众多采访对象中,记者梳理了三个学生成功就业的案例。通过他们的就业经历可以看出,就业的“难”并不是数字对比那么简单。
吴东祥南开大学
去向:国家公务员
拓宽就业选择,发挥特长,考高分。
吴东祥的就业吸引了周围人的羡慕,但和记者谈起他的求职之旅,他说:“回头看太痛苦了,我不想再经历一次。”去年,在5438年6月+10月,吴东祥和大多数普通毕业生一样加入了求职大军。当时他想留在北京,或者在天津的三甲医院找个医生。他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后,都没有得到回应。直到65438+2月,他终于收到了天津市人民医院的面试通知。他形容当时的感觉是真的欣喜若狂。他赶回天津参加相关面试,最后因为不能分到最想去的部门而放弃。
这时,家人鼓励他尝试报考公务员,尝试拓宽职业选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参加了国考。没想到,他在笔试中从80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最终以复试通过考试。与此同时,北京一家三级医院给他回应,他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经过综合考虑,吴东祥决定做一名公务员。谈到求职,他认为:“遇到困难后及时拓宽就业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说自己很幸运能考上公务员,但上学期间并没有放下写作的爱好,这让他的申请获得了高分,也是他能考上公务员的重要因素。
小昭天津的一所大学
何去何从:在两份工作中选择
先就业再理性择业,避免“热”
去年9月开学后,满怀热情的小昭(化名)立即开始求职。起初,她心高气傲,把目标定在北京或天津的知名大企业。如果她去了北京,单位肯定能解决户口。但现实并没有给她预期的结果。在求职过程中碰壁的小昭也曾试图向几家她认为是“鸡肋”的公司投简历。结果她顺利进了航站楼,得到了一个职位。但因为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平台太小,北京单位解决不了户口等问题,赵小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半年来,小昭花了很多精力找工作,除了“找工作有多难”一无所获。
过年休息的时候,小昭也开始反思,告诉自己在选择工作之前,要尽量降低求职的标准,争取就业。新年过后,她改变了求职方向,专注于在天津找工作,相关标准可以低一些。4月,机会越来越少,小昭将注意力转向了地方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这次她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报考时避开热门岗位。最后的结果证明她的决定是正确的。她咨询的学生最后的分数都差不多。她的笔试成绩是岗位第一,学生报考的热门岗位连笔试都没通过。好消息接踵而至,报考的院校也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目前她终于扭转了角色,可以在两份工作中任选一份。
赵灿天津科技大学
去哪里:天津路畅海景集团
提升专业技能,主动“推销”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的本科生,赵灿看起来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就是这样的条件,让他成为本专业第一个找到工作的人。后来因故失业,最后顺利进入一家国企。对赵灿来说,找工作似乎并不难。他认为这和他“早点下手,主动出击”的求职策略有很大关系。
去年3月,还在读大三的赵灿和另外两个朋友组成了一个“求职团队”,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汽车相关的R&D和管理岗位。发现做汽车相关的R&D,对绘图软件的掌握程度要求很高,于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学习。后来,赵灿能够画出汽车叶片泵的装配图,这远远超出了当时的专业学习要求。
暑假一过,他们三个马上开始在上海网上投简历,世界500强企业电装集团第一个进校招聘。然而,由于电装集团陈述后招聘过程的滞后,有些焦虑的赵灿直接去了电装集团的天津分公司,与人事主管见了面,并自愿递上了简历。因为这一积极举措,在随后的招聘中,赵灿直接跳过了笔试。65438年2月初,经过四轮面试,赵灿从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本专业第一个“确定”工作的人。
然而,寒假回来后,赵灿并没有顺利与企业签订协议,而是被告知企业继续减产,年前的招聘计划被取消。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赵灿一下子失去了立足之地。但是,他接受了现实,立即重新加入了求职大军。此时就业市场的竞争明显比年前激烈。赵灿从网上挑选的30多家企业几乎没有一家回复。他选择了四家心仪的企业,年前主动推销自己,但是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效果。
赵灿一点也不气馁,只会更加积极。在4月初学校的一场专场招聘会上,赵灿发现天津路畅海晶集团提供了他期望的车辆管理岗位,立即上前积极沟通。由于专业限制,很少有人和他竞争,公司被他的主动和沟通能力所感动,决定当场请他。而且企业给的待遇比电装集团好。当时,他的学生中只有一半人与专业签约,而赵灿的新工作在工作质量和薪资水平方面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