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是什么时代的女作家?
张抗抗简介
张抗抗,1950,浙江杭州人。祖籍广东新会,当代女作家。1963考入杭州一中。1969高中毕业后,在黑龙江国营农场工作了八年。他当过农业工人、砖厂工人、通讯员、记者和创作者。1969年去北大荒插队,后报名去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年进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1979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曾任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5年,她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小说《边界线》。1979年,她因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出名。80年代,作品更多。除了《看不见的伴侣》,1987的小说反映了30年代(1995)革命知识分子的命运。
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发表长篇小说《边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青生活,后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天》、《白罂粟》;中篇小说如《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山丘和湖边有一个人》等。她还写了中篇小说《香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伴侣》。作品中,《夏天》获1980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苍白的晨雾》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65438-0977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1979发表的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年轻人对不同婚恋的理解和追求。此后,她一直专注于当代青年事业与爱情的冲突。1986年,小说《看不见的伴侣》出版,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了一代知青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
作为一个作家,张抗抗有很好的艺术感觉和素养。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细腻探索年轻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别致的笔触揭示人们内心的内在细节。她的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纯粹的诗意;另一方面,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相比,她的作品包含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为感情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作品作为某种思考的载体,使得她的很多作品以深刻独特的思考著称。
后来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工作,成为一名职业作家。1988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世界名人录》。
作品
红色朱
张抗抗。
沙子的聚集
张抗抗散文选。
爱情画廊
永不悔改
张抗抗知青作品选
关于地下森林的思考
家乡很远
分界线
城市的标志
[编辑此段]获奖情况
《夏天》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红罂粟》获首届上海文学奖,《看不见的伴侣》获黑龙江文学大奖赛奖,《红》朱获东北文学奖小说一等奖,《张抗抗散文选》获东北文学奖散文集一等奖,中篇小说《时人》获东海纯文学最高稿酬奖,庄仲获1995。
主要经历
197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发表长篇小说《边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后来又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天》、《白罂粟》。中篇小说如《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山丘和湖边有一个人》等。她还写了中篇小说《香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伴侣》。作品中,《夏天》获1980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苍白的晨雾》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城市的标识》等多部作品进入小学课本。
作品翻译概况:(据不完全统计)
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德、法)在德国和法国出版。
短篇小说《夏天》:(日文、法文)在日本和法国出版。
短篇小说《牡丹园》(英文)发表在加拿大杂志上
短篇小说《白罂粟》:(德文)发表在德国杂志上。
短篇小说空白,太阳岛上的睡神(39-41-37),我们需要两个世界,节选自北极光等中国文学。
中篇小说《北极光:(英文、德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小说《看不见的伴侣:新世界出版社》(英文)
散文集花节(英文,多人合集):失落的日记,我的节日,恐惧的平衡,出售与投资,鹦鹉与流浪汉,寻找自然。
中国译林出版社
中篇小说《残酷》:(法语)巴黎,中国出版社,法国
中篇小说《残酷:香港大学翻译丛书》
主要作品专辑目录
短篇小说集:
夏1981 11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红罂粟1986 10北方文艺出版社
中篇小说集:
张抗抗中篇小说集1982 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塔1985 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
托洛夏65438+7月0992华艺出版社
永不悔改1994 10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
永不悔改1995五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银河1996 65438+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散文集:
olive 1983 5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创作与艺术感觉1985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地球与人的对话1990六月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游戏1992 3百花文艺出版社
你对命运说:不!“1994 1上海知识出版社
恐惧的天平1994年4月华谊出版社
牡丹的退稿1995年3月冯春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选1995年5月天津百花出版社
家乡很远+65438 6月0995四川人民出版社。
弱点与灵活性1996 5月湖南文艺出版社
聚沙1996 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山野现代舞1998 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沧浪之水1998 65438+10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极地的女人》1998 4月台湾省叶强出版社。
风无影无踪1998 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鹦鹉流浪汉1998 11重庆出版社
女人说话1999 9月江苏人民出版社
2张抗抗作品目录
小说单行本:
《看不见的伴侣》1986 65438+二月作家出版社已经印了六次了。
隐形伴侣1995五月华谊出版社再版。
《红色朱》1995 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爱画廊1996 4月辽宁冯春文艺出版社
爱画廊1998 65438+二月台省叶强出版社。
其他:
张抗抗代表作1991年,北方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儿童文学作品选1991 6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张抗抗文选》第5卷1996年6月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选-张抗抗卷
1998 10人民出版社
张康康摄影1998 10河北教育出版社。
野生冰川(第三位著名作家回忆录)
1998 10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说改编:
《隐形伴侣》被改编成8集电视剧,已经播出。
《爱情画廊》被改编成20集电视剧,已经播出。
张抗抗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承受着文革的痛苦。每个人都是中国人生舞台上的一个角色。但张抗抗能成为作家,成就思想艺术的辉煌,却有她自己在大背景下的生动故事。
一个
张抗抗,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她家祖籍广东新会。关于名字,张抗抗说:“按照我父母后来的解释,‘抵抗’二字,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相识,更是因为我出生在抗美援朝的那个夏天,但我希望我只有顽强的抵抗精神。因为我的名字注定与反抗、反抗、反抗等联系在一起。,我想我的生活大概永远不会太平。“如果是这样的话,康康两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进了实验班。爸爸妈妈,抗战后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因为政治误会被迫离开浙报。她的父亲为革命做了多年的记者和编辑,不得不转行做车工、泥工和搬运工。几十年的逆境,他没有气馁,没有向任何人抱怨,这对女儿的成长影响深远。张抗抗说:“我从小就看到他对党对革命真诚豁达的性格,常常让我深受感动,也很难过。对于我这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女儿来说,这不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对我的世界观、意志和道德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她的母亲简单、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想象力。我年轻的时候写过儿童文学,编成小册子,发表在1948,名为《年轻的灵魂》。这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年轻人受到了她丈夫的牵连。我也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逆境中,她把对生活和文学的全部热爱都献给了女儿。康康一会说话就开始背诗,听妈妈讲故事,唱歌。到了上学年龄,就和妈妈一起上学,每天走路,早出晚归,一路上听妈妈讲故事,读诗,学普通话。
在妈妈生日那天,她给妈妈写了一首诗。第一句话是:“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这么爱诗歌?”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她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她突然问妈妈:“你怎么不把你和你爸爸经常说的‘点心’(典型的)给我?”母亲惊喜地看着女儿,笑着说:“点心(典型的)是书上的,你长大了就可以吃了。”
十岁的时候,她从一个客人那里得到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了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记住了四个大。
家里经济不宽裕,母亲也不会打扮女儿。平时连冰棍都很少给她买,但女儿的学习用品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北京上海有好剧团的时候,一定要买头等舱的票,带女儿去看。回来后,让你女儿复述这个故事。
西湖的峰和洞给了小康许多美好的幻想。玉泉植物园是他们一家人周日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在柔软的草坪上铺了一块塑料布,吃了从家里带来的便餐,接受了父亲对植被常识的严格检查,然后给即将参加电台录制的母亲朗诵了一首新准备的儿童诗...
