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国外被歧视的日常生活。
当时,美国各界名人纷纷发来消息鼓励这个小男孩,包括美国队长克里斯·艾文森(Chris evenson),绿巨人(Hulk)饰演的马克·艾伦·卢法洛。后来连特朗普都站出来了。
然而,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剧情发生了逆转。原来,小男孩被欺负是因为他曾经侮辱过黑人同学,他的家人被证明是种族主义者。
歧视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个人,你总会有被屏蔽的感觉。
在国外,中国学生或多或少会感受到歧视,有些是确切的歧视,有些可能是语言障碍等一些误解造成的。
翻阅近几年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新闻报道,“被歧视”确实是一个高频词,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那些“受歧视”的日常生活
在国外生活和学习,你或多或少会感受到一些外国人的恶意。
比如他们会因为你的肤色,国籍,甚至英语能力而进行恶意攻击。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很多留学生甚至在完全绝望的状态下被攻击。
最近的美国公交邮件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学生运送到芝加哥的郊区快速公交公司发送了一封广告电子邮件,内容包括:“乘坐这种公交车不会让乘客觉得他们在中国。”
这家巴士公司在广告邮件中发表的言论明显歧视中国人,引起了该校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
除了这种耸人听闻的歧视,还有一些在留学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据很多留学生回忆,有时候走在路上可能会被路人莫名其妙地用“混账中国人”之类的话侮辱。
或者出于礼貌跟外国同学打招呼,但往往被忽略。
或者开慢了会被老外吼:“滚回中国去”。
(美国老太太在麦当劳辱骂中国小伙)
与这种显性歧视相比,有些隐性歧视更难防范。
(歧视亚洲人小眼睛的一个动作)
比如被分到白组做小组作业,好像人家不带你玩。这种情况虽然没有直接的言语或动作,但确实让人觉得被“歧视了”。
之前爆发的哈佛大学招生过程中对亚裔学生的歧视,也是我们相对难以察觉的。
被外国人歧视可能会让你感到愤怒和不满,但如果连中国人都歧视自己,那就更难了。
据一些在美国留学的朋友说,很多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留学生也会歧视新来的中国人。
我们真的被歧视了吗?
当走在街上被莫名其妙地说:“混账中国人”,我们当然会感到愤怒,应该反驳。
但是,我们不需要因为极少数外国人的行为,就把自己定义为“被歧视”。因为这种人身虐待未必能上升到这个社会公认的“正确价值观”。
与东方社会相比,种族歧视的概念在西方可能有更普遍和深入的理解。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确实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反歧视运动。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判断的是,这种个人言论是否能代表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然而,不幸的是,许多留学生认为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人有偏见。
虽然这与我们的历史形象和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素质表现有关,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现象近年来实际上有所改善。
所以,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理解歧视这个词,就是外国人对我们还有偏见吗?这些偏见从何而来,是否包含一些误解?
例如,一个留学生在一个网络论坛上说,许多美国人喜欢用“中国人”来称呼中国人。一开始他会觉得这是不尊重,因为这确实是一个歧视性的词。
但是后来他想到我们经常把美国人叫做美国佬,不是吗?确实有感情因素在里面,但光是这几个字更多的是戏谑的标题。
我不能劝你不要敏感,因为每个人对这种事情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是,当我们感受到歧视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会不会有类似的侮辱外国人的用语?
事实上,不考虑肤色和种族的因素,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偏见在中国经常出现,俗称“地图炮”。
比如河南人,似乎总是被很多人误解。再比如,成都和重庆,广州和深圳,甚至东西南北,都会有地域偏见。
(我们经常在社交网站上看到这种对比。)
之前的“留学生鄙视链”其实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些矛盾。
比如有些人可能认为只要在美国读书就应该高人一等,因为他们认为去美国会需要参加SAT/GMAT/GRE等入学考试。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
这种以考试门槛作为好坏评判标准的思维,其实和地图枪里的逻辑没有本质区别。简而言之,就是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直接给大家贴标签。
所以回到留学生在国外“被歧视”的话题,我们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那就是意识到偏见的存在是否合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所以,单从这方面来说,当我们感受到歧视的时候,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意义。
我们如何反对恶意歧视?
虽然我们现在或许能理解“歧视”背后的一些逻辑,但当我们真正面对那些恶意的歧视时,一味的隐忍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尊重。
1960年代,鉴于当时南非种族隔离所造成的政治紧迫性,联合国需要缔结第一个处理种族歧视这一特殊现象的条约。因此,大会于1965年2月通过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反对种族歧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虽然这个常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但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这些规定的保护。
所以,面对恶意歧视,大胆维权。
有网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整理出了很多方法。比如用气场压倒对方或者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用舆论打压对方。不过,总的来说,最安全的办法还是录下对方的言行,然后报警。
对付歧视有很多方法。培养菌想提醒大家,在维护自身权益和尊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愿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再也不用忍受歧视了。