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教育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
大学越来越重视教育。《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模块化通识教育”的思路。中国的通识教育之路怎么走?
邱勇:清华历史上的老校长梅贻琦在担任清华校长十年后,在1941写了一篇文章《大学的一个解决方案》,明确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统筹的思想,但通识教育是基础,专业教育是目的。1944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华演讲,报告题目是《半人的时间》。他提出文理分家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只有拥有技术而没有人文思维的人才是空心人,拥有人文素养而没有事实技术的人才是边缘人。1952,清华成为工科学校,专业教育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蒋南翔主席提出了“既专业又受欢迎”。这些全方位的教育思想对清华很多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看来,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但目前也是一种实践,是清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应该和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一起考虑。
罗俊:一流大学应该培养一流人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有专家给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的大学教育可能特别适合一个70、80分的学生,但是对于90分以上的笨学生,我们没有特别的措施,但是我感觉通识教育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天才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有天才是福气,他的成长在于大学给他环境。所以要重视通识教育,通过改革,让那些天赋较差的学生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