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始于1993,是原历史专业下的民族文化旅游专业方向。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1人,硕士5人。专科毕业生5人,本科毕业生8人,***10教学班学生300余人。多年来,我们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巩固原有本科教学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等民族旅游教育品牌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应用型专业。本来是历史专业下的民族文化旅游的一个大方向。1993创办至今已有20年,现已建成省优势特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培训项目分为三个模块: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本专业立足西北民族地区,面向全国,走向国际,为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培养各类管理人才。

本专业遵循“因材施教”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文化底蕴厚重、强调民族特色、实践应用性强的办学特色。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无数,毕业实习走出国门。

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旅游概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会计学、旅游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政策法规、旅游礼仪、旅游英语、导游教程、会展运营管理、旅游企业运营模拟。

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率、研究生录取等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上一直名列前茅。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评价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时期。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毕业生成为了行业内的分管领导、业务骨干或开拓者。

目前,本专业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1人,博士2人,硕士5人,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社会大学、中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不仅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还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旅游概论》还被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

1.6门课程建设成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70%的专业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省级旅游与校级管理概论》精品课程名称备注

酒店管理学院级旅游地理

旅游政策和法规

旅游资源科学2。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主干课程建设。坚持“重实践、重应用”的特色,全方位加强实践教学,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加强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多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①有效整合相近或可以整合的不同课程的实践环节,以保证在有限的经费下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②在毕业实习中,改变旅游企业服务岗位“优质廉价劳动力”的原有模式,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通过管理岗位见习、参加管理例会、轮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3)加强实验室建设,创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学环境和设施。2009年获得专项资金257万元,用于学校实验室建设;2011 10年6月,学校接待中心转入管理学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3.科研、教学和研究水平稳步提高。注:三年来,年度项目一级的项目数量有所增加。1省部级。24.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2007年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于2008年成功举办了“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人才培养”研讨会。2009年,全区被批准为自治区级优势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优势专业建设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国家旅游与酒店业优秀人才培养基地2010中国酒店业年会组委会成立于2005年。专业教师* * *承担教育部1社科规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4项,宁夏及北方民族大学高校科研项目7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在社会稳定、非营利组织管理、农村社会保障、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在专业课程方面,继续加强课程建设与开发,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与校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发课程1门。此外,积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开设了办公室自动化和摄影等课程。为了拓宽办学视野,提高办学水平,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实践教学交流与合作。邀请校外专家开设课程、授课。教师经常组织带领学生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认知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活动方面,举办了模拟新闻发言人比赛、模拟联合国比赛等多项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自2008年以来,许多学生被选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中阿经贸论坛的志愿者服务。8人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宁夏赛区二等奖。毕业生中,10%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硕士专业,20%考入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40%进入大中型国企,30%进入中小企业。

公共事业管理(110302)属于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并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等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中从事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政治学原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组织经济学、公共组织管理概论、公共组织政策研究、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公共部门(政府部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从事行政工作。);或者在咨询机构、企业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考试合格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行政管理专业成立于2010。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政策研究、行政文秘和公文写作、会议展览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任职,并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公共领导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政治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管理学经典导论、行政法、国家公务员制度、应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电子政务等课程。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助理、办公室主任、行政主管、协调层或决策层高级助理、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法规研究和实际工作、学校和科研部门教学或科研工作、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工作。

本专业2010年8月招生。2013年9月,单独成立行政部。该系共有7名教师,学生总数超过300人。学生品牌活动包括“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国杯公务员全模拟竞赛”、“崔明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等。

按照北方民族大学“四大战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管理兴校“四大战略”,努力完成提升质量、弘扬文化传承、保障条件“四大任务”,坚持内涵建设、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化民族大学目标,服务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合、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合、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合、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本科教学,培养具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行政、管理、政法等知识,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将接受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培训。,从而培养行政管理的基本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良好的素质,掌握一般管理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独立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科研、教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行政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导论、公共事务管理、公共事务经济学、公共事务政策分析与方法、公共事务组织学、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西方行政理论史、公共事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家。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有教师12人,其中博士4人,副教授5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专业建设,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北森人力资源测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人力资源测评中心。对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学生,测评内容包括九大模块(人力资源测评、公务员考试、旅游管理、人力资源案例、经济管理、电子政务教学、酒店管理、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包括人才测评实验室、行为沟通实验室和职业咨询辅导室。为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年级学生提供教学和实验服务,包括职业评价、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情景模拟观察实验、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含公务员面试)、公文筐测试、谈判能力测试、人员素质测评、行为与沟通模拟实验、领导力测试、演讲能力测评、企业招聘模拟流程实验。

本专业旨在培养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组织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办公室工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咨询、政策研究等工作。企事业单位;以及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工作分析、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法、员工关系、员工福利、人员素质评价、财务管理、会计学、领导力、社会心理学等。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率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搭建课程实践平台,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推出“模拟招聘大赛”、“模拟培训教师大赛”等集活动与课程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分析”课程中,学生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学环节,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本专业坚持开放式办学,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标准化管理、战略管理、绩效工资、招聘培训、员工关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并积极与行业内相关单位合作。2010-10,邀请宁夏20余家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举办宁夏HR人才培养与开发研讨会;2011 6月10,邀请四位北京职业经理人,以他们的成功为主题,与大学生进行对话。我们还将行业专家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开设“人力资源专业指导课”和“人力资源专题讲座”,传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

本专业国内外学术交流稳步推进。2065438+2003年9月,天津商业大学梅琳教授来我校作了题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的学术报告;2013 10 10月27日至112邀请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Tim Hatcher博士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未来。就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人力资源开发所处的时代及其未来发展(组织结构、组织沟通、组织文化、领导力、学习与培训、角色与竞争力)五个方面做了三场精彩的报告,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有效地激发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期间,Timothy Hatcher博士还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的老师进行了专题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教师培训、企业经验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开阔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激发了教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热情和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考研率和录取率逐年稳步上升。历年录取院校都是985或211工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