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第八雅利安知识?
一位匿名的兄弟说:
如《入楞严经》说:“阿利耶知,名如来。”但是,如果简单地判断两者绝对平等,就值得商榷了。《大乘庄严经》曾说:“故众生名如来。”仅凭这句话,就可以直接把普通众生与真理等同为如来吗?肯定不是。同理,把阿赖耶的知识和如来的知识完全混为一谈也是错误的。
辩证法如下:
且看全文,
《入楞严经》“第十一品佛”:“大智慧!阿里耶的知者之名,似如来,但与无明七感同。比如大海的波浪在不断消失,身体生老病死;从无常,从我,自性清净;七人以上知心:意、识等。不能忘记,这是生灭法则。」
阿来耶被称为如来藏,后来他说:“离无常,离我,自纯。”。其他七感是生死法,我想都想不起来。匿名哥引用大乘庄严经。可以用这句话说众生是为如来而藏吗?可见匿名哥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自己也不知道。
《大乘庄严经》卷三:
没有不漏不玩的理论。比如虚荣心这么深。如果是,那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在虚空中染,在虚空中画。应该知道的是义。嘿。
一切都很干净。
所以一切众生,称为如来藏。
解读。此诗说明法界如如来藏。
没有别的了。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没有分别。故称汝。变得和旧的一样干净。像你认为的那样干净。故名如来。所以可以说,一切众生,名如来,名藏。
菩萨引用此诗后,后来解释说,一切众生与其他诸佛无异,故取名如。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与其他佛并无不同,本质上是清净的,所以可以说,一切众生皆名如来藏。同理,《楞严经》提到阿赖耶的知识叫如来,后来又补充说阿赖耶的知识是脱离无常的,也是脱离我的,他是自纯的。无名氏兄弟认为佛祖在说谎吗?为什么你还坚持认为阿拉耶的知识是生死法则?难道不是反佛吗?
-
无名氏兄弟接着说:
从信中升起的大乘论,解释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在这个理论中,一念是第二道门,真的像门一样,就是如来一味地、平等地隐藏自己,生死门分为循环门和归路门。六篆门揭示了诚如来因无明而生的理论,说明了这种知识是生死与非生的结合,也谈到了从知识流向玄妙的过程。这种命运不可改变的过程,从理论上表明了打破肤浅的假心——阿赖耶的知识,实现不生不死不虚假的真理的可能性。意识从开始到结束的道路,就是基于这种层次不同但又与众生的内心息息相关的微妙结构。
生,住,(与众不同,)灭,是因缘结合的有为法。无为法不是因缘创造的新生命,所以不是无常的。但是,胜义法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大无为法。事实上,法律与合法性之间是有关系的。如果我们分不清世俗与正义,法家与法家,认为阿赖耶的知识在没有转移之前,不会在世俗现实中生或死,完全等同于法家的如来,肯定会受到教与理的阻碍。
辩证法如下:
首先,引用如下:
大乘信仰论第1卷:
取决于一颗心有两种门。所谓心真如门。意念杀门。这两种门各取所需。这样,展览就不会被分开。如果心是真的。即它是一个法身。以心之性,无生无灭。所有的法律都不同于妄想。如果离开了妄想,境界就没有区别了。因此,所有的法律都是从语言中脱离出来的。所有的话都说不清楚。离心爬升没有阶段。毕竟平等永远不会改变,也不可能被破坏。我只是全心全意地说。….
