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六叔在中国大陆建了几栋教学楼?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万人的民意调查:“提到Run Run邵逸夫,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其中81%的人选择了“逸夫楼”。从1986开始,邵逸夫通过投资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始了他独特的慈善模式,这是大陆第一座邵氏建筑。截至2012年底,邵逸夫已捐款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在400多所高校建设了近3万栋以邵氏命名的建筑。

邵逸夫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超过65438+亿元用于公益,从不过问捐款的后续细节,却对“邵氏之家”的冠名权有着深深的执念。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逸夫楼”都是他全额兴建的,也有一部分是部分资助的。如果建设费用超过了他自己的预算,“易”字的最后一点就缺笔了,但如果全部建成,就是一个完整的字了。

在北师大,也有一个关于邵逸夫捐款修图书馆的故事:由于一时资金未全部到位,捐款人仍要求留名。当时在北师大任教的启功先生说,可以起名,但只能叫“兔楼”,全款到位才能补为“逸夫楼”。不管故事是真是假,这座由国家教委投资、邵逸夫捐赠、学校自建的图书馆,于1989竣工,命名为北师大图书馆。

尽管邵逸夫说他是一个“商人”,但70%以上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慈善家”。他的本意是“相信一个民族的伟大,因为他们能够掌握思想,传播思想,并付诸实践”。也正因如此,覆盖大半个中国的逸夫楼,承载着帮商人经世救国的情怀,真正停留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我面前做好事,在我背后依然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完成了“六叔”的心愿,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