每年暑假,母女俩都会去乡下奶奶家。江南的拱形石桥,两岸的桑树,绿水两岸的紫花,淘米筐里游来游去的小鱼,都让这个小女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妈妈经常借口学校的很多书:《灰姑娘》、《查克和盖可》、《鲁滨逊漂流记》,都是小女孩很喜欢的书。有一天,她生病在家休息,看完所有的童书,从妈妈的枕头下翻出一本新出版的书《苦菜花》。这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一脸迷惑。小说中的广阔世界让她惊喜,也让她着迷。她觉得作家真的很可爱,能告诉人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从那以后,她看了很多小说和散文,只要能拿到的新书,她几乎都看了。她喜欢《青春之歌》、《红岩》、《欧阳海之歌》和《少年警卫员》、《卓基和舒拉的故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说:“这些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作品对我世界观的确立和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力娘》的第四个高度是激励我不畏艰险攀登文学高峰的巨大力量。我认为文学应该帮助人们变得高尚,帮助人们根除一切自私和不道德的东西,保卫和建设自己的祖国。”
小学五年级时,她在上海《青年文艺》发表了第一篇散文《我们学做小博士》,不久,她收到一封不知名编辑的来信,叫她不要骄傲。这位编辑是儿童文学作家任达林。她不仅是康康少年时学习写字的指导者,也是她今天创作的老师。她考上中学后,出版了记叙文《彩壁》《采茶》。她较早开始创作实践,看到了自己掌握文学形式的可能性。
二
65438到0963,张康康被浙江省重点中学杭州一中录取。当年鲁迅先生从日本回来后在这里任教,现在校园里有一个鲁迅纪念亭。张抗抗高高兴兴地进了这所学校,但很快她就感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冷漠:班委的“职务”被撤了;不断向她提出与家庭划清界限的要求,但她一再申请入团却屡试不爽;虽然她在政治考试中有和同学一模一样的答案,但她只拿了三分。政治老师认为,家境不好的学生,不值得因为回答了“如何与家人划清界限”这个问题而得五分。文革前夕,她连参加国庆阅兵的资格都没有。她遭受精神压力,过早成熟。当然,那时候她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社会越来越“左”,阶级斗争这根弦越拉越紧。
幸运的是,在中学的三年里,她遇到了几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让她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和文学的熏陶,让她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和文学遗产的丰富珍贵。她的作文经常被带到班上进行范文分析,并在年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说:“像我这样被区别对待的丑小鸭,只能从语文老师那里得到一点点温暖、鼓励和关怀,我依然感激我的语文老师。”
那时候学校每年都有文艺汇演。她和同学们一起写小戏参与演出,如《斗争在继续》、《地下少先队员》等,都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天真活泼的胸怀。
在她的少女时代,她有广泛的爱好。她喜欢阅读诗歌、表演、音乐和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她更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童话和苏联名著。
社会、学校、家庭、书籍不断武装着她的心灵。尽管有父母、老师、同学的爱,但现实中有很多无法理解的矛盾,让她下定决心去执行“身不由己,路由自己选”的崇高座右铭。
从此,文学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她确立了将来一定要在工农中从事文学创作的观念;她甚至有过不上高中就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打算。
十六岁,正是她热情接受外界思想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了。报纸上激烈的极左宣传和惊涛骇浪把她卷进漩涡,一步步把她从父母身边卷走。
三
“哈利罢官”大批判开始后,她躲在阅览室里写了一篇题为《火必须批判》的批判文章,批判艾的小说《火》。虽然她对工人阶级一无所知,但她指责自己的作品严重扭曲了工人阶级的形象。她不是超人。她和当时在中国千千长大的少年一样,犯了时代的通病,历史的通病。但她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十几年过去了,她一直记得这个幼稚的病。我第一次见到她,她就讲了当年的教训,说:“今天回忆起这件事,我都不好意思。我们这一代少年,刚开始寻找真相,在混乱中迷失了。当我走到工农中间,经过十几年的磨砺,才知道当时那些轻率狂妄的指责是多么幼稚无知。1978年夏天,一个作家代表团来到哈尔滨,我去拜访一位诗人。当她友好地把我介绍给他的室友艾·智明时,我脸红了,感到困惑。我很想问他,你会原谅我们这一代人做过的蠢事吗?我犹豫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