心生来就是要摧毁门的。据说按照如来的说法,有生灭之心。非生与死和生与死与和是不一样的。阿拉耶知道这个名字。这个知识有两层意思。意思是你可以采取所有的方法。能生出万法。
Aśvaghoṣa菩萨虽然把整个心分为心为门的道理和生死门的道理,但都是靠一个心——如来藏,然后解释说,只有藏了如来的心,才能有七种生死观,而如来藏是不灭的,同时包含了七种生死观的心,所以也叫阿来耶识,和《楞伽经》说的完全一样,后来学着证明了一次。我相信。
《入楞严经》“第十一品佛”:“大智慧!阿里耶的知者之名,似如来,但与无明七感同。比如大海的波浪在不断消失,身体生老病死;从无常,从我,自性清净;七人以上知心:意、识等。不能忘记,这是生灭法则。」
这是很清楚的。前七识皆生死法,第八识阿赖耶无常。怎么能说是生死法呢?所以生死观的意义在于表明,阿赖耶的心身虽然是不变的,但它与生死观七感是和谐的,即生死观和永生观。这才是心生心死的真谛,而不是像无名氏师兄说的,如来藏于无明,阿赖耶浮现。这对Aśvaghoṣa菩萨和其他佛菩萨真是不公平。
-
无名氏兄弟接着说:
《程维志论》中的这个教导很重要:“问:‘阿赖耶知道是真的吗?’回答:‘不稀奇的,都是一样的。恒,即此识无始,一种是连续的,常不间断,故是三界六息四命的根本原因,身坚,持种子,使其不失理。转,叫这个。
知识来于无始,思生死,前后异变,因果灭而大异;可以前七感熏,使之成为一种理。不断的话语打断,非常转表,就像一场风暴,因果。如暴水,并不稀奇,持续时间长了,就漂了。这个知识也是真的,从头开始,生与死是连续的,非常不间断的,漂流与溺水,不可分离。.....此识,无始时,一闪而至,果生而灭。果生,故不破;因为灭绝,所以很。这不是不寻常,这是起源。所以,这个知识是不变的。“这段话清楚地揭示了阿拉耶的意识本身处于一个永恒的变化过程中,就像瀑布和河流一样。虽然在宏观上看起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其本质只是一个瞬间的、无常的虚假延续。
辩证法如下:
匿名师兄引用的论文证明如来、西藏是雅利安的知识,因为雅利安的身心是不变的,是一切佛法的种子和一切三界六道所能依靠的。而赖叶的身心能流诸种种子,如七化,故论中说能被前七化熏,成为一种理。理论中所说的瞬间生灭,指的是阿来耶的心身之体,而不是来耶的心身之体。这也是程只接着说的原因:
《程维知论》(卷三)说:阿赖耶的过失是沉重的,所以他一开始就抛弃了它,这是有失偏颇的。不同的熟悉的菩萨,会得到菩提时舍,听到消息,除了涅槃时舍,什么都感觉不到;当没有地方放弃的时候,幸福和亲情是没有尽头的。
阿罗汉和八处菩萨只给阿赖耶之名,因为阿赖耶之名是因为如来藏心守藏段生死,所以施给阿赖耶识之名,就是基于这个性质。当阿罗汉或八处菩萨时,则放弃阿赖耶之名,改为异识,因为此时如来藏已不再执藏段生死,故改名为异识。因此,在程理性主义的背后,他还说:
程维智论,卷三云:不舍一切第八体识。不要做一个没有知识的阿罗汉。小时候入涅槃。然而,虽然众生皆知成就,第八识。也不要用义造各种名。
给心脏打电话或命名。各种方法熏出来的种子是积累的。
或者阿托纳。拿着种子和色根还不错。
或者指名道姓。能够依靠所有你知道的方法。
或者种子的名字。可以容纳世界上所有的种子。这些名字是通用的。
或者阿拉亚。收集所有杂染的规律不变。当我看到爱时,我认为我是自我专注和自我意识的。这个名字是在另一种生活中才学会的。无度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持藏义。
或者熟悉不同的名字。能导致生死,善功,恶功,生疏果。这个名字只存在于不同生命和两个时代的菩萨的位置上。如果你不来如来,你还是有奇怪的体验,没有方法去记忆。
或者一个干净的名字。最清净无漏的法门靠它,故名仅存于如来。
换句话说,八识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字,其实是根据它的性质来命名的。从普通人的阿赖耶地识(有藏段生死性)到佛祖地识(无藏段生死性,种子不再易变),还是同一个心——第八识是如来,只根据是否断了,甚至变异而改变名称。
又如《密言经》曰:“阿赖耶之知也,如净化自然;在平凡的位置上,他总是被污染,菩萨证明自己,打破一切习气,甚至成佛也总是被珍惜。」
这已经很清楚了,阿来耶在凡间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如来的清净,只是有疏漏和方法,包容了藏段的生死和生死的变异。如果他亲自证明了这个心,断了一切烦恼,与他同眠,就能成佛。所以,并不是说如来藏和阿赖耶的身体不同,只是根据烦恼的不同给了不同的名字,但还是同一个身体。所以不要因为阿赖耶知道如何分阶段生死,知道如何保持一瞬间的变异,就认为他的知识就是生死法。
-
无名氏兄弟接着说:
