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上的小红点总是吸引你打开?专家解读
为什么微信上的小红点总是吸引你打开?
专家指出,当算法、心理学和脑科学试图占据人们的注意力时,我们应该加大对人工智能价值观的审视和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手机回复一条信息或者打一个电话。看到微信图标右上方小红点,忍不住先打开微信;看完微信,不知不觉就被另一个App拖住了,直到关掉手机屏幕,才发现忘记了打开手机的初衷。
你认为这是健忘?不要!智能手机的每一个App背后的算法,不仅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在操控,还有心理学和脑科学专家的“精心设计”,让你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超级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博弈是科幻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这个游戏可能已经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讨论一个话题:当算法与心理学、脑科学等与人类认知相关的科学结合越来越紧密时,算法是否会主宰我们的生活?人类会成为算法的“奴隶”吗?
虽然不同学科的专家对此看法不一,但都达到了一个点:学会与机器正确相处,是每个生活在智能时代的人的生存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的注意力正在成为“精心设计”的对象
事实上,打开手机、点击App或者拇指滑动,不仅是很多人的习惯,更是一种肌肉记忆,甚至是一种本能。而这背后,是不是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带来的成瘾行为越来越普遍。”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维东表示,与药物成瘾会给脑细胞水平带来不可逆的变化不同,对电子产品或社交软件成瘾影响大脑机制的方式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上瘾”的可能性更大,影响更广。
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人类所有的发明都是建立在人类积极利用的基础上的,这样一个新的发明才能服务于人类。但如今,技术无时无刻不在试图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希望“操纵”人们的思想并从中获利。《社交困境》提到“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了盈利,但是当这些产品是免费的时候,那么你就是一个产品。”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人们的注意力正在成为“精心设计”的对象——用户的增长,用户使用时间的延长,甚至对用户想法的操控,都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用户是可以“独立成长”的产品。
的确,很多人发现,信息推送不仅越来越精准,而且很多推送都是基于个人喜好的算法计算出来的。有时候,这些推文并非基于事实,夹杂着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只是为了迎合用户。随着个人偏好在这些推文中不断强化,大家基于这些推文“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了。
在算法的包围圈里,人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脆弱?
当算法越来越准确地预测人类的爱好和行为时,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可能会在这种融合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算法“包围”中变得越来越焦虑和脆弱。学会和机器相处,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为未来储备的能力。
“人与任何技术或机器之间都存在交互。可能是人控制机器,也可能是人被机器控制。”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教授张峥一直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就像在使用搜索引擎时,每当你搜索一个词,第一个推送到你首页的10个结果都必须根据你的习惯和喜好精心定制,才能让你喜欢这个搜索结果,并持续使用这个搜索引擎。“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增强用户粘性;最坏的情况,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强化你的偏好,更容易‘操纵’你。”
不久前,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和心理学系的三位学者联合发表文章,提出必须将“人-AI交互”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勾画了具体的研究框架,倡导跨学科合作,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有几位学者说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当导致了很多伤害人类的事故。学术界公认的“AI事故数据库”中记录了超过65,438+0,000起事故,如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行人,交易算法错误导致市场“闪崩”。考虑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并不算早,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复旦大学计算机教授张军平也认为,技术本身有其发展逻辑,但当技术与心理学、脑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时,确实需要加强对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研究,更加客观、谨慎地对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