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在学校层面,建立学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经费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延伸和拓展教书育人的功能;在学生层面,要增强努力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大学生校园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教育理念,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支撑。要克服传统评价指标模糊、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的弊端,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发掘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从知识、能力、素质、继承与创新、书本与实践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从培养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实践出发,构建了全面、科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体系,将考核从注重知识记忆传承转变为注重科技创新素质,从而有效引导师生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素质观。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运行管理体制、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来源、表彰奖励、成果转化和导师表彰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首先,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要为活动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和硬件投入;再次,要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辅导员队伍,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加大科技表彰力度,并与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选等评价活动挂钩,调动主体和个人的积极性。
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基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建立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充满活力的科技社团,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学术氛围,经常举办各种学术科学活动,为设置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科技社团,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发、独立、创造,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还鼓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支持,营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扩大科技创新学生规模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师的积极支持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努力把普及和重点培养结合起来,注重科技创新的群众性,也要发现和培养一批关键要素,充分发挥关键要素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所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鼓励和动员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团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同样也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也将举步维艰。教师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把关是促进学生高起点、高水平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