此外,《大乘经》说:“阿赖耶的知识,对于戏剧理论,从一开始就已经学会了。如海上因风而知海,恒指不断绝灭不常见,但众生不自觉。”瑜伽大师的《地论》(卷51)说:“而阿赖耶的意识是无常的,是接受的;依赖很正常,没有接受。只有缘分如圣道一般真,才能依靠。”《程维志论》云:“由此知,有诸种种子,故可集诸种杂染法,立阿赖耶之名。不成功变成伟大。种子和果实是不一样的;若能依之,则生而死也。”《程维知论义灯》云:“种子与第八识生而死。”胡艺大师的《楞严经·仪书》说:“夫妻八识,各有生灭,名变。八识皆生灭,皆名。毁灭这两种生命,活着和自我毁灭,说到这,就是真理。如果是真的,不仅隐瞒了真相,还隐瞒了真相。”“众生皆迷如来,举身为生死八识。”这些教义显然不赞成生死八识直接等同于大无为法的说法。
辩证法如下:
师兄给证的经文只是确认如来占有的精神体是来也的精神体。第一
大乘密言经:“阿赖耶识从无到有,系于戏曲理论各业,生生不息;比如,因为风浪,恒生的千古绝灭并不频繁,但众生并不自觉地认识它,现在已经到了有自知之明的境界。如果你认识自己,那会烧了你的工资,就是你全部都死了,你还被称为圣人。」
这不是很清楚的解释,就像《楞严经》说的那样。阿拉亚的头脑就像一个海洋身体。因为无明的束缚,阿赖耶一直活在七转识种里,就像风引起的大海的波浪。所以,这是恒海,但七转识消亡不常见。所以,如果我们能了解这颗心,把它所包含的麻烦习气,放在平凡的位置上,就能无遗漏地进入佛土。
故大乘严经曰:“赖耶提万岁,众民同在。比如轮子和水精灵,也像星星和月亮。从此我就习惯了,新的和新的增长了,多余的知识增多了,多余的知识也回归了。如果经常旋转,开悟的心就会休息。比如烧木头,逐渐转移,这个木头已经烧了,以后烧的木头更多;视识,无漏,漏渐消,轮回法永。」
这前后的比较,更清楚了是开悟者证明了来也的身心是唯一的,使阿赖耶的身心能以其自然的清净为基础,阿赖耶的本性(收存中的生死之身)得以消除,使一切疏漏得以逐渐消除,轮回法得以永远学习。
佚名兄亦证云:《在修行者的土地上》(卷51)说:“而阿雅耶的意识无常,易受;依赖很正常,没有接受。只有缘分如圣道一般真,才能依靠。”
如果单看这篇文章,不够睿智的人可能会误解,所以要把前后的语境匹配起来,以免误解弥勒菩萨的真谛。弥勒菩萨在最后有补充说明。
瑜伽老师的《地论》(卷51)说:也觉知真理和真理的人,被说成是觉知真理,他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虽然它的身体活着,但它就像一个变化。那又怎样?来了之后有痛,就要来了之后再吃。在现行法里,一切烦恼都永远断了,现行法里的杂染都拿走了。一切沉重的东西总会过去,只有缘分才能暂时活下去;正因如此,《齐静》中说:“我受制于边际苦难,边际苦难。””广平说,“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法律中,一切都被消灭了。“你确立了杂染的根本原因,你就有兴趣学着去实践,作为一个有意的原因,你就确立了一个转移的原因。要知道阿拉耶杂染知识的建立也会毁相。
事实上,这与程维之说是一样的。这里提到阿赖耶知识灭绝的意思是,由于阿赖耶知识的真正灭绝,能取的和能取的都被抛弃了。阿拉亚的精神体虽然还在,但是已经变了,和过去不一样了(改名为不一样的熟人)。为什么?因为来世的苦因已经断绝,来世的悟性七识,可以从来世取用,对于现世法中一切麻烦的苦因,已经永远断绝。所以我们放弃了现行法中的所有杂六尘。所以说阿赖耶的知识是无常的,就是说持有生死种子的阿赖耶的知识是可以毁灭的。只要我见道后修行,就会脱离我的知识,也就是脱离阿赖耶的知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阿赖耶的知识被打破和摧毁。
匿名哥只是断章取义了一段话,认为阿拉耶的身心无常。后来他引用了后来的文字,证实他只是抛弃了阿拉耶的知识。在上一篇文章中,弥勒菩萨已经解释过阿赖耶的知识是不可毁灭的。
瑜伽老师论地卷51云:由八相组成。有一个决定证明阿拉耶的知识。
如果离开阿拉耶的知识而依赖它,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一开始没什么意义。
明明有性,却不讲道理。
有种子是没有意义的。
工业和使用之间的区别不应该是合理的。
与众不同是没有意义的。
粗心大意是不合理的。
生命的尽头才知道,不应该是合理的。
弥勒菩萨一开始就解释清楚了,八种相证明阿来耶的知心体确实是真实的。其中有些有很深的法律含义,后来的学习并没有完全融会贯通。仅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如果没有包含六识种子的阿赖耶知识,如何让六识变异?比如从善到恶,从恶到善,从净转染,从染到净。
第二:如果没有雅利安知识持住根身,那么众生皆如死尸。比如众生在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或分心的时候,仍然可以通过雅利安知识接收到触尘的感觉。
第三:如果没有雅利安知识,当众生处于无心时(无心时即无定,定中无前六识),就会死亡。
