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这个标签往往和粗俗、下流联系在一起。你怎么想呢?
中国庞大的人口使得每个群体都有被贴标签的风险。
这个标签是不是只贴在女大学生身上?
65438+7400万的一代后,成为中国新青年群体的主力军。贴在如此庞大群体身上的标签被撕掉了吗?
中国有1万城管遍布全国。自媒体时代,有多少人盯着城管的一举一动,被曝光的城管丑闻中有多少撕掉了贴在城管身上的标签?
2015年,我国大学生人数达3700万,居世界第一。粗略估计,我国女大学生人数为17万余人,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人口排名中可以排到前60名。如何给17万人贴上标签?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下,任何一个群体的小众现象加起来都可以是一个惊人的绝对数字。怎么能无视这么简单低级的常识,给近2000万大学女生泼脏水呢?
任何只看绝对数字不讲比例的都是流氓分析。
媒体推波助澜,深深伤害了女大学生等群体。
自媒体时代,流量就是金钱,各种真假媒体无所不用其极的吸引流量。对于偷换概念、一概而论、密集推送、断章取义等不断突破媒体底线的欺骗手段,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得少了,还想忍吗?
这些无良的媒体营销者把我们当猪,用材料陷害我们。有些人还在垂涎三尺,津津有味地吃着。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网络低俗化的现状就是网民每一次点击的结果。
我不做价值判断和道德批判,但至少我们不能只是站在自己制造的烂泥里,把这顶脏帽子扔给女大学生,不是吗?
幸存者的偏差造成的偏见和误解
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是一种常见的逻辑陷阱,指的是你只能看到某一次筛选产生的结果,而对筛选过程并不清楚,所以忽略了已经筛选出来的关键信息。
就像各种负面新闻发生在女大学生身上一样,也发生在其他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的人身上,但人们会忽略、忘记其他人,只记得女大学生身上的负面新闻。长此以往,偏见逐渐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能被媒体关注的,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媒体上看到的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都是经过大量筛选后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事件。当大众聚焦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随意给女大学生贴标签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明白,我们早已陷入了幸存者偏见的陷阱?
如果要加罪,为什么不就此打住?
我不否认女大学生中一些丑闻的真实性,但丑闻的责任是不是只在那些女性身上?
女大学生裸贷背后的情色交易,只需要一个女生就能完成。网上卖的裸照是女性买的吗?消费物化女大学生的只是她们自己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权社会,追女人消费女人的几乎都是男人。每个出卖肉体的女大学生背后,通常都有一个沉迷于性的男人。谁比谁高贵?
我们可以批评那些不自爱不自重的女大学生,但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红颜祸水”,这是封建主义取代男性的借口。给近2000万女大学生贴上低俗不雅的标签,简直是罪加一等,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