第四: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当众生放弃生命,因为阿赖耶识逐渐放弃身体,就有一种冰冷的触觉。在这些现象中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已经证实了阿拉耶的意识是真的存在的,不是假的设施,也不是断断续续的生灭。生和死,只能说明阿拉耶的心身能装下生死的种子。
匿名哥还引用了《楞严经》中的云:“夫妻八识,各有生灭,名变了。八识皆生灭,皆名。毁灭这两种生命,活着和自我毁灭,说到这,就是真理。如果是真的,不仅隐瞒了真相,还隐瞒了真相。”“众生皆迷如来,举身为生死八识。”
但是,这个必须贯穿上下文,才能知道这个经文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你来西藏,那是阿赖耶的知识,所以是稀疏的。如来养身了解西藏。由我决定。我叫阿拉亚。依法治国。这叫外星烹饪。因此,它的名字并不干净。普通人有出生和死亡的阶段。圣人善变。虽然我们现在要快乐的生活。证据和真相没有区别。
本文证明了欧亿大师与后世学者的想法是一致的。如来藏之所以被称为阿赖耶识,是因为他还在平凡的位置上,握着生死的种子。所有的生死断了之后,还是有生死场的变异,也就是所谓的外星熟悉。所以,在当下的佛法中快乐地生活,就是指证无分别——即阿来耶知如来真相,藏其心——如来清净其性。
所以在上述儒家经典的证明之后,诸佛菩萨都宣称如来藏同为八识之身,只是凡人的位置还在,修行的名字叫心身,但都是一样的。当我在职业生涯末期的时候,我给不同的熟人换了名字。所以还是一样的心思。
所以,如果你从阿赖耶的知识中寻求真理,那就是在你的心外寻求规律。
-
匿名哥最后说:
这四个意思的模糊性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程维志论》说:“第三,吸烟。法若自在,性不坚密,能习之,则熏。这样捂心,什么都不做。.....只有不同和熟悉,有这四个意思,但是熏。”《旁白》解释说:“身空疏,易被熏,不似石,可熏。如果它不是固体和致密的,它可以容纳种子。浓的或浓的。.....亦盖无为,以坚秘。”所以可以看出,只有知道的人才明确排除了无为法中的第八种不同的熟悉。正因为阿拉耶知道生死在一瞬间,身体不固不密,所以可以接受种子,成为熏法。让我们来看看程维之说:“第一,坚定。如果规律都是这样,能保持习惯就抽。这就遮蔽了知识、声音和风等。,且不牢,故不熏。”因此可知,雅利安的知识不仅是空性生灭的方法,更是一种宏观的连续性和坚定性。坚定和无常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为了留着种子不被别人熏,唯知派需要的是一种生死无常的知识。
辩证法如下:
兄弟,如果你举出程之仪所说的四种意思,阿赖耶的心身可以永生不是更真实吗?如果规律都是这样,能保持习惯就抽。这就遮蔽了知识、声音和风等。,且不牢,故不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有阿赖耶知识的坚定,他才能抓住种子和习惯。和七种感官等等。,不浓,所以不熏。但是,坚定并不意味着瞬间的生灭不是坚定,意味着坚定被视为坚定。如果是,那不是指责玄奘师徒不一致,说不坚定,说坚定吗?性不密,就是说它不像石头一样永不改变性质,就是因为可以培养。如果阿赖耶的知心体密如石头,那么一切众生再怎么认真学佛也成不了佛,因为阿赖耶的性是不会变的(生死种子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但其实我们也可以从现象中看出,好人有可能变成坏人,坏人也有可能变成好人。这就是为什么说性不固,这种能承载证悟的雅利安知识,如果不固——固,不变,怎么能种,怎么能守,怎么能不断证悟,怎么能显化(大乘信仰论里提到雅利安知识能摄诸法,能生诸法,当然佛经里也多次提到)。所以匿名师兄出示的经卷和论文都是在说明如来藏的精神体就是阿赖耶的精神体,名字的区别只是看烦恼的程度,或者其他的特性(比如持身、持籽,所以也叫持身、持籽、持赤)。
最后,证明阿赖耶知识的第一步是信佛,要知道觉知阿赖耶身心的常恒并不坏,是众生唯一的依靠。那么,我们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阿赖耶身心观,然后就可以进一步证明了。否则,如果连阿赖耶的根本知识都否定了,还要开悟,即使灾难无极限,也还是在从心外求佛法!!!
-
补充:
青山哥认为山河与如来分离是不成立的。每一个众生,都是真如前面经文所说的,由如来执持,山川河流,其实都离不开如来。如来没有边界,没有有形的形式,对山川的体悟,其实是出于对众生的感受,让如来体悟到了山川的世界。
因为如来的自性种类繁多,为了持色体,甚至体悟世界山川,可以吸收四真功用(本真)。但如来从未取去或舍去一切法界,无我无相无四相。一切法(如性)都是用众生之心完全实现的。如果能证明这个性质,就是真相,就是证明阿来耶认识如来。
释迦牟尼佛,南部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